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君子人物榮譽榜】歷史上最牛的十位皇帝,他們的結局分別如何?

六、朋心合力

抗衡梁冀

當初,年將三十的順帝劉保想依靠李固、杜喬、黃瓊、周舉等人改革朝政,有所作為,振興漢室,卻突然病逝。李固想改革朝政,沒有順帝這個依靠了。梁冀要阻撓李固改革朝政,必須抽掉李固的依靠,而李固要改革朝政,就必須要有一個可以依靠的皇帝。順帝死後,立誰為帝,就成了李固與梁冀之間的鬥爭焦點。在梁冀的把持下,立了二歲的劉炳為衝帝,梁太后臨朝聽政,大將軍梁冀參錄尚書事,掌握實權。李固升為太尉。第二年幼小的衝帝死,再立誰為帝呢?梁冀把持朝政,又立年僅八歲劉纘為質帝,年幼的質帝劉纘因一句“跋扈將軍”,而慘遭毒手,漢質帝死後,李固清醒的意識到,皇位繼承人選立得好,國家就興旺;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國之興衰,在此一舉。梁冀兩次立幼主的得逞和質帝的慘死,更激勵了李固在第三次立帝問題上要以死力爭了。李固吸取以往選擇傀儡皇帝外戚專權的教訓,決定力爭一番,選擇一位厚德而聖明的君主。在商議確定繼承帝位的人選之前,這次為了壯大聲勢,李固聯合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先給梁冀寫了一封《議立嗣先與梁冀書》:

“天下不幸仍遭大憂。皇太后聖德當朝,攝統萬機,明將軍體履忠孝,憂存社稷,而頻年之間,國祚三絕。今當立帝,天下重器,誠知太后垂心,將軍勞慮,議擇其人,務存聖明。然愚情眷眷,竊獨有懷。遠尋先世廢立舊儀,近見國家踐阼前事,未嘗不詢訪公卿,廣求群議,今上應天心,下合眾望。且永初以來,政事多謬,地震宮廟,彗星竟天,誠是將軍用情之日。傳曰:‘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昔昌邑之立,昏亂日滋,霍光憂愧發憤,悔之折骨。自非博陸忠勇,延年奮發,大漢之祀,幾將傾矣。至憂至重,可不熟慮!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國之興衰,在此一舉。”(《後漢·李固傳》)

梁冀看到信後,召集三公、二千石官員和列侯,共同討論繼承帝位的人選。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認為清河王劉蒜是諸多皇族子弟當中,年齡稍長、門支較近,口碑較好,為人穩重,動止有度,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有能力親自處理政事,宜立為嗣,朝臣莫不歸心。故眾人都建議立清河王劉蒜。但梁冀想立自己未來的妹夫蠡吾侯劉志為一個傀儡皇帝,劉志年僅15歲,尚年幼不夠成熟,眾大臣皆不同意,梁冀憤憤不樂,可是又沒有別的理由可以改變眾人的主張。

【君子人物榮譽榜】歷史上最牛的十位皇帝,他們的結局分別如何?

杜喬像

正當梁冀苦於謀劃之時,老謀深算的不倒翁中常侍曹騰深夜來訪,中常侍曹騰因為之前拜訪劉蒜時,劉蒜沒有向他施禮而被曹騰憎恨,聽說此事後,便在夜裡到梁冀那裡,他向梁冀進言說“將軍累世有淑房之親(有皇室聯姻),秉攝萬機,賓客縱橫,多有過差。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將軍受禍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長保也。”梁冀認為他說得對,如果年長而又清正嚴明的劉蒜繼承皇位,他肯定不好控制,自己的劣跡也會敗露,這就迫使他堅定了立劉志為帝歹狠之心。第二天再次召集公卿,重新朝議,崇德殿周圍,兵列戟張,氣象森嚴。梁冀氣勢洶洶,帶劍入殿,高聲大叫:“太后有旨!令我立蠢吾侯。”梁冀擺出一付氣勢洶洶的架勢,說起話來,言辭激烈,斷然要立劉志為帝。他有意以權勢壓人,不容冒犯,明眼人一看就知,誰要不同意梁冀的意見,他梁冀就要殺人了!自胡廣、趙戒以下的朝臣莫不被跋扈將軍梁冀咄咄逼人氣勢所嚇倒,都害怕地低下頭來,兩腿顫顫,唯唯諾諾地說:“唯大將軍令!”

