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北京傳承千年的燕京八景與新中國八大學院相遇在元大都城垣西北角位置,這相交點就是仍存的乾隆薊門煙樹碑一景。而這一景上溯至周朝,所代表的竟是北京最早國都燕國首都薊城的遺址風光。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薊城是北京在燕國時的國都。

20世紀50年代中期,北京的高等教育中有一個新興的名詞“八大學院”,即鋼鐵學院、石油學院、礦業學院、地質學院、航空學院、醫學院、郵電學院、農業學院等,但其實數來,還有語言學院、政法學院和電影學院,可見八大學院只是個概稱。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薊門煙樹碑所在的學院路衛星照片。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薊門煙樹碑所在位置的衛星照片。

貫穿這八大學院南北向的馬路稱為學院路。就在這八大學院的中心地帶,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文物遺址,似乎是與中國古代人們最喜歡的數字“八”相呼應,這裡立有乾隆御製燕京八景之一的薊門煙樹碑。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薊門煙樹碑照片。

薊門的位置從金朝以後就眾說紛紜。

薊門煙樹是源於金代時的燕京八景而來,又名薊門飛雨,這裡的薊門還不是一個確切的地名,對於“薊門煙樹”的遺址真實性,北京歷史地理學者的研究結果還有分歧,說法甚多。筆者將另有專文探討,敬請期待。

之所以難以確定原始遺址位置,是因為從金章宗時確定的“燕京八景”至今已有850多年了,包括“金臺夕照”景觀在內,確實很難有實證能證明其具體位置何在。

戰國時期,是指從約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統一中國,即公元前221年止的一段中國歷史階段,北京地區那時是七雄之一的燕國所在地。燕國的國都就是薊城。薊門應該是薊城的一所城門。

有人曾推測說,“薊門煙樹”舊址應在北京廣安門外白雲觀一帶。也有人把它當作元大都城的別名,更有人把它當作《水經注》中所說的薊丘,還有人把它當作燕國都城的銅馬門。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元大都土城公園復古的銅馬,似乎在與戰國時期的燕國國都薊城相呼應。

元代說薊門是在戰國時的古燕城中,明初則說是在舊城西北隅。到了明代後期,又附會到德勝門外土城關位置。

薊門煙樹一景在金代和元代叫做薊門飛雨或者薊門驟雨。可能是當時有個文人,至此遊覽,恰好遇到風雨,山丘起伏之勢,加上古城遺門,亭臺樓閣掩映在層層樹木之中,古門遇雨,當是別有一番風景,傳之坊間,竟成一名勝景觀耳。

其實,我覺得這是人們對古時人文歷史的懷念,懷念燕昭王時在薊城築黃金臺,招賢納士,國政清明,嚮往終成強國的國家治理風尚之史實。

始於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的薊門飛雨,本意就是指燕國國都薊城城門遺址處的風雨,可為一景,寄託著當時人們對古時燕國國都薊城的紀念。到了元代,此景依舊被稱為薊門飛雨。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清乾隆年間由張若澄所繪薊門煙樹圖。

現存能看到的以“薊門飛雨”為題的古代詩文所寫的都是暴風驟雨的場面,抒發的是一種不平之氣。所以當時有人認為此景悲哀感慨,不足以表現太平盛世。

明初此景被改名為薊門煙樹,並把地址附會到德勝門外,其實是一位明朝文人在為一位畫家的有關薊門的畫作題字時,錯把金中都之舊城認到元大都之舊城處所致。

這位明朝文人叫鄒緝,在其所題王紱《燕臺八景圖》上的題記有:

“薊門在舊城西北隅(這裡已誤指為元大都),門外舊有樓館,雕欄畫棟,凌空縹緲,遊人行旅,往來其中,多有賦詠,今並廢,而門猶存二土阜,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浮空,四時不改,故曰薊門煙樹。”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王紱是《燕臺八景圖》的作者。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王紱所繪《山亭文會圖》。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王紱所繪《山亭文會圖》區域性。

明朝時的薊門煙樹四字源自唐代詩人李益的詩《秦城》:

“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煙樹遠依依。

秋空莫射南來雁,縱遺乘春更北飛”。

清朝時,乾隆皇帝沿用了明初薊門煙樹的景名和地址認定,樹碑於德勝門外西北的元大都城牆土城健德門之西的遺址上。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元大都城示意圖。

這段城牆為夯土構建,元末時,明軍攻陷大都後,將元大都北側城牆南移5裡建設了新的北平城池,使得薊門煙樹碑所在的這一段城牆逐漸荒廢。在夯土城牆的遺址上樹木不斷生長,日漸茂盛,與舊時土城相合,景緻天成,因水草豐沛,日間也能見到煙霧蒸騰,樹木草藤與之共處,遂被後人稱為薊門煙樹之景。

明代永樂年間,雖位高權重卻只想當僧人的黑衣宰相姚廣孝曾作有《薊門詩》:

“雲樹依依接遠丘,時看飛雨灑徵裘;

不知銅馬坊何在?惟有桑乾水自流”。

雖是僧人,但其詩作還是很有氣魄的!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姚廣孝畫像。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明朝初年的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是輔佐朱棣成功登上皇帝大位的靖難之役主要謀士,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黑衣宰相是個特指名詞,是指參與國家政事並且影響較大的僧人。他們大多在朝廷有重要官職(並不一定真的官居宰相),但仍在寺廟中修行,也有法號。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姚廣孝書法,力壓眾多書法家。

姚廣孝曾奉永樂皇帝朱棣之命,擔任監修,主持編纂《文獻大成》,於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親自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當時的編纂隊伍多達2196人(累計達3000多人),全書於永樂六年(1408年)才抄寫完畢。

姚廣孝的墓塔在北京房山區,遺址處有塔和碑仍存,儲存基本完好。筆者將有專文述此事,敬請期待。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姚廣孝墓塔與碑。

後來,明代學者,正德年間任華蓋殿大學士的李東陽便有了詩句:

“薊丘城外訪遺蹤,樹色煙光遠更重。

飛雨過時青未了,落花殘處像還濃……”。

雖是當朝首輔,詩文的氣勢卻遠輸僧人姚廣孝。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李東陽畫像。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李東陽書法。

李東陽是標準的北京順天府人,他自幼善學,8歲時以神童入順天府學,天順六年中舉,天順八年中殿試二甲進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秉政以後,雖然貴為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但仍“以文章領袖縉紳”,他平易近人廣交朋友“。

李東陽也是孔子後裔的親家,他的幼女,嫁於山東曲阜孔聞韶。孔聞韶於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襲封衍聖公,為孔子六十二世孫。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民國時期的薊門煙樹遺址照片。

薊門煙樹碑所在的這裡,早先還有過街樓等建築,20世紀60年代初,只剩下殘磚爛瓦,行人絕少,倒也清曠。

圖說北京:薊門煙樹之謎如何解,從金中都城內附會到元大都西土城遺址的演變

▲薊門煙樹碑。

那時,薊門煙樹碑立在西土城沿北段,就在元大都西土城的城垣之上,東側即為北京電影學院。碑坐北朝南,漢白玉質。碑高3米,寬0。8米,厚0。3米。原石碑有一黃亭子遮護,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被侵略者用炮轟毀。

如今附近還有黃亭子社群,名字也是源於此。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謝絕抄襲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 本號致力於解密歷史的細節,兼而訂正一些人們觀察歷史時,由於不實傳播而產生的誤會,努力提供高畫質並真實的歷史圖文。敬請關注,持續解密歷史的細節中。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