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讓曾國藩節制四省軍務反而透露出一些不信任

雖然現在對曾國藩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穩定國家統一的功臣,他對中國近代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是最早主持翻譯西方書籍,進行工業建設的官員,這對後來的一些青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曾國藩是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參加科舉,中試後步入仕途,後來拜入軍機大臣穆彰阿門下,一路平步青雲,從翰林院庶吉士一路升到了兵部右侍郎(從二品),他最初參加科舉是殿試三甲第四十二名,同進士出身,如果按照這個成績,大多數人混到退休頂多也就正四品,所以曾國藩的升遷速度是非常快的。

真正讓曾國藩青史留名的事件是太平天國運動,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為喪母回家守孝,一年前洪秀全在金田村組織起事,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咸豐二年(1852年)時太平天國已經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咸豐皇帝雖然在全國各地抽調八旗兵,綠營兵來平叛,但是荒於訓練的清軍根本不是太平軍的對手。

清朝讓曾國藩節制四省軍務反而透露出一些不信任

曾國藩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政府開始讓地方組建團練抵抗太平軍,曾國藩也響應號召組建團練,靠著在家鄉的人際關係,曾國藩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組建了一支五千多人的隊伍,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湘軍,又經過了一年多的嚴格訓練,咸豐四年(1854年),湘軍對太平軍發動了進攻,按照曾國藩的想法,這次出征必定手到擒來,結果湘軍大敗,曾國藩差點被逼到投水自盡。

湘軍又整頓了兩個多月才再次出擊,這次還算順利,打下了嶽州和武昌,因為太平天國運動以來,清軍還沒有像樣的戰績,咸豐皇帝聽說武昌收復之後高興壞了,直接讓曾國藩代理湖北巡撫,這個階段的太平軍還是很強的,曾國的組建水師和太平軍交戰,一百多艘戰船被毀,曾國藩差點又自殺了。

咸豐六年(1856年)開始,轉折點到來了,太平天國內部先亂了,洪秀全,楊秀清的矛盾不斷激化,天京事變發生後,太平軍實力嚴重下滑,清軍加快了攻勢,九江,安慶相繼被湘軍攻下。

咸豐十一年(1861年)是動盪的一年,太平天國勢力還在佔據著南京,以及東南的多個省份,這年七月咸豐皇帝駕崩了,年僅六歲的載淳登基,兩個月後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控制了政權。新上臺的領導層急需穩定住局面,而這是他們在南方能倚重的人,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都是漢臣。

清朝讓曾國藩節制四省軍務反而透露出一些不信任

曾國荃

所以在咸豐十一年(1861年)末,曾國藩接到了朝廷旨意,命他督辦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四省軍務,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接著下達了和太平天國決戰的任務分配,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負責打南京,左宗棠平定浙江戰亂,李鴻章平定江蘇戰亂。清政府此舉並非真的讓曾國藩一人督辦東南四省軍務,而是有意地設定讓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三人互相節制。換句話說,給曾國藩授予很大的權力並不是表示信任,反而是不信任。

浙江、江蘇一直是稅賦重地,清政府的統治者怎麼可能真的放心讓漢臣督辦四省軍務,但是太平天國平叛正直關鍵的時期,用人不疑的氣度還是得有,所以下旨讓曾國藩督辦四省軍務,傳達的主要意思是表達對曾國藩的信任,適當放權也有助於平叛。

曾國藩混跡官場二十多年,朝廷下旨讓他督辦四省軍務,表面上看無比風光,實際上危機四伏,清朝的年羹堯就是個例子,這一道聖旨實際上就是燙手的山芋,能推當然得推掉,否則難免日後將會引火燒身,最後曾國藩還是接了旨,但在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很快就主動提出解散湘軍,目的就是為了讓朝廷放心,明哲保身罷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