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劉備並不是像演義裡那樣一開始就重用諸葛亮,而是經過一段試用期

大家好,今天聊一聊正史中劉備試用諸葛亮的過程。這段歷史其實是分散在各種史料當中的,從種種跡象表明,試用過程跟《三國演義》裡的描述大不相同。

下面讓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

劉備並不是像演義裡那樣一開始就重用諸葛亮,而是經過一段試用期

諸葛亮

諸葛亮出山經過

諸葛亮出山的經過,這個三國演義有一部分描述倒是蠻符合歷史的。只不過羅貫中,把崔州平一眾隱士都給安排上去了,讓他們在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三顧茅廬的過程中遇到,弄得好似熱鬧。但實際上,正史中並沒有這等事。只是這三顧茅廬,應該真的只是三次去拜訪諸葛亮,但恰巧諸葛亮都不在;抑或是劉備去了三次,談了三次才談攏,最後決定任用諸葛亮。而且很要命的是,古人常常用“三”代表多次的意思,這樣也說明劉備可能不止去了三次。

不過諸葛亮確實是徐庶(徐元直)給劉備推薦的,這個沒有疑問。諸葛亮也確實有《隆中對》,但隆中對的戰略眼光不僅諸葛亮有,東吳的周瑜也有。

劉備並不是像演義裡那樣一開始就重用諸葛亮,而是經過一段試用期

隆中對

另外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時機。這是劉備從中原混戰中退出來,依附荊州劉表這八年期間拜訪諸葛亮的。劉備一生顛沛流離,一直想建功立業,這八年雖然安逸,但一定很辛苦,因為內心不安,畢竟自己老了。他缺的是什麼呢?其實將才自己是有的,關羽、張飛、趙雲就是極好的將才,但唯獨缺的是張良這種謀臣。這是他很渴求的,所以劉備非常積極,連正史裡面“碌碌無為”的徐庶也拜訪了。也正是透過徐庶的推薦,找上了諸葛亮。這個時候劉備是寄人籬下,勢力還是很弱的。

諸葛亮出山之後,是像《三國演義》裡面就給劉備做軍師,獻了一大堆計策嗎?其實並不是,至少史料裡沒有記載,而且劉備確實是對諸葛亮進行了試用,這是怎麼回事呢?

劉備並不是像演義裡那樣一開始就重用諸葛亮,而是經過一段試用期

劉備

試用諸葛亮過程

事實上,一開始的時候劉備對諸葛亮並不算重用,在荊州乃至攻取益州、直至稱帝期間,劉備最主要的軍師是法正。沒錯你沒看錯,就是法正。在這個階段,法正的地位遠比諸葛亮高。如果是有仔細研究三國曆史的人,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那就是《三國演義》裡,把這段時期劉備的一系列軍事行動的戰略部署,全攬到諸葛亮頭上了,其實那個主要出主意的人,應該是法正。這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這段時間,諸葛亮是在試用期,一直被劉備安排做後勤。甚至到跟曹操爭漢中的時候,法正一直被劉備帶在身邊,而諸葛亮是安排在後方成都的。這說明兩點,一是劉備已經開始相信且重用諸葛亮了,放心把後方交給他;二是諸葛亮沒機會在前線為劉備出謀劃策,而那個屢屢為劉備出奇謀的人,應該就是劉備帶在身邊的法正。

另外一點,法正的地位在劉備心目中也很高,法正的話,劉備也是言聽計從的。諸葛亮曾評價夷陵之戰,說如果法正還在,一定能勸住劉備。夷陵之戰發生在漢中之戰之後,也在法正逝世之後。法正是劉備稱漢中王之後一年才死的,劉備哭了好幾天。法正也是唯一一個劉備的臣子有諡號的,這也足以說明問題。

劉備並不是像演義裡那樣一開始就重用諸葛亮,而是經過一段試用期

法正

所以劉備試用諸葛亮,主要是安排他做後勤工作,穩定後方,這點需要先說明清楚。

不過雖然試用過程,劉備打的戰,主要是法正在出謀劃策,但並不代表諸葛亮就沒出過什麼計策。實際上,諸葛亮也在正史中出過一些計策。比如劉琦求救事件中,諸葛亮就給劉琦說過申生與重耳的故事,提醒劉琦。劉琦是荊州劉表的大兒子,不得寵,得寵的是小兒子劉劉琮與劉琮的母親蔡氏。劉琮與蔡氏總是 想加害劉琦,使得劉琦很是擔憂。屢次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一直不肯說,直到劉琦把諸葛亮約到閣樓上,抽走梯子,逼問之下諸葛亮才告訴他這個典故。申生與重耳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他們與劉琦的遭遇類似,不同的是申生太子呆在國內最終遇害,而重耳流亡在外反而安全,後來回國繼位。所以劉琦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向父親劉表請求到江夏去做太守。

