首頁/ 歷史/ 正文

當年粵語真只差一票就成國語了?其實不是,最有可能成國語的是它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方式,現代稱呼我們通用的普通話都是說的漢語,但其實在中國傳統語言有很多種。漢語的歷史非常悠久,它有標準語跟方言的區別,方言大家都知道,很有可能一個北方人到了南方,南方人用方言罵他他還可能以為是誇他的那種。雖然在一個國家,但是方言一個省內都有無數種,更何況國家了。標準語就是普通話了,一直以來都有傳說粵語只差一票就成為國語,這個說法其實不對,當年最有可能成為國語的也不是四川話而是它。

當年粵語真只差一票就成國語了?其實不是,最有可能成國語的是它

漢語早在六千年前就分化形成了漢藏語系的的各種語言,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這個語系其實最開始是來自於中國西南部四川。在一萬年前進行了分化,但這個說法尚未被證實。上古漢語在春秋戰國之前是各說各的,《說文解字·敘》記載“諸侯力政,不統於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規定了統一文字,以小篆成為了官方的文字。

發展到這個時候其實各地的文字都是相似的,但在語言方面依然是不同的。現代標準漢語的確認是源於1902年的時候,有一個叫吳汝綸的學者他去了日本,吳汝綸曾經跟曾國藩還有李鴻章的關係都比較好。到了日本之後就有日本人向他提出建議說中國應該要有國語來統一語言,普通話這一詞就在這次談話之中出現。1906年,朱文熊發表的文章之中正式提出了普通話,他是用“各省通行之話。”來描述的。

當年粵語真只差一票就成國語了?其實不是,最有可能成國語的是它

五四之後的白話文等活動把北京語音的地位確立了,那個時候各國都已經陸續有了自己的通用語言。粵語也就是廣東話,它其實最開始起源也有來自北方的雅語還有楚語的說法。放在現在粵語是保留了較多古漢語的特徵,在多地也都有使用。1955年10月召開的會議中正式確定了漢民族共同語言為普通話,定義是以北京語音被標準音,北方話被基礎方言。有傳說在這次的會議上粵語只有一票之差,其實這個說法不對,在最開始白話文運動或者更早到雍正年間更有爭議的是南京話。

當年粵語真只差一票就成國語了?其實不是,最有可能成國語的是它

南京官話曾經是中國的官方語言,這是以南京語音為標準的國音。它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很長時間的作為官方標準語出現,日本、朝鮮的一些國家傳授的中國語也是南京官話。明朝定都南京的時候,南京官話就被大力推崇,正式成為官方語言。

當年粵語真只差一票就成國語了?其實不是,最有可能成國語的是它

不久之後朱棣發動靖難奪取了皇位,他原先的封地是北京,在南京住不慣,加上北京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容易受到蒙古人的騷擾。於是朱棣就將京師遷去了北京,前往北京的大多都是南京人,南京官話影響了當地的語音,更是經歷了整個明朝,北京官話在這個時候形成。

當年粵語真只差一票就成國語了?其實不是,最有可能成國語的是它

1728年雍正把官話改為北京官話,南京官話就此結束了作為中央政府官方使用的語言。但這個時候南京官話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到了清末年間地位還比較高。漢語拼音的首倡者盧戇章還曾經提議說用南京話作為通用語言,1913年,北京官話再次定為國音,為了照顧人民,國音依然有南京官話的特徵。1918年出臺的國音“注音字母”,裡面主要就是由北京官話和南京官話混合提取的。

1932年5月,國語系統出臺,此後的廣播都以這個作為標準,各地的國語標準開始統一。1949年解放之後的國語也都是源自於這個時期的,1955年,才把國語改為普通話的稱呼,制定好標準之後在1956年2月向全國推廣。

參考資料:《普通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