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中國乒乓球隊滿懷信心參加2020奧運會,冒著各種風險奔赴日本東京,全國人民也都提前把所有金牌提前裝進籃子裡,似乎那本來就是為咱們準備的。然而,許昕劉詩雯輸給了日本混雙選手,弄丟了金牌,令人大跌眼鏡。

有朋友問,咱們中國隊以前不是有很厲害的削球手麼,男隊曾經出現過

丁松

,女隊的“掃地僧”武楊也把國乒高手贏了個遍,被冠以“第一削球手”,為什麼昔日有“牛皮糖”美稱的削球手都消失了?如果派上一位削球手與快攻弧圈搭檔,會不會獨步天下、橫行江湖呢?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第一削球手”武楊

剛學會打乒乓球時,我們最擅長的是平推擋,也就是將球拍豎立起來往前推球,這樣推出去的球基本不會旋轉,也比較容易被對方推回來,來來去去回合數多,因此被稱為“和平球”。

等到球打得比較熟練時,我們就會嘗試發下旋球。透過將球拍放平,從下方摩擦乒乓球讓它向自己方向旋轉。這樣發出去的球飛行彈道比較平,同時比較“飄”,對方接不好容易下網。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下旋球更飄

與下旋球相反的是上旋球,弧圈球就是其中最流行的打法。當球拍向前摩擦乒乓球的後上方,球會獲得向前旋轉的力,摩擦的力度越大,球轉得越快。弧圈球比較“沉”,落臺後彈起的高度比較低,前衝力更大,對方容易接飛。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接下旋球容易下網

為什麼下旋球會更“飄”?因為它在前進時受到更多向上的力,這個力是由空氣給的,它的產生則緣於球自身的旋轉。

乒乓球只有2。7克重,即便飛得很快,它的動量也很小,這麼輕的小球在飛行過程中很容易受空氣阻力影響。當我們用球拍摩擦擊打乒乓球,它會在前進的同時發生旋轉,氣流會在這個旋轉球體表面施加一個側向力,從而使球的

運動

方向產生偏移,這就是物理學中常說的馬格努斯效應。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旋轉物體的馬格努斯效應

受馬格努斯效應影響,上旋的乒乓球受到額外向下的力,這個力與乒乓球的重力疊加,使乒乓球比平推球更“沉”;同樣地,下旋球受到向上的力,這個力抵消了一部分球自身的重力,使得乒乓球更“飄”。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上下旋球在空氣中的受力情況

馬格努斯效應產生的側向推力是怎麼來的?有人說這可以用流體力學中伯努利原理來解釋:氣流速度越快,它的壓力越低。其實這是有爭議的。

如果乒乓球在前進時不旋轉,球表面的每一個點相對於空氣的運動速度相同,根據空氣阻力方程,我們可以知道無論球的上方還是下方、左側還是右側,它所受到的空氣阻力相同。因為空氣阻力(Fair)與物體運動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空氣阻力方程

一旦乒乓球在前進過程中發生旋轉,它表面每一個點相對於空氣的瞬時速度發生了變化:下旋球下方的速度更快、上方更慢,這時候下方的空氣阻力遠大於上方,作用於球心,就產生了一個向後上方的合力。反之亦然。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下旋球因空氣阻力受到向上的力

下旋球更飄,同時由於旋轉方向與前進方向相反,它落到檯面時會因為摩擦力“剎車”,彈跳的角度更大,你需要更大“下切”的力才能將它安全地送回去。很多人對下旋球很頭疼,而運動員為了減少對手的進攻機會,往往在發球的時候就以強烈的下旋球開局。

在弧圈球技術成熟之前,對付削球的辦法並不多,運動員常常被削球手帶著走。面對飛來的下旋球,你常常只能同樣以下旋球㨃回去,這便落入了削球手的圈套:削球是他的強項。一旦你回球質量不高,球旋轉的速度不夠快,就會被對方一板拍死。所以進攻型運動員對削球手很頭疼,稱他們是打不死的“牛皮糖”。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韓國女子削球手

徐孝元

然而削球手並不是沒有短板。

削球手大多透過遠臺防守戰術消耗對方,以空間換時間,慢慢拖死對手,這就決定了他們打出的球速度比較慢。人的力量總體是有限的,當你需要將更多力施加到球的旋轉上時,球平動的速度自然會降下來;由於削球手離臺更遠,當球落到檯面時,它旋轉的速度遠不如出手時那麼快;由於球更飄,加上與球檯碰撞瞬間的“剎車力”,下旋球反彈的高度更高,這也給對手反擊創造了機會。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韓國女子削球手徐孝元

馬龍強拉弧圈球

削球手以旋轉取得優勢,但自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弧圈球技術發展,削球手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

90年代初,我國頂尖削球手丁松削球平均轉速為103轉/秒,最快速度達120。7轉/秒。這在當時是一個令人恐懼的速度,許多選手拿他一點招都沒有,你沒辦法轉入有威脅的進攻,常常被他帶入無休止的消耗戰裡邊去。

但弧圈球的優勢是天生的:運動員手臂的運動幅度更大、引拍的距離更長,球拍觸球瞬間的速度也更快。當運動員熟練掌握弧圈球打法後,他能擊出旋轉速度更高的上旋球:正膠弧圈球轉速最高136。8轉/秒、反膠弧圈球高達155轉/秒。

削球手打出的球落臺後速度下降,攻球手反擊速度更快,他有機會一板打死。削球手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削球手都消失了? 如果國乒派上一位削球手, 會橫行江湖嗎?

點選載入圖片

徐孝元

在丁松、朱世赫之後,男子持削中反攻打法的運動員越來越少,這是被弧圈球技術淘汰的結果;相比之下,由於女運動員的力量稍弱,削球打法還有些市場。韓國的徐孝元因為容貌與技術都不錯,一度成為流量明星。但如果在混雙專案裡引入削球手,他們非但佔不到便宜,反而會成為被攻擊的物件,到時候輸得更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