劉備並不是像演義裡那樣一開始就重用諸葛亮,而是經過一段試用期

上屋抽梯是三十六計之一

其實諸葛亮這個建議,作用大著哩。一來跟劉琦結成牢固的盟友關係,二來為日後劉備獲得劉琦的資源做準備。曹操徵烏桓回來,就來打荊州了。當時劉表病故,假意要把荊州牧讓給劉備,但還是讓他的小兒子劉琮拿去了。結果劉琮這廝,見曹操二十幾萬大軍來,嚇得趕緊投降。一瞬間,荊州境內,就劉備跟劉琦兩股勢力在對抗曹軍。當時情況也是很不妙的,因為劉備連吃了曹操好幾個敗仗,只剩下幾千兵馬,才好不容易逃到江夏郡與劉琦會合。劉琦的兵馬一萬多,兩方加起來不足兩萬。你看,諸葛亮當時的計策,在現在是不是起效了?

不過劉備、劉琦的兩萬跟曹操的二十幾萬顯然是不成比例的,怎麼打得過?這個時候諸葛亮創造了奇蹟,他向劉備自告奮勇,跑去東吳說服孫權出兵。雖然說服孫權,促成孫劉聯盟的功勞,不止諸葛亮,實際上週瑜、魯肅以及孫權本人都有作用,但諸葛亮的作用實際也確實不小。當然了諸葛亮不曾像《三國演義》裡面那樣舌戰群儒,把張昭等一眾儒生說得羞愧不已而又五體投地。不過諸葛亮的說辭,確實是很有一套,而且效果奇好。

劉備並不是像演義裡那樣一開始就重用諸葛亮,而是經過一段試用期

三國演義

諸葛亮的遊說,很會抓住人的心理。諸葛亮首先把曹操描述得很厲害,把自己的主公劉備打敗仗說得很狼狽,先給孫權一個強烈的對比,心理暗示情況危急,不得已才來求救。雖然是如實描述,卻是在暗示孫權,曹操在沒有外界阻力的情況下單獨打東吳,是很容易平定東吳的。接著諸葛亮又分析了曹操的性格跟為人,暗示孫權曹操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如果東吳要降就乾脆一點,如果不乾脆的話,曹操一定會懷疑,然後暗害。而事實上,孫權跟他的大臣們討論抗曹的事,就是遲疑的表現,諸葛亮這話就是在暗示孫權曹操是不會放過孫權的。然後諸葛亮又讚美了一下自己的主公劉備,說劉備是為匡扶漢室的正人君子,是忠臣,對抗曹操沒有選擇的餘地,雖然曹操是曠世英才,全天下的人都崇拜他,來歸附他,但劉備仍然要跟曹操對抗,因為沒有選擇的餘地。這其實是在暗示孫權,如果孫權選擇投降了,就不如劉備了,不配做英雄。透過這個激將法,終於激怒愛面子的孫權,決定合作,聯合抗曹。

所以透過這段遊說,也可以反映出諸葛亮的高超謀略水平。我想,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才使得劉備通過了諸葛亮的試用期,才放心將後方全部交給諸葛亮。

劉備並不是像演義裡那樣一開始就重用諸葛亮,而是經過一段試用期

諸葛亮

真正開始重用諸葛亮

但是將後方交給諸葛亮,並不代表著諸葛亮能總攬大權。事實上一直到劉備夷陵之戰失敗,白帝城託孤那會,諸葛亮還沒完全被劉備完全放權任用。這也是有證據的,白帝城託孤,劉備讓諸葛亮、李嚴做託孤大臣,就是證明。很多人會覺得劉備其實沒那麼相信諸葛亮,所以讓李嚴分走了諸葛亮一半的權力。其實完全不是,這裡我提醒一下大家,諸葛亮這個時候還是年輕人,從他出山的那會,才二十多歲,資歷相當淺,比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小了一個輩分還多。到白帝城託孤那會諸葛亮三十多,快四十,遠不如李嚴資歷老。不過劉備還是在諸葛亮、李嚴兩人側重點放在了諸葛亮身上,為諸葛亮之後掌握軍政大權鋪路。劉備這個人事任命,既服眾,又能放心將權力交給諸葛亮,其實是很高明的。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確實是誇大了諸葛亮的作用,加了很多虛構的成分在裡面,劉備對諸葛亮確實存在一個試用過程,前期主要是安排他做後勤工作。不過諸葛亮還是做過一些謀劃工作,為劉備爭取到劉琦、孫權的幫助。一直到白帝託孤,諸葛亮才真正地掌握蜀漢的大權,走上諸葛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盡忠之路。

不知道透過本文的分析,你有沒有對劉備試用諸葛亮的過程有了新的認識了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