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張作霖的墓葬,空穴且不立碑,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在出關返遼途經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人陰謀炸傷,不治身亡,終年54歲。

張作霖死後10余天,少帥張學良才得以易裝秘密潛回瀋陽,處理張作霖的後事。8月5日,張學良暨東北軍政府為張作霖舉行了隆重的祭靈儀式。祭靈儀式後,將張作霖的靈柩從大帥府的西餐廳,轉放到大帥府的東廂房暫厝,並派人負責看守。

1928年11月,張學良為安葬其父,特派人在東北境內勘察,最後選中了撫順東面60華里的高麗營子村南一處向陽的山崗,起名“元帥林”。

張作霖的墓葬,空穴且不立碑,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山崗前有渾水環繞,隔水相望的就是著名的鐵背山,當年努爾哈赤在那裡修建過界藩城,是努爾哈赤為加強自己的軍事地位營建的第一個臨時都城。渾河南岸、薩爾滸河以東的薩爾滸山,是當年努爾哈赤殲滅明軍4萬多人的地方,努爾哈赤認為這一戰對清王朝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

1929年5月,張學良夫婦及張作霖的五姨太和張作相、湯玉麟等人親自來到這裡踏勘。

據稱,張學良曾對於鳳至說:“這地方不錯,我看爸爸可以長眠於此了。”得到眾人的附和,陵址就這樣選定了。在張作霖週年祭典後,開始營建元帥林。

元帥林造價預算達1400萬元,東三省出資600餘萬,熱河100餘萬,張學良出資500餘萬,招募民工1200多人,而且還在崗北設立了火車站,修建了通往元帥林的道路,計劃三年完成。

元帥林所用石料有許多來自北京西郊圓明園、石景山五里墳的隆恩寺,以及附近的明代太監墓和清代饒餘敏親王及安親王的墓地。這批眾多的明、清兩代石刻,購置後用火車運送東北。其中包括影壁浮雕62件,都是用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雕鏤精工,造型生動精美。由於採用了許多現成的墓地裝飾、祭拜物,使得工程進度大大加快。經過兩年的緊張施工,整個元帥林的主體工程於1931年夏天基本完成。

張作霖生前曾找了一位姓楊的風水先生,為他勘探其祖墳的所在地,楊認為錦縣東北驛馬房最好,在挖地基時又掘出一塊青石板,楊說:“這塊青石板非同尋常,是個上上吉兆。”張作霖聽後大喜,於是破土動工,營建起墓園。

眾所周知,墓碑是記述墓主人姓名、生、卒、葬年月及生平事蹟的主要紀念性碑刻,通常由碑身、碑首和碑趺組成。規制比較高階的墓葬還要建造碑亭,以凸顯陵寢壯闊和墓主身份地位。然而,張作霖的元帥林不建碑亭已令人很費解,不立碑更讓人匪夷所思,對此眾人紛紛猜測。

張作霖的墓葬,空穴且不立碑,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風水嗎?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地形論,有大煞不立碑,如蛇形地、龜形地一般不立碑,還有石山煞氣重,也不立碑,如果反其道而行,必破壞墓地生氣,後果不堪設想。當年參與勘選地址的人認為元帥林“前照鐵背山,後座金龍灣,東有鳳凰泊,西有金沙灘”是塊風水寶地,不存在不足以立碑的道理。

是怕盜墓嗎?答案是否定的。

據說生性多疑的曹操怕墳墓被盜也是沒有立墓碑的。一代梟雄張作霖的元帥林佈置警衛,牆四角設定炮樓,恐怕任何盜墓者都難以靠近。

是風俗習慣嗎?答案是否定的。

有的地方迷信說法,長得像動物的墳如果立了碑就好像是讓動物的尾巴長在了前面,不吉利。當然這一點元帥林也不可能沾邊。

是祖制要求嗎?答案是否定的。

清朝祖制規定凡丟失國之寸土者,皆不得立碑。因此清朝皇帝除了怕死之外,死後不允許立功德碑就成他們的最怕。這條祖制,基本上都雷打不動地得以貫徹。自咸豐皇帝始,以後的清帝既不能禦敵於馬上,救民於水火,又不擅長料理內務,導致中國在世界之林的每況愈下,頻頻遭受列強的欺凌,所以清咸豐、同治及光緒諸皇帝的陵寢是沒有神功聖德碑。張作霖作為“新派”代表人物,清朝祖制對他來說是毫無約束的。

那麼張作霖的元帥林為什麼沒有立碑呢?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是名不正言不順。張作霖生前名正言順的最高官職是奉天督軍兼省長,而“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這一頭銜名不正言不順。國民政府只承認張作霖為“張大帥”的軍閥身份,並不承認其“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身份。這種情況下如果給張作霖立碑,是南京國民政府自打耳光。為難糾結之下,索性跳出窠臼不立墓碑,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那些不可言宣的麻煩,估計這才是元帥林沒立墓碑的深層次原因。

二是時間糾結交錯。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實現了名義上的南北統一。如果建陵先於易幟,那麼主政東北的張學良,凡事無需考慮南京政府的意見,以軍政府名義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立碑是順理成章之事。

三是手下督軍們的意願。張作霖手下督軍們希望以“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職,為張作霖立碑,是緣於此事牽涉他們各自的名分。否則豈不都自貶身價?而若滿足張作霖手下督軍們的心願,就一定違背南京政府意願。如何為張作霖立碑,對於張學良而言是一道無解的難題,唯有在元帥林不立碑,才可排除因給父親立碑而帶來的諸多困擾。

張作霖的墓葬,空穴且不立碑,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總而言之,元帥林不設墓碑(或碑亭),非不為也,實不能爾,其間充斥著多少政治因素和爭鬥,蘊含著多少妥協交換的無奈,也只有建墓者自己才會清楚。

按計劃,1931年11月舉行張作霖安葬儀式,誰曾想“九一八“事變爆發,整個東三省淪陷。直至張作霖死後九年,1937年6月3日,日本人才將張作霖靈柩由奉天遷至遼西錦縣東北驛馬房張家墳塋地(距縣城78華里),與張作霖的原配夫人、張學良之母趙氏合葬。而氣勢恢宏的元帥林永遠成為了空穴一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