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曾是廣西的龍頭老大, 貢獻70%的GDP, 如今為何成為四線小城?

對許多人來說,“梧州”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陌生。梧州位於廣西東側省界與西江的交叉點,也是廣西距離廣州最近的一個城市。雖然現在梧州不太為人所知,但是在古代梧州的的確卻是名副其實的“嶺南重鎮”和“兩廣咽喉”。尤其是1897年開埠後,梧州迅速成為嶺南連線大西南的商貿之都,便有了“小香港”之稱的美譽。

然而,就是這樣風風光光的“小香港”,現如今早已不像從前。在廣西的排名也逐年下降。曾經起碼還是“四阿哥”,可現在只能淪落成“桂老九”。究竟是何原因導致梧州衰敗呢?我們先從他的輝煌談起。

曾是廣西的龍頭老大, 貢獻70%的GDP, 如今為何成為四線小城?

點選載入圖片

梧州在漢武帝時期,便是最早的嶺南王者。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來漢武帝為了便於管理,下令將地區長官的駐地轉移到了蒼梧郡廣信縣(今梧州),取“廣佈恩信”之意,加強控制,安撫民心。

至此,梧州地區成為嶺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時,梧州還是兩漢時期,中原文化輻射的中心,因此因而得到了大量北方移民的青睞,漢人們與當地的土著民眾不斷交融,形成了屬於當地特有的語言和文化,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嶺南文化。

東漢末年之後,廣州作為珠江出海口,逐步取代梧州成為兩廣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但是梧州作為進入廣西中西部山區的視窗,也始終被中央政府所重視。

明朝開始,廣東廣西正式分家,梧州被劃分給了廣西。這一積分,從根本上行政權力處於實際需要的考慮,畢竟廣西作為獨立的省級單位不能太過閉塞,需要有梧州這個水陸交通樞紐來盤活全省經濟。以至於,梧州人從始至終對廣東有著十足的認同感。

曾是廣西的龍頭老大, 貢獻70%的GDP, 如今為何成為四線小城?

點選載入圖片

再後來,便是梧州最為輝煌的時期。

1897年,甲午戰爭失敗後的兩年,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強迫下,梧州被闢為廣西第一個通商口岸。

之所以選擇梧州,是因為梧州在地理位置上處於兩廣中心地帶,又是桂江、潯江和西江匯流之處,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彙”。從這裡沿桂江可進入桂北、湖南,沿潯江及支流可深入桂西、貴州、雲南、越南,沿西江則可直達珠江三角洲,乃至揚帆海外。

依託內河航運,加之中央的重視,梧州各類新興行業均有發展,也有了“百年商埠”的稱號。

開埠後,梧州依託西江“黃金水道”、政策和交通上的支援、治安管理有力,規章制度完整,梧州在清末成為西南最重要的市鎮。當時的商幫雲貴川幫,廣幫,湘幫等各省富商大賈雲集,各路小商販從四通八達的水路彙集於此此。民國時期,梧州已發展成為廣西最大的商業城市,“商業之盛,實為全桂之冠”,時人稱之為“小香港”。

曾是廣西的龍頭老大, 貢獻70%的GDP, 如今為何成為四線小城?

點選載入圖片

就是這樣的一座經濟總量佔廣西70%的城市,在建國之後經濟地位逐步下降,由原來的龍頭老大,將至第四,在他前面的三位是後起之秀的南寧、柳州和桂林。而在2020年的資料,梧州跌至全省第九名。

梧州的衰落,一方面是交通長期滯後發展。在水運時代,梧州交通樞紐地位“一家獨大”。然而,隨著交通方式的變革,梧州在鐵路、公路運輸時代全面落後。

梧州在90年代—2010年間,通往廣東的高速公路一片空白,加上柳廣鐵路(柳肇)遲遲未能動工,錯過了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黃金時期。

二是產業思維落後。如果相對沒有自助創新的能力,那也可以走一條“照搬”原則,選擇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發展,這樣雖然不會趕超,起碼不會落後。

然而,梧州的做法卻恰恰相反,別人淘汰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如此發展,怎麼會吸引外來有新興產業來梧州發展呢?有資料顯示,2016-2018年,落戶梧州的廣東企業數量只有678家,數量少得可憐。

再有便是,梧州本地產業體系遭受打擊。之前形成了以陶瓷、不鏽鋼製品、寶石、可再生資源回收為主的上下游產業鏈。其中,再生資源行業一度是梧州最大的支柱產業,產值達到千億元。

然而,2018年國家出臺“禁廢令”之後,廢品回收門檻提高,市場萎縮,梧州的可再生資源行業遭受嚴重打擊,經濟增速急轉直下,陷入困境之中。

最後就是機遇的錯失。1956年黎湛鐵路開通運營,梧州沒有接上這條鐵路,錯失良機。然而是讓收益於該鐵路的玉林後來者居上,一躍成為廣西第四大城市,並維持至今。梧州至此交通樞紐的地位名存實亡,經濟地位也一路下滑。

後來的梧州也不是沒有機會。在2008年,廣西為了響應廣東提出的“雙轉移”戰略,加大了對兩廣交匯點的梧州的資金和政策的投入,支援梧州建設成為區域性樞紐城市和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基地。

曾是廣西的龍頭老大, 貢獻70%的GDP, 如今為何成為四線小城?

點選載入圖片

2011年,梧州一度成為廣西東融的“橋頭堡”;2014年,南廣鐵路通車,梧州與珠三角真正進入了蜜月期。

多重利好的條件下,又有廣東這麼粗的大腿可以抱,梧州的未來似乎很美好。

但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本想依靠珠三角來發展自己,結果珠三角的吸力太強,梧州沒能成為廣西東融的門戶,反而被廣東虹吸而成為經濟的附庸。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梧州的常主任近十年減少了6。12萬。毫無疑問,這些人大部分都去了廣東。不少梧州人發出感嘆:發展還得考自己啊!

現在的人很難想象當年的梧州有多繁榮。當時的梧州水運碼頭總是排著很長的隊伍,與今天的北京相比有過之而不及。然而,歷史總是過眼雲煙,有過輝煌的梧州未來的路該怎麼走,還要梧州人自己來思考和努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