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曹丕為什麼要實行九品中正制?曹丕為什麼要限制大臣們的權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九品中正制”的實施,讓曹魏大臣們的權力做大了。而曹魏大臣們權力做大,最終也導致了曹魏的皇權被大臣奪去。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悲哀。既然如此,當年曹丕為什麼卻還要實行“九品中正制”呢?曹丕這樣做,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曹丕為什麼要實行九品中正制?曹丕為什麼要限制大臣們的權力?

(曹丕劇照)

事實上,曹丕之所以要這樣做,初衷並不是要擴大大臣們的權力,相反,他是想要限制大臣們的權力。

曹魏在建立之初,大臣們的權力極速地增強著。一方面是因為,從東漢以來,整個中原地區已經形成了很多門閥士族,比如清河崔氏、琅琊王氏、蘭陵蕭氏等等。同時,在魏國做大的過程中,曹操採用唯才是舉的策略,以及在南征北戰中,又出現了很多新權貴,他們都在各行各業中掌控著大權。雖然曹操曾經殺過一些權臣,比如許攸、崔琰、孔融等等,震懾過一些人,但是,曹操並沒能遏制他的手下們權力的膨脹。

不過,雖然曹操的手下以及世家大族權力膨脹,但是在曹操的威嚴之下,這些人都還比較循規蹈矩,所以曹操在當丞相期間,曹魏還算是比較太平的。

後來,當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情況就有了改變。

事實上,曹丕之所以要當皇帝,除了他的皇帝慾望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他要給手下們恩惠,讓手下們擁戴他。畢竟這些手下,曾經是曹操的手下,在曹操的手下建立了大功勞,曹操給予了他們很多的恩惠,因此他們很擁戴曹操。

但是曹丕上臺以後,曹丕只是一個小白,無論智謀還是戰功、閱歷,都明顯不夠。因此,那些大臣們就不怎麼把他看得上眼。曹丕想要樹立自己的威信,就必須給予他們封賞。在這種情況下,曹丕才毅然稱帝。只要他稱帝了,他的手下所有人,官位都可以大一級。這樣就相當於他提拔了這些手下,他們當然也就很擁戴曹丕了。

曹丕為什麼要實行九品中正制?曹丕為什麼要限制大臣們的權力?

(曹丕與大臣們)

不過,就算這樣,也並不能夠對有權力的大臣們進行很好的束縛。也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曹丕的謀臣陳群,才給曹丕提了一個建議,希望他能夠用“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

在九品中正制之前是察舉制。但是察舉制只能在和平年代才起作用。察舉制最核心的東西是“舉孝廉”,一個人必須孝和廉,他才能夠出來當官。但是在亂世之中,一個人如果很孝,很廉,那麼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將一事無成,無所作為。所以,當時的這種官員選拔制度,已經明顯不適合在三國時期那樣的亂世裡使用,必須換一種更有效的選拔人才的辦法。

曹操提出了一個“唯才是舉”的主張。不過,這個主張只是一個主張,不具備可操作性。為什麼說不具備可操作性呢?因為所謂的唯才是舉,究竟什麼人才是“才”,當時就是曹操自己說了算。但是曹操已經去世,評審官已經不在的情況下,誰來評判“才”,就成了一個問題。所以,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辦法。

所以,陳群才提出了“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把當時的所有的權貴士族,以及他們的子女給予定品,然後根據品級對他們進行任用。

曹丕為什麼要實行九品中正制?曹丕為什麼要限制大臣們的權力?

(陳群劇照)

“九品中正制”的出發點是不錯的,其目的,首先就是讓那些權貴士族們各安本分,不要隨便亂來。這有點相當於西周建國以後的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也是要維護秩序,約束權力。

不過,這一套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畢竟那是一個亂世。亂世通行的規則,其實是暴力。誰的拳頭越硬,誰的力量越強,誰的智謀越詭異,誰就能成為最後的王者。想要讓那些權貴士族們安分守己,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九品中正制”表面上是對整個社會,進行一種約束和規範,但事實上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從三國一直到南北朝結束,在這麼漫長的幾百年時間裡,為什麼一直都是亂世?會不會與“九品中正制”的選人制度有關?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隋朝採用了科舉制,用科舉制替代了九品中正制以後,下層有識之士能夠有機會進入高層,而社會也因此開始趨於穩定,應該說,這肯定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

(參考資料:《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