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孔府有一個鄉下“恩親”,真有存在的必要嗎,專家說:意義不一般

山東曲阜孔府之內,有一支世代恩親,它的存在,對孔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專家稱,正是恩親的存在,為孔府的門楣光耀和後續永傳,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孔府有一個鄉下“恩親”,真有存在的必要嗎,專家說:意義不一般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我國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曲阜城內,坐落著一處特別的宅邸,它便是孔府,也叫衍生公府。孔府的排場十分宏大,共有廳、堂、樓、房463間,前後九進庭院,還有三路佈局。

孔府修建於公元1377年,此時正是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對儒家文化十分崇敬,同時也是為了掃清蠻夷統治中原後的文化荒蕪,故此,才會為孔子聖人的後代修建府宅。

孔府有一個鄉下“恩親”,真有存在的必要嗎,專家說:意義不一般

自從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之後,中國便進入了兩千年來的儒家文化統治時期。自然而然地,孔子的後代便也得到了特殊的照顧,其每一代後人,都會推舉一名男性成為“衍聖公”,意思是衍聖人之道者。

孔府的榮耀,幾乎是任何家族都不能比擬的,其所承受的恩寵,更是澤被萬代。即使是華夏文明經歷五千多年的歷史,前前後後更迭過多少的政權。自從漢武帝之後,孔門一族便成了一方不朽的“牌匾”,受到歷代政權之恩遇。

孔府有一個鄉下“恩親”,真有存在的必要嗎,專家說:意義不一般

然而您肯定不知道,其實在孔府之內,還存在著一個特殊的世代恩親,並且這個“恩”字,顯得尤為沉重。

“恩”字從何而來?此事還要從唐代時期“劉末亂孔”說起。衍生公在當時受到恩寵,故此如此顯耀的門楣,都吸引著不少貧苦人前來做工。孔家為了表示恩德,也都會將男性僕人賜姓“孔以為意為其是“孔家的門人”。

孔府有一個鄉下“恩親”,真有存在的必要嗎,專家說:意義不一般

然而世界總是不會缺乏“壞種”,孔府內有一個下人,名叫劉末。早些年時被賜孔姓,故此名為孔末。此人奸猾無比,一直覬覦孔氏一族的家產和榮光,故而心生殺機。在一月黑風高的夜晚,孔末居然拿起斧頭,對著孔光嗣痛下毒手,致使其頭部受到重創而亡。

更令人髮指的是,孔末居然還想著“斬草除根”,繼而來到孔光嗣兒子孔仁玉的房間。萬幸的是,恰巧此時孔仁玉的倖免於難難。可孔末對此仍不甘心,甚至還專程前的地的地進行追殺。在千鈞一髮之際,張媽居然用自己的孩子代替了孔仁玉,這才保住其性命。

孔府有一個鄉下“恩親”,真有存在的必要嗎,專家說:意義不一般

自此之後,孔末便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不僅霸佔了孔家的家產,還堂而皇之地當上了衍聖公,真是不知廉恥。

所幸蒼天有眼,孔仁玉從小就活在仇恨和恥辱之中,故此在張媽的幫助下,刻苦用功讀書,最終成功考取功名。隨著自己的平步青雲,孔仁玉頓覺時機已到,當即將此事報告給皇帝。皇帝聽罷大怒,隨即派人徹查此事,最終才將其查清,法辦了孔末,並封孔仁玉為新一代衍聖公。與此同時,孔仁玉為了感謝張媽的恩德,遂將張姓視作“恩親”,尊稱為“張姥姥”。當然,張姥姥不會只是一個人,自張媽之後,其子孫以下者,該名分都要由大兒媳擔當,以此後延,歷代不絕。

孔府有一個鄉下“恩親”,真有存在的必要嗎,專家說:意義不一般

此時可能會有讀者感到好奇,張媽不過是一個下人,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孔府與其攀親,難道不怕成為後人的笑柄嗎?誠然,讀者的想法的確是正常的,張媽沒有文化,且行為粗鄙,甚至連說話的方式,也只是一些鄉野鄙語。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其做派,幾乎與“劉姥姥進大觀園”無異。

可以上種種皆可以忽略,為何?因為張氏對孔家有恩在先,其心中之義,是一些讀書人書本中讀不來的東西。孔家視張氏為恩親,不僅不會淪為社會的笑柄,反倒會成就孔氏的名聲。因為在儒家文化的核心,便是“仁義禮智信”,對待敵人給予嚴酷的態度,對待恩人,給予最大的善意,這才是孔子一直宣傳的核心理念。由此來於此孔仁玉此舉是英明的,更是為祖先爭光的,若是連孔家子孫都不講仁義,那麼孔子的理論又從何談起呢?

孔府有一個鄉下“恩親”,真有存在的必要嗎,專家說:意義不一般

談到這裡,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美好的善良,恩情親這一行為得到聖地地的體現,孔府做到了言行合一,盡善盡美。而儒教提倡的“仁義禮智信”,這才能夠吐綠髮芽,茁壯成長,並真正地發揚光大。

參考資料:《孔子》 黃立著 山東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