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原因,元朝已給出答案,加強皇權只是部分原因

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根據周代六卿制度,將六部地位提升,換言之皇帝與六部之間沒有了“中間層”,六部開始直接對皇帝負責。

早在春秋戰國,中國開始推行丞相制度,而丞相與皇帝分權,一定程度上可以制衡皇權,讓皇帝難以我行我素。因此,朱元璋廢除了延續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對中國接下來的六百年政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最為顯著的影響無疑是加強了專制皇權。

問題在於,朱元璋為何要廢除丞相制度?其實,除了他本人的權利慾較強之外,還有更為現實的不得已的客觀原因。

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原因,元朝已給出答案,加強皇權只是部分原因

欲要解釋這一問題,首先要看一看中國隋唐之後王朝的頂層制度:

隋唐之時,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中書令為長官,通常就是第一丞相。

宋朝之後,三省名義上仍在,但實際上已經混同為一省,因為宋代又設立了樞密院(負責軍隊)、三司(負責度支、戶部、鹽鐵,長官為三司使),因此丞相的軍權、財權都被剝奪,三省六部制名存實亡。

元朝之後,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因此中書省地位更加突出。元代中書省掌管全國政務,最高長官為中書令,一般由太子兼任,但只是虛職,真正掌權的是右、左丞相(元制尚右,右在左上)。

明朝之初,朱元璋廢除了中書令,但仍以中書省統六部,長官稱左右丞相。至於宋元的樞密院,被朱元璋改為大都督府,至於元代的御史臺,朱元璋將之改為都察院,設大理寺、通政司、錦衣衛與鎮撫司。

由此可見,歷代新朝對前朝都有所繼承,但也有所改變,其中明朝基本延續了元朝制度。然而,正因為明初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元朝的傳統,才導致朱元璋廢除丞相的事件發生。

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原因,元朝已給出答案,加強皇權只是部分原因

忽必烈繼位後,採用中原官制,以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採用中原官制,學習更先進的制度辦法,無疑是一種進步,但問題卻也非常顯著:

首先,猶如今天很多國家全盤西方之後,就會出現內部混亂等問題,原因在於自身缺乏採用西方制度的基礎,也沒有學到真正的精髓。忽必烈採用中原官制,但他們的思維、認知還是原先的一套,因此就容易導致新的問題出現。

其次,中國科舉制的作用之一是打破推薦制,而推薦制很容易形成利益牢固的小集團。元朝時斷時續的舉辦過科舉考試,但也就那麼一回事,不太重用漢人進士,內部升遷主要是看血統、背景、推薦人等。

作為開國之君,忽必烈在位時還能控制得住,但等他去世之後,再加上其他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元朝丞相權力越來越大,甚至掌握了皇帝的廢立。

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原因,元朝已給出答案,加強皇權只是部分原因

元朝第三位皇帝去世時,右丞相鐵木迭兒擁立元英宗為帝,之後鐵木迭兒大權獨攬。等到鐵木迭兒去世之後,元英宗立即清除了他的勢力,反映出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之激烈。但元英宗清除鐵木迭兒的勢力,導致鐵木迭兒之子與義子御史大夫鐵失刺殺元英宗,之後擁立了元英宗的堂叔泰定帝。

泰定帝去世之後,左丞相在上都擁立其子天順帝繼位,右丞相燕帖木兒在大都擁立泰定帝侄子元文宗為帝。之後,燕帖木兒派兵擊敗左丞相,而被元文宗任命為右丞相、知樞密院事、太平王,掌握了軍政大權。

燕帖木兒非常強勢,先讓元文宗退位給兄長元明宗,半年後毒殺了元明宗,讓元文宗復位。元文宗去世後,燕帖木兒擁立元明宗之子元寧宗為帝,一個月後元寧宗去世,他又準備擁立元文宗之子為帝,但被元文宗皇后拒絕。直到燕帖木兒去世之後,這一段傳位混亂才結束,隨後元明宗之子元順帝繼位。

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原因,元朝已給出答案,加強皇權只是部分原因

元順帝繼位後,任命伯顏為右丞相,任命撒敦(燕帖木兒弟)為左丞相。但不久之後,撒敦病逝,讓伯顏掌控了朝廷,並廢除了左丞相,於是他就成了唯一的丞相,權臣中的權臣。伯顏反對科舉、排斥漢人,下令禁止漢人使用鐵器、禁止漢人學習蒙文、禁止漢人擔任各級政府的幕僚,最有名的是要殺光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

直到元朝滅亡之前,元朝丞相都一直大權在握,即“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嚴重威脅到了皇權。而在另一方面,元朝丞相大權在握,導致元朝內部矛盾非常激烈,甚至發展到了兵戎相見與隨意廢立皇帝的地步。可以說,元朝百年而亡的原因,至少一半與元朝內部爭權導致的混亂局勢有關,而混亂的原因又與丞相獨攬大權、皇權不振有關。

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原因,元朝已給出答案,加強皇權只是部分原因

朱元璋建立政權後,大致沿用了元朝官制與傳統,讓中書省負責政務,丞相大權在握,而當時政權初創,各級部門官員只能任由李善長、胡惟庸等人推薦。

於是,逐漸形成了以李善長、胡惟庸、楊憲等人為首的圈子。更為重要的是,明朝丞相雖然不具備元朝丞相的權力,但也超過了歷史上的丞相權力。一旦如此延續下去,明朝極有可能與元朝一樣,陷入皇權與相權之爭,最終導致政局混亂乃至國家快速滅亡。

因此,這不僅關係到權力之爭,還關係到明朝國運,由不得朱元璋不慎重。事實上,朱元璋早就想辦法解決了,只是還是沒能解決掉這個問題。

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原因,元朝已給出答案,加強皇權只是部分原因

洪武三年,嚴禮等儒生提出臣民不得越過中書省上書皇帝,換言之就是架空朱元璋,讓朱元璋聽不到下面臣民的聲音,將權力全部收歸中書省。對此,朱元璋自然反對,他說“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權臣,上下矇蔽故也,今禮所言不得隔越中書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覽庶政,故大臣得以專權自恣。”當然,朱元璋可以聽取下面臣民的聲音,也依然無法阻止丞相大權獨攬。

俗話說,不能解決問題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於是朱元璋換了丞相,李善長退休,先後任命徐達、胡惟庸、汪廣洋為丞相,後來胡惟庸成為百官之首的左丞相。然而,胡惟庸在任時變本加厲,不僅形成了自己的圈子,而且經常不經過朱元璋的私自批閱並直接實行,這讓朱元璋忍無可忍。

朱元璋製造的“胡惟庸案”,表面說是謀反大案,實際上是皇權與相權之爭。至於為何株連眾多,原因在於一部分是追隨胡惟庸的黨羽,一部分是支援推崇“相權”的朝臣。

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原因,元朝已給出答案,加強皇權只是部分原因

朱元璋在位時,丞相尚且如此大權在握,擔心在他去世之後,丞相更是可能會顛覆大明江山。於是,朱元璋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直接就廢除了丞相制度,讓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因此,將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原因,完全歸結於他想加強皇權並不客觀。

參考資料:《明史》、《元史》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