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嘉慶並沒有必要害怕,作為古代封建中央集權制頂峰的大清朝,作為大清朝一位還算合格的皇帝,嘉慶如果連和珅手底下這幫貪官都怕,他也就別當皇帝了,還不如回東北老家去種地。

關於和珅。

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的寵臣縱橫官場20餘年,曾經擔任過眾多關鍵職務,甚至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步兵統領等負責京城和皇帝安全的高階軍事將領,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但人們對他最瞭解的還是此人在受寵期間所積累的鉅額財富,利用職務之便,和珅經營當鋪達75間,大小銀號300多間,不僅有遍佈全國的商鋪,甚至和大英帝國東印度公司有商業往來,簡直富可敵國。

同時,他貪汙腐敗結黨營私,打擊異己,在乾隆後期隻手遮天,早在乾隆年間人們就知道他是一個大貪官,大壞蛋,可是在乾隆的保護下沒有能夠奈何他。所以,嘉慶皇帝在掌握實權之後的第1件事兒就是拿和珅下獄,收取天下人心。

嘉慶皇帝拿下和珅,肯定會對和珅的眾多利益相關者產生巨大的震動,作為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在20餘年間購置了龐大的關係網,文武眾臣中有相當多的數量曾經和他同流合汙。和珅一旦倒臺,也就意味著這個關係網的破滅,而那些貪官汙吏肯定也會擔心以後受到牽連,保不齊會與和珅聯合起來向嘉慶發難。

但是,在嘉慶皇帝處置和珅的過程中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並沒有遭和珅集團的反撲。原因有三:

第一,滿清的勳貴利益集團是站在嘉慶皇帝這一邊的。

滿清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從努爾哈赤開始建立八旗制度,得以將東北亞地區各少數民族,歸降的蒙古人和明朝人等緊密團結在了愛新覺羅家族身邊。這些人在滿清逐漸擴大勢力範圍的過程中吃到了無數紅利。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例如,旗人子弟早在入主中原之前就能夠分得若干奴隸和大片土地,如果在戰爭中立下功勞還會得到無數封賞。所以,明朝滅亡之前皇太極數次翻越長城入關劫掠都得到了非常熱烈的響應,也讓旗人子弟的戰鬥精神遠超過周邊各勢力。

入主中原之後得到的好處就更多了,朝中官員的大部分是由旗人組成,清朝的六部擔任尚書的只有旗人而沒有漢人,而且旗人的官階通常要比漢人高上半截,在朝中具有絕對的優勢。所以,清朝中前期高層之間的鬥爭往往是旗人勳貴集團之間的鬥爭,至於其他各族高官很難在中間起到決定的作用。

還有對土地的圈佔,從清初開始入關的旗人進行了跑馬圈地運動。順治元年11月,把京城周圍的500裡範圍內的土地分給八旗將士。到順治二年9月,清朝下令圈地擴大到河間、遵化等地。順治四年又進行了第3次圈地,致使大約16萬公頃土地變成旗人的財產。當時旗人的男丁也不過只有十幾萬人,也就是僅在京城周邊的圈地運動,平均每個男丁就得到了上百公頃的土地。當然,其中最受益的還是那些滿清的權貴,普通旗人得到的遠沒這麼多。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而且,八旗制度從努爾哈赤開始就具有非常強的世襲制,這導致很多八旗旗主雖然個人能力非常差,沒有能力在朝中擔任要職,但是他們的地位卻不低。按照相關規定,八旗旗主的身份高於所有旗人,在某些時候旗主可以隨意的處置旗下的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在《清裨類鈔》中就寫過這麼一個故事:

“旗主每有貧無聊賴,執賤役以餬口,若途遇其奴之高車駟馬者,必喝其名,使下車代役。”

大白話就是:有的旗主混的不咋地,要是遇到旗下混的好的旗人,會故意找藉口羞辱旗人,讓他們替自己幹活,來找回一點當年的威風。所以,有這個制度在可以最大限度的維護八旗勳貴的地位尊嚴,而這是愛新覺羅家族給予保證的。

旗人集團還面對著另一個問題,從入主中原開始以十幾萬男丁統治一個上千萬平方公里上億人口的國家,即使到了清朝後期他們對於其他民族的防範心理依然非常強。到鴉片戰爭時期,滿清欽差大臣到一地首先想的是防範當地老百姓,而不是怎樣抵禦英軍。林則徐曾經建議皇帝發動當地人全民抗敵,結果被道光大罵一頓。滿清八旗集團這種防範心理,讓他們只能團結到愛新覺羅家族身邊,否則連起碼的安全感都沒有。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於是,在嘉慶皇帝處置和珅的時候,旗人集團當然會選擇戰隊嘉慶皇帝,而不是和珅!

