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趙匡胤傳弟不傳子,這是五代傳統,還是政治陰謀?

幾乎沒有皇帝不想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更何況是被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呢?

趙匡胤肯定也想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不過,限於當時的條件,他又無法這樣做。這就要說起“金匱之盟”了。

趙匡胤傳弟不傳子,這是五代傳統,還是政治陰謀?

建隆二年,也就是公元961年,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病重,趙匡胤服侍不離左右。杜太后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便召宰相趙普進來,並當著大家的面說:

你趙匡胤之所以得天下,正是由於周世宗的兒子年幼。假如周有年長的君主,這天下還會是你的嗎?

太后接著說,你(趙匡胤)死之後,應當傳位於你的弟弟趙光義,有長君做鎮,這樣天下才能太平。

趙匡胤傳弟不傳子,這是五代傳統,還是政治陰謀?

趙匡胤一陣號啕大哭,趙普當即寫成了誓書,並藏在在金匱內。這就是《實錄》《國史》等官方正史中的“獨傳約”,即趙匡胤傳趙光義。

不過,“金匱之盟”的細節爭議比較大,在民間亦有“三傳約”之說,即趙匡胤傳趙光義,趙光義傳給自己的四弟趙延美,趙延美傳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這樣兜兜轉轉,皇位還是回到了趙匡胤那一脈手中。

“金匱之盟”的核心思想是,君主年幼,國家不穩,這是後周的教訓。當趙匡胤上位的時候,他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都還未成年。趙匡胤稱帝一年後,“金匱之盟”訂立,趙德昭、趙德芳依然年幼。

趙匡胤傳弟不傳子,這是五代傳統,還是政治陰謀?

當時,南方有後蜀、南漢、南唐等政權,北方有契丹,北宋立國頗為艱難。形勢異常嚴峻,就連趙匡胤死後,國家還沒有統一,比如北方還存在著北漢政權,這個局面不是年幼的君主所能左右的。

此外,從五代到宋也逐步形成另一個潛規則——隱皇儲制。

五代亂世,軍閥混戰,很多政權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態。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已經難以為繼,各個政權的皇位繼承變得很不穩定起來。

趙匡胤傳弟不傳子,這是五代傳統,還是政治陰謀?

國家動亂,立“長君”來穩住局面,這是再樸素不過的道理。五代十國很多君主採用了“兄終弟及”“養子嗣位”的辦法。無論誰坐莊,都是自己人。

由於不明確皇弟和皇子誰做皇帝,但這個事情又不能明確提出來,否則會引起動亂。所以,到了宋代,就出現了“隱皇儲制”。

所謂“隱皇儲制”,就是皇帝一旦確定了繼承人,就封他做京兆尹,北宋的是開封府尹,地位凌駕於群臣之上,但就是沒有儲君的名分。

趙匡胤傳弟不傳子,這是五代傳統,還是政治陰謀?

趙匡胤即位之後,趙光義就被封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府尹,再加兼中書令。進佔太原之後,趙光義又被改封為東都留守,別賜門戟,封晉王,地位在宰相之上。

這是妥妥的隱性諸君。當時,趙光義開藩建府,結交禁軍將領、招攬人才,甚至形成自己的領導班子。趙匡胤並沒有過多的干預。可見,他是認可弟弟的所為的,至少是預設的。

如果說兒子年幼,無法立太子,等待兒子年長應該可以立了吧?事實上,當趙匡胤搞定南唐後,趙德昭和趙德芳都已成年,但他們連個郡王都沒撈到。可見,趙匡胤壓根就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兒子的打算。

這其中的猜測就比較多了,比如趙德昭沒有特別出眾的能力,又比如趙光義已經做大,無法控制了。

趙匡胤傳弟不傳子,這是五代傳統,還是政治陰謀?

事實上,如果條件允許,趙匡胤可以讓兒子走另一條路,給他機會,讓他輔國政,或者去打殘存的幾個政權。這樣不斷積累軍功,或許還是會服眾登帝的。只不過,那時的北宋會陷入奪權混亂狀態。這豈不是五代的延續。

歷史的發展總是讓人意想不到。在攻打幽州時,趙德昭因為行賞之事,受到趙光義的斥責,後自刎而死。而趙德芳就更慘了,他只活了22歲,就病死了,也沒有等到“三傳約”兌現的那一天。這裡面有沒有什麼陰謀那就不得而知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到了南宋時期,由於宋高宗趙構失去生育能力,趙德芳次子趙惟憲的後代趙昚幸運地登上皇位,是為南宋孝宗。這樣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趙匡胤一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