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赤水河邊的明代總兵家族

赤水河邊的明代總兵家族

羅樹

很多家譜中都把武職官員或在軍隊裡任過職的寫成“總兵”。其實,此“總兵”不一定是真正的“總兵”,要麼是修譜人以為“總兵”就是軍官的代名詞而已,要麼就是對自己祖先功名的誇大,以顯示其家族曾經如何顯赫。

赤水河邊的明代總兵家族

正史中所載省級“總兵”,用今天的話來說,相當於現省軍區司令員,官職不小。縱觀明朝,貴州都司總兵有顧成、郭英,宮聚、李震、吳經、王良輔、王繼祖、戚繼英、李如柏、馬孔英、張彥方、林兆鼎、胡從儀、王國禎、羅聯芳和許成名等。其中,許成名先後擔任赤畢總兵、貴州總兵後改鎮湖廣,在《明史》《明實錄》《敘永永寧廳縣合志》《開陽縣誌稿》《貴陽府志》《大定府志》《東征紀行錄》朱燮元《督蜀疏草》等文獻中均有記載。

明代總兵許成名

明代許成名,《明史》載為“貴州總兵”,《卷二百四十九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崇禎元年六月,復召燮元代之,兼巡撫貴州,仍賜尚方劍。錄前功,進少保,世蔭錦衣指揮使。時寇亂久,裡井蕭條,貴陽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而將士多殺降報功,苗不附。燮元招流移,廣開墾,募勇敢;用夢得前議,檄雲南兵下烏撒,四川兵出永寧,下畢節,而親率大軍駐陸廣,逼大方。總兵官許成名、參政鄭朝棟由永寧復赤水。邦彥聞之,分守陸廣、鴨池、三岔諸要害,別以一軍趨遵義,自稱四裔大長老,號崇明大梁王,合兵十餘萬,先犯赤水。燮元授計成名,誘賊至永寧,乃遣總兵官林兆鼎從三岔入。副將王國禎從陸廣入,劉養鯤從遵義入,合傾其巢。邦彥恃勇,擬先破永寧軍,還拒諸將,急索戰。四川總兵官侯良柱、副使劉可訓遇賊十萬於五峰山、桃紅壩,大破之。賊奔據山巔。諸將乘霧力攻,賊復大敗。又追敗之紅土川,邦彥、崇明皆授首,時二年八月十有七日也。捷聞,帝大喜。以成名與良柱爭功,賞久不行。”

赤水河邊的明代總兵家族

《四庫全書》所載總兵許成名

關於許成名身世,記載較為詳細的是《敘永永寧廳縣合志》和《開陽縣誌稿》(民國)。

《敘永永寧廳縣合志》(嘉慶版)載:“許成名,永寧人,字賓實,以弟子員襲指揮使,擢安南遊擊後,升畢赤總兵。斬安邦彥於桃紅壩,獻俘,京師尋改鎮全楚。”