對於皇帝來說,絕大多數旗人對自己忠心耿耿,不管他們拉不拉跨,最起碼不會造自己的反,就有了一個強大的基本盤,只要不去損壞這個基本盤的利益,就能掌控朝廷。

有八旗的支援,和珅集團就算是想要造反也難成事,畢竟軍中充斥著大量旗人子弟,收買了高層那些中下層的軍官不聽話照樣玩不轉。

第二,嘉慶皇帝主要針對的是和珅,對其他人往往網開一面。

確切的來說,嘉慶皇帝處置的是和珅,而不是和珅集團,他主要矛頭指向的是和珅本人,對其他人是很仁慈的。

和珅這個大貪官在乾隆年間的所作所為盡人皆知,甚至人們普遍認為乾隆後期的種種問題是和珅這個人造成的,既然有了這樣一個典型的人物,嘉慶皇帝只需要順從民意把他拿下。而對於在這個案件中牽扯到的其他的大臣人們的關注度就沒那麼高了,嘉慶皇帝就可以網開一面,儘量減少和珅朋黨的抵抗心理,不至於跟皇帝去玩魚死網破。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根據《嘉慶朝實錄》的記載,和珅被皇帝處決之後,其主要黨羽是這麼被安排的:

福長安。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福長安本來按照律法應該處以斬刑,嘉慶皇帝改為秋後問斬,後來又改成去給乾隆皇帝守墓,保留了一條性命。福長安是乾隆的另外一個寵臣福康安的弟弟,福康安曾經率領清軍抵禦尼泊爾人的入侵立下了汗馬功勞。再加上又是乾隆第1個皇后的侄子,該家族在朝堂上頗有勢力。

和珅被拿下來後,福長安本來應該被問斬,嘉靖皇帝只是讓他去給先皇守墓,對於福長安及其家族來說,不殺之恩已經是嘉慶皇帝網開一面,讓他去給先皇守墓,雖然失去了自由和權利,但畢竟對於家族來說也算是一件比較榮耀的事情,那就趕緊謝恩吧,還扯什麼造反呢?

而且,在嘉慶6年也就是僅僅兩年之後,他就被髮往盛京軍營擔任軍官,嘉慶21年又被授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之職。這是清代駐紮於各地的駐防八旗高階官員,官階為正二品,怎麼著也相當於一個軍區司令的級別,基本上等於是東山再起了。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蘇凌阿。另外一個和珅比較重要的黨羽大學士蘇凌阿,本來也得處斬。因為年齡太大,直接被嘉慶皇帝允許回家養老。也有一說和福長安一樣為乾隆皇帝守墓。

但不管怎麼說,作為和珅最重要的朋黨,在和珅被抓之後,他們能夠免除死罪,甚至還能東山再起,說明嘉慶根本就沒打算徹底端掉和珅黨羽,只是在針對和珅一個人。

和珅的黨羽保留了性命,家族成員也幾乎沒有受到牽連,在這種情況下把腦袋別褲腰帶上,冒著誅九族的罪名跟嘉慶幹仗,那得多糊塗啊!

第三,清朝已經缺少驕兵悍將了。

康熙年間清朝正處於上升期,所以能上演八子奪嫡這種大戲。雍正帝登上皇位可以說是過五關斬六將,直到最後一刻也不敢保證能坐穩這個皇帝的位子,要是嘉慶帝在當皇帝之後也是面臨這樣的局面,還沒準真能給和珅及其黨羽反撲的機會。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但是,隨著清朝康雍乾三朝的社會穩定,和統治階級的逐漸腐化墮落,清朝的高層正在逐漸失去進取心,軍隊的戰鬥力下滑就更為明顯了。

早在吳三桂叛亂的時候,康熙就發現想當初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八旗子弟戰鬥力大幅下降,不僅比不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舊部,甚至還比不上待遇遠不如八旗子弟的綠營兵。好在吳三桂年齡大了沒熬過康熙,否則最起碼也得搞個劃長江而治,進入新時期的南北朝對峙局面。

八旗子弟的墮落,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並不讓人意外。想當初,同樣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大金王朝也是在入住中原不久之後墮落成連馬都騎不上了的弱雞。而且,相對於清朝已經總體上統一了天下不同的是,金朝在當時剛剛打到淮河流域。這是典型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短短一兩代的時間軍隊的戰鬥力就會大幅度下降。

為了解決八旗軍隊戰鬥力下降的問題,雍正朝曾經有過整頓軍務的想法,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乾隆朝在戰爭來臨之後不得不從外東北地區調集索倫人,他們的生活條件惡劣還保有比較強大的戰鬥力,以至於成為大清最依仗的精銳。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等到了乾隆末期嘉靖初期的時候,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就更不行了。嘉慶年間白蓮教大起義綿延十幾個省,耗費2億兩白銀,損失200多將官,才勉勉強強鎮壓下去,這在嘉慶之前的各個時期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

甚至嘉慶年間還出現過天理教攻打皇宮的奇葩事,以至於嘉慶目瞪口呆的同時說出了“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因為,當時在京師周圍可以說是重兵雲集,分別有領世衛府侍衛660人;八旗驍騎營營、前鋒營、副軍營部軍營、建銳營、火器營共65,000人;還有內府護軍營1065名;內府前鋒營114名;內府驍騎營5250名;虎槍營600名;圓明園隨同辦事營6408人,加一塊7萬多人。

結果,竟然被天理教區區100多人攻入紫禁城,經過激戰之後只消滅天理教教徒70多人,而大清方面竟然付出了傷亡達百餘人之多的損失,看上去護衛森嚴的京師重地簡直是漏洞百出。

乾隆一死,嘉慶就賜死和珅,為何不怕和珅背後培養的勢力?

但是,在當時在京師周圍連一支比較靠譜的軍隊都找不到,和珅就算手握兵權也是無兵可調。

對當時的大多數官員來說在造反這件事的態度上,大家都是小綿羊,早已經沒有了清朝初年那種好勇鬥狠之心。皇帝的所下命令,他們也許做不到去有效執行,公然抗命的膽子可沒有了。

所以,哪怕嘉慶皇帝在處理和珅案件的時候對相關人員使用嚴刑峻法以敬效尤,這幫人也只能老老實實的伸出腦袋被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