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華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傳承四千年卻從未中斷過的文明。不同於巴比倫、印度、埃及、波斯甚至是古希臘,這些古老的文明不光是中斷無數次,甚至連人種和民族都換了好幾茬,不同的種族帶來了不同的文明在這些古國的土地上層積。主要原因在於,其他的文明沒有華夏文明獨特的向心力和包容性。

華夏數千年曆史,有著自己的文化向心力,這當中,有周禮為道德基礎,以儒家思想為相關準則,再以大一統思想為骨骼,輔助以諸子百家為血肉,以統一的文字為經脈,形成了獨特的華夏文明。華夏文明歷經無數代,每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的特色,諸子百家,漢賦,魏晉樂府,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華夏文明不斷在推陳出新,汲取養分,最終才形成了源遠流長的獨特東方文明,然後以獨特的包容性吸納四方的種族加入,並且將所有加入的種族進行同化。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華夏文明

雖然華夏曆經數千年而不朽,但是在華夏傳承的歷程中,也遇到過很多的磨難,不過華夏都頑強地反擊出去了,最終實現了偉大的不朽。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在這幾個文化傳承的重要關口。

1、尊王攘夷

華夏文明的傳承歷史上,有過數次危機,其中最接近命懸一線的,則必然是西周末年到齊桓公崛起的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彼時的華夏,先是關中地區被犬戎攻破,迫使平王東遷,數百里周王室發祥之地只能任西北遊牧民族橫行。緊接著,狄人崛起,白狄、赤狄、長狄三大部落相繼東遷,整個關中、山西、陝西與河北北部,遍佈著狄族人的腳步。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赤狄入侵

狄族人中,以赤狄影響力最大,在春秋初年,居住在山西南部的赤狄因為被周王室和晉人逼迫,選擇再次東遷,他們很快便翻越了太行山,來到了廣袤的華北平原。赤狄人迅速在河北這片寬廣的土地上崛起,自660年開始,赤狄東下太行“伐邢、滅衛”,將勢力範圍擴大到了黃河邊上,也就是飲馬黃河,窺視中原。

還有,北方的戎族也崛起了,山戎南下,不斷吞併燕國的領土,也佔據了華北平原大面積的土地。而此時,南方的楚國還沒有服王化而習周禮,楚文王和楚成王兩代君主統治的楚國,不斷吞併周圍小國,疆域直抵河南南部地區,鋒芒威懾中原,周王室不敢輕易發聲。而此時的情形,華夏文明只剩下河南山東一線,可謂是命懸一線。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尊王攘夷

而我們再來看此時的中原,也就山西南部的晉國和山東中部的齊國還有些潛力,其餘列國如一盤散沙,諸如鄭國、宋國等大國相互攻伐,周王室毫無權威,在當年被鄭莊公打敗後徹底失去了威信。如果長期以往,只待南蠻楚國和北方的赤狄、白狄積蓄力量,夾攻中原,則有亡國之禍,勝負未可知也。

好在華夏天降猛男,管仲和齊桓公二人,扶大廈之將傾,皆周王室於倒懸。管仲對齊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確定新的經濟制度,大力發展農業和工商業,齊國經濟實力數年間便崛起。然後打造了一支強悍的軍隊,同時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利用武力和政治雙重手段號召列國一起,反擊楚國和赤狄,最終恢復了衛國和邢國,北上擊敗了山戎,解救了燕國。然後南下與楚國爭霸,迫使楚國服軟,開始了華夏化的偉大程序。晉文公在齊桓公之後結果權杖,進一步打擊戎狄,然後進一步打敗了楚國,楚國正式走向了被華夏融合的關鍵之路。自此,華夏才算度過了這次歷史大危機。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前秦漢化程度

2、苻堅推漢化

經歷秦漢之後,華夏文明在漢末時期,因為戰亂而禮崩樂壞,綱紀廢弛。三國數十年來,在文化教育和傳承上,顯然用心不夠。以至於漢學和周禮在民間出現了斷層的情形,緊接著西晉短暫的統一之後,又掀起了八王之亂,而這次司馬氏宗室之間的鬥爭,直接導致了衣冠南渡,北方遊牧民族南下。

十六國時代來臨,匈奴、羯、氐、羌、鮮卑五胡相繼入主中原。這當中,除了匈奴的劉淵、劉聰,以及氐族的苻堅之外,很少有深度學習過漢文化的皇帝。特別是羯族的後趙政權,石虎殘暴統治,造成北方漢人急劇減少。之後鮮卑慕容氏入主中原,以極其高額的稅收比例勞役著中原百姓,給當時的北方漢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華夏音樂禮儀

