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發配去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句話為何讓清朝官員如此膽寒

我們常常看到清宮影視劇中,皇帝震怒之下對犯官怒斥道,革去頂戴花翎,發配到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而這個寧古塔是什麼地方?披甲人又是誰?

發配去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句話為何讓清朝官員如此膽寒

歷史上寧古塔的位置

寧古塔位於現在的黑龍江牡丹江市一帶,是清朝重要的邊防重鎮,寧古塔範圍極大,幾乎包含了現在的除了遼寧以外的所有東北地區,而寧古塔城位於牡丹江的支流海浪河的南岸,清朝建國初期就在此設定寧古塔將軍一職,統領瀋陽以北的邊防軍務。而披甲人指的就是在此鎮守邊疆的清朝軍將。

至於為何叫寧古塔,曾有多種說法,其中流傳比較多的說法是,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曾有六個皇子都在此居住過,被後世人稱為寧古塔貝勒,在滿語中寧古是數字六的讀音,而塔就是個的意思,所以寧古塔初期翻譯成漢語其實叫六個貝勒,後來就只叫寧古塔了。

發配去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句話為何讓清朝官員如此膽寒

寧古塔城

清順治帝曾下過旨意,凡是挾仇誣告者流放寧古塔。至此寧古塔也成為了清朝官員的流放地,流放此地的官員多與文字獄或科場弊案有關。想想在當時的時代,犯了事的官員一個人或者全家被押解著,徒步從北京流放至此,一路上幾千裡地,風餐露宿、飢寒交迫。很多人在半路上不是被猛虎野獸吃掉,就是被同行飢餓難耐的人分食,能真正走到寧古塔的人屬於極少數。而到了寧古塔,等待他們的又是東北苦寒之地的煎熬。清朝著名文人吳兆騫在寫給母親的信中這樣描述寧古塔“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而對於流放至此的文人官員多少有些安慰的是,他們到寧古塔後便會分到一塊田地,一間簡陋的房子還有一些生產工具等等,而且他們的行動也有一定的自由。這些至少能讓他們活下去,官方還會確保他們不至於凍餓而死。清朝時期多有著名文人及家屬流放至此,例如鄭成功的父親鄭志龍,文學點評家金聖嘆的家人,思想家呂留良的家人以及上文提到的文人吳兆騫等。他們就在寧古塔這樣一日一日地苦熬著,很多人到死都再也沒有回到故鄉,而吳兆騫算是比較幸運的,他在熬了20多年後被曾經同朝為官的好友贖回,得以返回家鄉。

發配去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句話為何讓清朝官員如此膽寒

寧古塔舊城遺址

寧古塔從將軍往下的軍將對文人還是比較看重的,對他們也比較尊重,生活中對他們也多有照顧,他們其中的一些人還在此開館教授當地的學生,像吳兆騫還被當時的寧古塔將軍聘為家庭教師,專門教授自己的孩子。雖然在苦寒之地,但寧古塔地區民風淳樸,這些犯官遠離了朝堂的爭鬥,在此過著還算寧靜的生活。

但不管怎麼說被流放到寧古塔的人終究是一場苦難,而這苦難還看不到頭,當然對於死在路上的人來說,他們還算幸運,至少他們活下來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