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晉書》中記載前涼(十六國之一)的傳記為什麼不是“載記”?

本鬼在前文《“十六國”為什麼沒有冉魏、段齊、翟魏、仇池、西燕、譙蜀、代?》中提到,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為“十六國”的君主發明了新的傳記名稱——載記,比如石勒載記。奇怪的是,《晉書》記載前涼(十六國之一)的傳記不是“載記”而是列傳。這是為什麼呢?

《晉書》中記載前涼(十六國之一)的傳記為什麼不是“載記”?

永寧元年(301年),涼州人張軌(據傳是西漢常山景王張耳第十七代孫)被西晉任命為涼州刺史兼護羌校尉。隨著西晉中央在“八王之亂”中名存實亡,涼州刺史兼護羌校尉張軌也逐漸演變為地方割據勢力,即前涼的前身。因此後世史家一般都將張軌視為前涼的開國君主。

《晉書》中記載前涼(十六國之一)的傳記為什麼不是“載記”?

不過由於當時的局勢和個人意願,張軌終生都以“晉臣”自居。漢趙進攻西晉都城洛陽的時候,張軌是極少數派兵支援洛陽的北方割據勢力,他派出的涼州將士在洛陽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可惜的是,涼州將士的奮戰並不能阻止西晉走向滅亡,洛陽最終還是被漢趙軍攻佔了。

《晉書》中記載前涼(十六國之一)的傳記為什麼不是“載記”?

洛陽陷落後,張軌繼續忠於在長安登基的司馬鄴(晉愍帝、西晉末代皇帝)。建興二年(314年),張軌因病去世,臨終前讓兒子和部下要忠於西晉朝廷。張軌去世後,他的長子張寔繼承了父親的官職權力。建興四年(316年),長安的晉愍帝向漢趙劉曜投降,西晉滅亡。

《晉書》中記載前涼(十六國之一)的傳記為什麼不是“載記”?

西晉滅亡,張寔向東晉稱臣。但張寔在向東晉稱臣的同時繼續使用西晉年號“建興”。這標誌著前涼已經演變為獨立的割據政權。司馬睿根本管不了張寔。不過張寔名義上的官爵還是晉朝的

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西中郎將、涼州刺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

,沒有稱王稱帝。

《晉書》中記載前涼(十六國之一)的傳記為什麼不是“載記”?

建興八年(320年),張寔遇刺身亡。因為張寔的兒子張駿當時年幼,所以由張寔的弟弟張茂繼位。光初七年(324年),漢趙封張茂為涼王,後世將之視為前涼正式建立的標誌。然而張茂封涼王后繼續向東晉稱臣並且完全不以涼王自居,依然是東晉的

涼州刺史、西平公。

《晉書》中記載前涼(十六國之一)的傳記為什麼不是“載記”?

此後直到前涼被前秦滅亡,前涼張氏都向東晉稱臣,倒數第二代君主張玄靚更是在昇平三年(359年)去王號。前涼是十六國中少有的沒有稱帝(或稱天王)並且一直向東晉稱臣的政權。因此《晉書》將前涼視為類似於袁紹的割據勢力,前涼的傳記自然就不是“載記”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