只有李固與杜喬仍堅持原來的意見,據理力爭,梁冀愈聽愈惱怒,氣急敗壞地厲聲宣佈“罷會”。可是,李固仍認為年長穩重的劉蒜是眾望所歸,有被立的可能,於是再次寫信勸說梁冀,梁冀收信後更加憤怒。便入宮勸說太后梁妠(梁冀之妹),先將李固免職。梁太后臨朝聽政經歷了漢衝帝、漢質帝兩朝,她鑑於歷史上外戚當政的失敗教訓,採取兼用外戚、宦官,重用擁護她的官僚集團,以達到均衡各種勢力,便於操縱,她還表揚儒學,招太學生多至三萬餘人,藉以取得大官僚地主的支援。這也是梁太后重用李固的原因,但在本質上是她是維護梁氏的權力地位。梁太后也打算讓妹妹嫁給劉志為妻,親上加親,便於鞏固梁氏權勢地位,於是太后與其兄梁冀就罷免了李固的職務,剝奪了李固的朝議權,讓司徒胡廣擔任了太尉。

庚寅日,梁冀用王青蓋車迎蠡吾侯劉志入南宮,即日,劉志就位為漢桓帝,梁太后梁妠仍以皇太后身份繼續臨朝聽政。

梁冀又操縱劉志冊立自己的妹妹梁女瑩為皇后,這樣,從皇太后到皇后,均出梁門姐妹,劉志即位時年僅15歲,實權自然仍操在梁太后和國舅梁冀的手中。

建和元年(147),劉志為帝(即漢桓帝)後,罷免了太尉胡廣,六月,升任光祿勳杜喬為太尉。自從李固被罷職,梁冀更是手握大權,跋扈恣睢;宦官上竄下跳,朝廷內外,群臣大都洩氣不振,在梁冀的威迫下,官員們有的賣身投靠,有的明哲保身,朝政嚴重扭曲,氣氛令人窒息。人人憂心自危,個個側足而立,不敢正視,唯有杜喬正色無所迴避,由是朝野上下皆寄希望於杜喬。

【君子人物榮譽榜】歷史上最牛的十位皇帝,他們的結局分別如何?

漢桓帝劉志下詔,以定策功,封梁冀一萬三千戶,封梁冀弟梁不疑為潁陽侯,封梁冀的兒子梁胤為襄邑侯,胡廣為安樂侯,趙戒為廚亭侯,袁湯為安國侯。又封中常侍劉廣等皆為列侯。太尉杜喬勸諫日:“古之明君,皆以用賢、賞罰為務。失國之主,其朝豈無貞於之臣,典誥之篇哉?患得賢不用其謀,韜書不施其教,聞善不信其義,聽讒不審其理也。陛下自藩臣即位,天人屬心,不急忠賢之禮而先左右之封,梁氏一門,宦者微孽,並帶無功之紱,裂勞臣之土,其為乖濫,胡可勝言夫有功不賞,為善失其望;奸回不詰,為惡肆其兇。故陳資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無勸。苟遂斯道,豈伊傷政為亂而已,喪身亡國,可不慎哉!”對杜喬的書奏,桓帝雖然明白其中道理,但他也知道他之所以能登上皇帝寶座,是因為有梁冀的支援。為了酬謝梁冀“援立之功”,桓帝劉志沒有理會杜喬的書奏。

此時,梁冀一門前後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名貴人,二位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有公主三人,其餘卿、將、尹、校等官職共五十七人。外戚專權,梁氏弄政二十餘年,究極滿盛,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豫。

為了排除異己,宦者唐衡、左悺一道向桓帝誣陷杜喬說:“陛下先前將即位時,杜喬和李固反對,認為您不能勝任侍奉漢朝宗廟的祭祀。”因此桓帝對杜喬和李固心生怨恨。

八月,立梁冀妹妹為皇后。梁冀欲以厚禮迎之,杜喬依據舊典執不聽從。梁冀屬杜喬舉汜宮為尚書,杜喬以汜宮貪汙受賄之罪,不與任用。由是杜喬一天天逆忤於梁冀。九月,丁卯日,京師地震。杜喬因為災異策被免去太尉職務。冬十月,以司徒趙戒為太尉,司空袁湯為司徒,前太尉胡廣為司空。

建和元年(147年)十一月,甘陵人劉文對立桓帝,不服,與南郡劉鮪聯合“謀立”清河王劉蒜為天子。並妄言:清河王當統天下。結果訊息洩露,事情敗挫,梁冀派官兵追查叛謀者,劉文等人遂劫持清河相謝暠說:“當立清河王劉蒜為天子,以謝暠為輔公。”謝暠不從,罵劉文為禍國反賊,劉文老羞成怒刺殺了謝暠。於是朝廷下令,逮捕了劉文、劉鮪,當眾誅之。有司劾奏清河王劉蒜;坐貶爵為尉氏侯,徙桂陽,劉蒜自殺。

李固、杜喬原來固然贊成立劉蒜,但是,他們並沒有參與這個“謀立”的政治活動,而工於心計的梁冀卻巧妙地將這件事與李固、杜喬掛起勾來。誣衊李固參與其中,並與劉文、劉鮪等一起散佈妖言,請逮按罪;這當然是極狠毒的一著,在立帝問題上,桓帝對李、杜早就埋下私怨,如今又聽說是劉文、劉鮪的同謀者,豈能為皇帝劉志所容忍!於是李固、杜喬兩人被捕下獄。但是,梁冀對李固、杜喬的誣陷激起了社會的不平,李固的學生渤海王調,戴著木枷上書,證明李固的冤枉。河內趙承等數十人也到宮門外請願。梁太后本來就知道李固為人忠直,也明瞭他們的意思,怕事情鬧大了,於是下詔釋放李固。

