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資治通鑑:當事情已經發生無法避免時,真正的高手會這樣做

《資治通鑑》第十卷 漢紀二

漢高帝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

【原文】

韓信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請為假王以鎮之。”

漢王發書,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春,二月,遣張良操印立韓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

【譯文】

韓信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偽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且它的南邊又臨近楚國。請讓我暫時代理齊王去鎮撫齊國。”

漢王開啟書信一看,即大發雷霆,罵道:“我被困在這裡,朝思暮想地盼你來協助我,你卻想要自立為王!”

張良、陳平連忙暗踩漢王的腳,接著就湊到他的耳邊低聲說:“漢軍目前正處在不利的形勢中,哪能禁止韓信擅自稱王啊!倒不如就趁勢立他為王,好好地對待他,讓他自行鎮守齊國。不然的話,就可能會發生兵變。”

漢王這時也醒悟過來,乘機又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國,要做就做正式的君王,何必要當個代理國王呢!”春季,二月,漢王即派張良帶著印信去封韓信為齊王,並徵調他的部隊去攻打楚軍。

【解析】

當時劉邦和項羽正在對峙,戰局很不利於劉邦,這時,剛平定齊地的韓信突然發來電報說想讓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

此時的劉邦正處於內外交困狀態,急需等待外援幫助,結果等來的卻是自己的屬下趁機跟他要官職。劉邦看完信後,非常不淡定了,於是破口大罵。因為作為韓信的頂頭上司,滎陽之敗韓信的坐視就已經讓劉邦很不爽。這次又趁機給自己要東西,明明就是一種威脅或要挾。

面對韓信提出的要求,劉邦怎麼辦?我們先看張良從哪些方面考慮。

1、這種事情想管是管不了的,與其這樣還不如順水推舟。

韓信此時在齊地,劉邦和項羽打得火熱朝天。劉邦正全力對方項羽,哪有精力去管韓信。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就算想管,能管得了嗎?自己都自身難保了,如何派兵去治他?打得過嗎?

所以說,這個時候,韓信在齊地已經是名義上的齊王了,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劉邦壓根是沒有條件去約束他。韓信能給他寫信講出自己的想法,已經是很 給面子了。所以做順水人情是最佳的方法。

2、當前有求於人,就算是領導也得先低頭。

雖然此時的局勢逐漸向劉邦好轉,但是劉邦想要徹底打垮項羽還是有點吃力的,所以需要一個能力超群的人協助作戰,其中在齊地的韓信就是劉邦急需爭取的物件,

既然劉邦對韓信有需求,那麼韓信無論提什麼樣的要求,他劉邦能拒絕嗎?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有求於人更如此,顯然在這個時候還牛逼哄哄是很不現實的。別人不落井下石,已經很不錯了,如果這個時候韓信被項羽爭取去了,那就完犢子了。

3、關鍵時刻,若對著幹只會適得其反

劉邦作為韓信的上司,下屬跟自己提要求,他是完全可以拒絕對方的要求的。但是這個時候劉邦有條件拒絕嗎?以前劉邦無緣無故奪了韓信的兵權,現在又要拒絕對方合情合理的要求,韓信很可能會一氣之下投靠項羽,或者自立為王,所以劉邦不敢再賭。

拒絕韓信完全沒有問題,但是這有可能產生連鎖反應,損失的利益更大,這不符合劉邦的個性。

要做就做真齊王,做什麼代理的?這是劉邦聽張良的意見後,作出的第一個反應,他這樣說又有什麼樣的算計呢?

其一因為如果直接同意韓信的要求,對方說這個,就同意這個,這樣很可能會被韓信認為是無奈的緩兵之計。

其二韓信自己提的要求,劉邦作為老闆,沒有主動嘉獎就同意了,這對韓信而言,是自己靠實力爭取過來的,並不會感激劉邦。

其三若直接在原基礎上給得更多,把局面從韓信提要求,轉為劉邦冊封施恩韓信,性質變了。

最後,如果給了韓信代理齊王,上面還有一層空間,難免會被項羽利用。比如項羽直接承認韓信是正式齊王。所以,劉邦直接封到頂,項羽就算想再開出籌碼拉攏,也給了不更多。

【啟發】

1、有時候我們總認為只有向上有所求,向下只有別人求自己,自己不會向下求。事實上人不是萬能的,也許你在你熟悉的領域非常牛,但是在其他領域你就是菜鳥,可就在陌生的領域犯難了,這個時候有一個比你職位低的人能幫助你,你也得放低姿態尋求對方幫助,不要牛逼哄哄的。

2、生活中、職場中很多事情未必會如你的意,你想阻止,阻止不了,你強行阻止還落的自己裡外不是人、滿身傷痕。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寬心,順其自然。

3、一些我們沒有能力阻止的東西,與其消極應對,還不如順勢而為。劉邦的做法就是最好的參考。如果要給東西,那就多給一點,被迫交出變為施恩。如果要幫對方,那就幫到底,讓成事的功勞有自己一份讓對方記一個人情。如果要讓,就讓得徹底,乾脆成全對方,好留下日後相處的空間。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首發公眾號:【鑑史悟道】

和20萬曆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鑑》,學點通鑑智慧,少走十年彎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