《開陽縣誌稿》(民國)載:“許成名,字賓室,一作澄實,第二區許氏之祖也。其先(先祖,筆者注)江南人,元末有名德全者,為張僉院下總管,以至正十七年,於揚州歸吳國公朱元璋,二十年從常遇春攻抗州陣亡。贈明威將軍,儉指揮使司事。及元璋稱號,洪武三年,除德全子祐,皇陵衛百戶,四年,改授寶慶百戶,守禦益陽;十四年調徵管勾等處苗蠻;十七年復徵普安、廣西等處;十九年就徵播州苗蠻、大小麻哈等處,歷授膺揚衛及烏蒙衛,前所流官副千戶等職。於十九年四月十五日,升除明威將軍、烏撒衛世襲指揮僉世。是為許氏入黔之祖。建文三年卒。子升,永樂元年襲本衛指揮僉事,到任管事,宣德二年以老疾,子英襲,鎮守畢節、赤水衛,徵平四川松潘等處,攻仁口大寨陣亡。敕諭指揮僉事許英襲,陛一級,贈鎮國將軍,都指揮使司事。子斌幼,正統十一年乃襲本衛指揮同知,到任支俸管事,卒,子勳弘治四年襲到任。四年調徵普安等處地方,節次擒斬獲賊首福祐米魯等身尸解官。正德十三年,以老疾,子鎮襲,嘉靖三十四年,推掌衛印。子凌霄疾瞽,未襲職。自祐至凌霄,其墳墓皆在畢節縣赤水衛河側邊。又皆單傳,凌霄之子二,長即成名也。成名於萬曆三十八年以弟子員襲,到任,調薊僚等處,多功。四十五年升普安守備,征剿安龍、毛口、六墜賊,平之,擢安南遊擊。疏通滇黔大道,升赤畢總兵官,平桃江壩,大捷,斬安邦彥、英德,獻俘京師。邦彥者,水西土同知,而黔之巨憝也。先是天啟二年,邦彥挾水西宣慰使安位,率九股苗仲倡亂,據水西,進陷龍里,巡撫王三善進剿,戰歿,其勢益張。崇禎九年,總督朱燮元檄雲南兵下烏撒,四川兵出永寧、下畢節,而自率大兵駐陸廣,逼大方,成名時以貴州總兵奉檄由永寧復赤水,邦彥合眾十餘萬來攻,燮元令成名佯退以誘之,而遣兵三路搗其巢。四川總兵候良極御之永寧,與成名合擊,大破之。陸廣在今修文界,居烏江東岸,渡河即水西地,大方即今大定,大定者,亂定以安氏水西地所置府縣之一也。邦彥舉事,水東宣慰同知宋萬化預焉,事定,以水東地置一州、二衛、九所,修文即九所之一,一州則開州也。邦彥既死,餘黨悉平,成名尋復鎮全楚,剿寇有功,予告歸。無嗣,以弟揚名子盡忠為嗣,年七十三卒。崇祀貴陽府學宮鄉賢祠及江南會館,墓在貴陽次南門外太慈橋。盡忠,秀士也(盡忠已身誥文:有弁承服,芹採泮,宮萬里風長,帥推敦詩之谷,六韜策展,化解佩犢之刀,邊陲鞏固於苞桑,籌分帷幄,報國菇嘗手薪膽,掃攙槍等語)。既襲,特授貴州中權左營兼管督帥中軍,分理開州、洪邊等地方總兵官。時值天下雲擾,明社將傾,永曆南巡,踐履滇黔,盡忠努力王室,官至前軍都督府署右都督,加九級,欽命太子少保,佩長寧將軍印,誥封光祿大夫。卒,子延禧襲,授錦衣衛指揮同知,贈昭義將軍。康熙初,清兵定黔,乃辭世襲,居開州信裡上牌莊園焉。謂忠貞世濟者矣。

附錄永曆三年許成名誥文:

“諸子可將,曹瑋不愧曹彬,後嗣皆賢。李晟方生李愬,薑桂由來有種,弓冶信覺非誣。爾原任鎮守湖廣等處地方總兵官前軍都督府右都督許成名,乃剿虜總兵官署右都督加九級許盡忠之養父。石柱三朝,鴻流八表,棄繻投筆,雅意直斬樓蘭。躍馬提戈,英謀削平水內,遂勒勤王之旅。維揚撻醜之威,分閫九邊,單于之臺屢上,建旄三楚。江漢之波載寧,久與方召同功,何幸茂羅貔美。茲用覃恩,贈爾為光祿大夫,如爾子官,於戲,作室而開堂構。世仗干城,論庸而列鼎鍾,駢膺解澤。”

從以上文獻所知,至許成名之父許凌霄,其祖墓都在畢節縣赤水衛河側邊。許成名於萬曆三十八年以弟子員襲赤水衛,調薊僚等處,多功升普安守備、安南遊擊、赤畢總兵官,後至貴州總兵。

總兵家族源流考

關於赤水衛許姓指揮使,《明實錄》、《貴陽府志》和《東征紀行錄》有如下記錄:

赤水河邊的明代總兵家族

指揮使許昂與許佐(小小許整理提供)

