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西苑路:臨近遺址而得名 詩意氤氳綠蔭濃

西苑路:臨近遺址而得名 詩意氤氳綠蔭濃

西苑路,始建於1956年,因臨近隋唐西苑遺址而得名。西苑路,是一條氤氳了詩意的路,在洛陽人心裡有著重要的地位。提起她,只有一個字“美”,媒體評選的“洛陽最美道路”她榜上有名,西苑路上的“金光大道”還被譽為“洛陽最美24小時”的風景之一,也是大氣秀美新洛陽一道亮麗景觀。

西苑路西起武漢路,東經太原路,北道與延安路相接,南道與南昌路相接。在這條路上,天津路以西段,兩道中有寬闊的綠化帶,各式造型雕塑立於其間;天津路以東至延安路段有街心花園,也就是著名的牡丹廣場。整條道路富植花草樹木,法桐入雲,給人一種說不出來的舒適感,無愧“西苑”之名。

西苑,是隋唐時期都城洛陽的皇家禁苑,隋稱會通苑,又名上林苑,唐武德初年改稱芳華苑,武周時又改為神都苑,因位於隋唐東都城宮城的西面,所以歷史文獻中常稱其為西苑。

古代中國的都城和苑囿,互為表裡,相互依存,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王朝營建東都洛陽時也延續了這一傳統,在洛陽城西部建造了一個規模龐大、富麗繁華的苑囿,即西苑。

《隋書·食貨志》記載:“苑囿連線,北至新安,南及飛山,西至澠池,周圍數百里。”《元河南志》與《唐兩京城坊考》中記載,隋舊苑周長二百二十九里一百三十八步,隋唐東都城的外郭城週迴六十九里二百一十步。如此看來,西苑的周長是東都洛陽城的3倍多,折算成面積的話則更為廣大。《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隋紀四》記載:“發大江之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輸之洛陽;又求海內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園苑。”也就是說,隋煬帝在建造西苑時,依託強大的社會物質基礎,將來自四面八方的珍稀動、植物皆聚集於西苑,其富麗景象可想而知。西苑建成以後,隋煬帝曾在西苑接待國外使臣,並時常在西苑中與群臣、諸妃宴飲作樂。

隨著隋末農民戰爭爆發,洛陽作為戰爭的主戰場,西苑也難以倖免於難。《資治通鑑》記載,義寧元年(公元617年),“時密(即李密,隋末唐初割據群雄之一)兵鋒甚銳,每入苑,與隋兵連戰”。《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記載,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世子建成(李建成,唐高祖李淵長子)等至東都,軍於芳華苑”。連年戰事,給西苑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西苑路:臨近遺址而得名 詩意氤氳綠蔭濃

唐太宗曾多次下令對洛陽宮進行修治,但是遭到大臣的諫阻,沒有成願,直到唐高宗李治時西苑才再次興盛起來。李治曾長期寓居洛陽,並說“兩京,朕東西二宅,來去不恆,卿宜善思修建”。在此情況下,唐政府開始對西苑進行大規模的恢復重建,為皇室所享用。

隋唐兩代苦心經營150餘年的西苑,最終在“安史之亂”中飽經摧殘,退出歷史舞臺,留下了如今的隋唐東都西苑遺址,並於2004年併入國家重點保護單位隋唐洛陽城的保護範圍。

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西苑路仍然延續著“苑囿基因”——道路兩旁法桐蔭濃,好似兩道綠色長廊。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作為重要的重工業基地的洛陽,西苑路兩邊的這些法桐,也都是在蘇聯援助時期種的。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梧桐樹高高大大,挺拔向上,樹枝相互接連,向上看只能看到綠色的樹葉和從樹葉縫隙中露出點點的天空和零碎的陽光,為行走在它下面的人呈上一片充滿詩意的世界。

西苑路依然是老澗西人喜愛的樂園,有人喜歡西苑路的文藝,有人喜歡西苑路的法桐,有人喜歡西苑路的慢節奏,不同的人對其有著不同的感情。漫步其間,南北各兩排高大的法桐高聳入雲,道路中心的綠化帶中矗立著一座座造型雕塑,不少市民在跳舞、打球、踢毽子、下象棋……這條以昔日皇家宮苑命名的道路,如今已成為市民的“文娛樂園”。(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梁笑宇 文/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