李固在當時,名滿天下。他被誣入獄時,引發朝野激憤,被釋放後,又轟動了長安,等到李固出獄之時,京師人得知訊息,歡喜若狂,洛陽的大街小巷街頭巷尾臣民們都高呼萬歲,聲浪此起彼伏。梁冀愈迫害李固,李固的威望就愈高,李固的威望愈高,梁冀就愈心虛膽怯,擔心與害怕深受民眾擁戴的李固東山再起。

李固沒有料到此生坎坷蹉跎,剛出獄,他還打算暫時銷聲匿跡,等待漢桓帝劉志一旦清醒,便可澄清政事,再行計議,實現他的抱負。可他怎能料到,京都百姓竟對他抱有這麼大的熱望?對此,他感到了安慰,更感到了悔恨和憂慮。他已是五十四歲的人了,死不足惜。但如何對付那個大權在握又兇殘暴戾的跋扈將軍梁冀呢,他感到孤獨與迴天無力。

李固釋放後回到府邸,憂慮萬分,沉默愁思,回頭見女兒李文姬立在廊下。李文姬已嫁與漢中郡人趙伯英,賢惠聰穎,父親被梁冀所免官,文姬見兩個哥哥憲公、季公也罷官迴歸家中。已經知道事情的本端原委,更清楚梁冀的心狠手毒,料定此劫難逃。她輕輕拭去眼淚,在月色朦朧中,身影顯得格外修長嫋娜。李固看看文姬清秀的面容,明亮的眸子,心裡翻騰起一股難以抑制的痛苦念頭。

文姬默然獨悲道:“李氏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文姬慢慢地跪下,哽咽著說:“孩兒雖系女流,也想為父親分憂!一定要設法保住三弟李夑,為李氏家門留下一個血脈。”

李固何嘗不想保住一個李氏血脈,對梁冀毒死質帝、裹脅群臣的累累罪行,他最清楚,他不能愧對歷史,一死之後,若能留下一個兒子,不僅李氏胤嗣得繼,一旦皇上察知他的冤情,此子便可繼承遺志,為他雪冤……但是,李固深知梁冀心狠手毒,黨羽密佈,門客奸細極多,覆巢之下能容得一個完雛嗎?當年汝南袁著因為表奏梁冀不法,梁冀便四處搜捕;袁著詐稱病故,藏在棺材裡想逃走,還被梁冀查出殺害了。李固默然無奈地搖了搖頭。

【君子人物榮譽榜】歷史上最牛的十位皇帝,他們的結局分別如何?

李文姬三保李家根

依照漢律:犯官被誅,家屬連罪,但凡已出閣女子罪不旁及,李文姬看著父親無助悲哀的神情,堅定地說:孩兒決心以無用之軀,換取三弟日後成功,也不辜負父親教養一生。

李文姬隨後與兩個兄長商謀藏匿十三歲的小弟李夑之事,第二天清晨,李文姬將三弟藏入暖轎,就出城回到丈夫家,然後又悄悄託付李固的門生王成說:“君執義先公,有古人之節,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滅,其在君矣。”王成被李固父女大義感動,帶著十三歲李燮乘船東下,到了徐州地區,將李燮改名送到酒鋪做傭人,自己也埋名隱姓在街上擺攤賣卦算命,夜間教李燮識字讀書,他們歷盡艱辛。後來一直等到梁冀被誅,李燮才得以出頭——這是後話。

在與外戚專權的鬥爭中,李固和杜喬秉直守節,朋心合力,盡職盡責,毫不妥協。

對李固的正直為人,廉潔治政,忠貞為國,不僅京城百姓敬重他,就連當朝皇太后梁妠也稱讚:“李固,公族之苗(後裔),忠直不回,有史魚(春秋時衛國(都於濮陽西南)大夫,名佗,字子魚,也稱史鰍。衛靈公時任祝史,負責衛國對社稷神的祭祀,故稱祝佗。為人正直清廉,才德傑出,敢於直言匡正君王,吳國的延陵季子經過衛國時,贊史魚為衛國君子、柱石之臣)之風。”

范曄《後漢書·李固杜喬傳贊》:順、桓之間,國統三絕,太后稱制,賊臣虎視。李固據位持重,以爭大義,確乎而不可奪。豈不知守節之觸禍,恥夫覆折之傷任也。觀其發正辭,及所遺梁冀書,雖機失謀乖,猶戀戀而不能已。至矣哉,社稷之心乎!其顧視胡廣、趙戒,猶糞土也。李、杜司職,朋心合力。

李固的好友黃瓊,聞知李固被害,萬分悲痛道:故太尉李固、杜喬,忠以直言,德以輔政,念國忘身,隕歿為報,而坐陳國議,遂見殘滅。賢愚切痛,海內傷懼。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