自漢末到十六國長達一百六七十年的歷史,華夏的禮儀和儒學教育遭受了巨大的破壞,直到苻堅統治前秦時期開始,苻堅本身就出自農耕民族氐族,所以對漢文化特別重視。

苻堅在關中地區推行漢文化教育,請出了多位隱居的老學者加強漢文化傳承。苻堅最大的功績,在於傳承周禮和周音,禮儀和音樂是華夏文明最強的代表,其實經歷了上百年戰亂之後,禮儀和音樂早已經消亡殆盡,苻堅大興學教育,開辦課堂,重拾了這份信仰,中原才有了華夏正音。淝水之戰後,東晉俘虜了一批前秦樂師,自此之後南朝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華夏禮儀和周音。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孝文帝南遷

3、北魏孝文帝南遷、楊堅改制

南朝經歷了劉義隆幾次草草收場的北伐,和劉宋後期的幾位瞎折騰的皇帝大肆屠殺宗室之後,直接導致了大面積領土丟失,南朝國力也隨之被北朝所反超,自宋以後,南朝一代不如一代,最終被北朝吞併已經成為了必然。

而北魏乃鮮卑人建立的政權,雖然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代已經推行了漢化,但是就漢化程度而言,遠遠達不到中原的標準。而北魏孝文帝,為了更好的漢化,決意跳出鮮卑貴族的舒適區,遷都洛陽。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強行推進漢化,同時移風易俗,加速了鮮卑和北方的封建化過程,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另外,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苻堅稱帝

而在北魏之後,東魏和西魏為了加強國家的軍事實力,進而達到窮兵黷武的狀態,所以對朝廷進行了鮮卑化改造。西魏在與東魏的爭鬥中,逐漸崛起,先是拿下了巴蜀膏腴之地。北周改制之後,又在與北齊爭鬥中取得了先機,宇文邕時代便一舉滅亡了北齊,統一了北方。此時的天下,只剩下江南一隅的南陳政權,北方完成一統已經成為必然。

而北周推行的是鮮卑化制度,如果任由北周發展下去,這將是對漢文化的一種巨大損失,而正在此時,楊堅透過政治手段,掌管了北周朝廷,隨後正式取代了宇文氏,對北周進行了改制,建立了隋朝。然後楊堅對隋朝進行了漢文化改制,摒棄了鮮卑化,以華夏正統完成了國家統一。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完顏亮遷都燕京

4、完顏亮推動漢化

金國因為靖康之恥,在歷史上被冠以殘暴的名聲,而且金國曆代君主都相對比較平庸,一方面享受著北方漢人的供養,另一方面在推行漢化改革上都相對不夠有力度,特別是金熙宗,漢化改革草草收場。

而完顏亮即位之後,為了完成大一統,再加上對華夏文明的嚮往,主動追求國家漢化,首先將國都遷到了北京,然後大興改革,加強農業生產,鼓勵農業,整頓吏政,厲行革新,完善財制,並大力推廣漢化,改革了土地制度,增加了國庫收入,加強了中央集權。

完顏亮的漢化改革具有很深的影響力,漢文化自此成為了中原的主流,為之後蒙元漢化做出了重要鋪墊。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元朝尊漢制

5、忽必烈堅持漢制、元順帝修史

在宋金對峙的大關口,蒙古人崛起於草原,然後歷經數十年擊敗了金國,入主中原,然後再耗時數十年,擊敗了南宋,成功統一了天下。這是華夏第一次被北方少數民族全範圍統治。

而支撐蒙元的正統性的重要因素,就在於兩個點,其一就是忽必烈堅持漢化,雖然漢化程度比較一般,但是至少保持了漢人最基本的生活習慣,朝廷也採用了儒家制度,維護大一統,採用漢法,建立各項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設中書省,開創中國當代省制之端。

另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元順帝修史,元末名相脫脫,在元順帝時期,決定開啟對前朝的修史工程。要知道,修史乃我國政權傳承的重要標誌,後一個朝代修前朝的史書,代表著一種繼承。元順帝修了宋史、金史、遼史,雖然這些史書質量相對一般,但是其影響力確實相當深遠。

關於華夏曆史上文化傳承的最重要的幾個危險關口

滿清實行漢化

6、滿清實行漢制

滿清作為華夏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第二個由北方遊牧民族大一統的朝代,具有很強的獨特性,畢竟在滿清之前,漢文化已經在中原根深蒂固,任何形式的統治者都已經無法影響華夏文明的傳承,而在華夏這片土地上,就只能被同化。

清朝在還未入關之時,便開始了大幅度漢化,重用范文程等重臣,建立起漢制朝廷。自努爾哈赤起,清朝的每一代帝王都重用漢臣,尊重漢文化,尊孔子,用儒學,以漢文化為重點與中心,進行統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