以上記錄和赤水河河畔許氏家譜記錄的赤水衛世系指揮圖完全之一致,據許氏家譜(嘉慶六年許逢盛及道光二十七年許重聖所著):“許氏先祖緣自江南省江寧府上元縣許家街,洪武建業一統,調北征南,在川貴合譜同宗,領兵入川,來居赤邑。始祖許政等因功受爵世襲指揮。勅授將軍則有三焉,一曰鎮國、一曰昭勇、一曰明威,名諱昭然可紀迄今基址舊宅。一切花園桅,般般俱在。然鎮國將軍之衛基在赤,今子孫之在貴州、開州等處,將軍死後葬於赤邑城東教場壩演武廳後。明威將軍基址亦在赤,死後葬於城北香爐山腳,可存其子孫在三塊石、江門等處,今二將軍仍歸昭勇將軍,今餘等房分。乃昭勇將軍之所出也,昭勇將軍死,葬於上沙壩吳姓地梗下,列祖之精靈猶在也。”

赤水河邊的明代總兵家族

三將軍名錄圖源|道光二十七年重聖譜

“……乎聞,有十一世祖許成名鎮守湖廣總兵官前軍都督府右都督,……崇明及餘先玉,反亂稱王。”

以上文獻指向大致相同,都說許氏祖籍江南省(江蘇南京),入川(黔)始祖許政,家族遷徙或征戰後執政的地方,始祖許政及後幾代祖墓精確地點,許成名是許政家族入黔後的十一代後裔等等。

赤水河邊的明代總兵家族

《許氏家譜》所載總兵許成名(許紹全提供)

筆者實地考察了赤水河邊的許氏好幾座祖墓,這些墓的共同點是“修內不修外”,也只有始祖許政墓內部有極少文字,僅“大德嶽翁許公之墓”,墓室內部沒有記錄孝男名,由女婿為其修墓,銘文不足四十個字,未刻有孝男名,其餘幾座墓室,直接沒發現文字,但譜書記載的準確地點能確定是許氏祖墓。然而,帶著沒有看到許氏祖墓上有“許成名”的大名的疑問,筆者請教了許氏後裔許晶華、許紹雄、許紹遠等人。許氏後裔們說法一致,都說是明代總兵許成名系他們家族的十一代祖(許家至今已經發展二十五代)。因祖先曾經在征戰中進行過剿殺,有一些仇家,世襲赤水衛指揮使後,子孫又時代居住赤水衛。為其家族不遭報復,除譜書作為家族的秘密作記錄外,碑文對昔日人物和調北征南的功績一律避而不載。尤其到了許成名這一代,因其身份和等級之高(入賢良祠堂,官居正一品前軍都督府右都督),又至明末清初之亂世,在明朝雖屬當朝功臣,但在清代又是前朝之敵,家人為免遭株連才避而不談。不過,幾百年來,他們家族每年清明都組織祭拜。因無碑文,祖墓地點只有他們知道,外人只是知道個大概,只曉得是“許家墳”而已。

關於許成名記錄的史料很多,大都莫衷一是,但《貴州通志》《敘永永寧廳縣合志》《開陽縣誌稿》《大定府志》《明季水西記略》等史料對於許成名的記錄大體相同:許成名是貴州赤水衛人,其先世為赤水衛指揮使。並且如前文所述,《明實錄》等典籍中有赤水衛許氏世襲赤水衛指揮使的多條記錄。加之,赤水衛許氏多個版本的家譜世系記錄和這些官方文獻高度契合,給了我們很多繼續探索的空間。

赤水河邊的明代總兵家族

《大定府志》所載總兵許成名

赤水河許氏的家史,是西南地區烏蒙山中從明代至今的一段鮮活歷史。許氏家族從征戰到治理一方,後輩主要分佈在四川、貴州和雲南等地。後來的幾百年,低調生活和重視培養下一代成了赤水河許氏家族的優良傳統,他們家族在明、清兩代湧現數位秀才和貢生,地方誌上有記錄的有許維鼎、許維環、許大繡、許聯慶、許聯盛、許聯宦和許聯翰等人。歷史到了近代,不管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後,依然能看到赤水衛許氏傑出後裔們活躍在各行各業的身影。

作者:羅樹

編輯:採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