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戰國時期,齊國是怎麼一步步作死招致諸侯眾怒的?

眾所周知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那麼七雄之一的齊國是怎麼一步步作死招致諸侯眾怒的?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本來在戰國七雄當中,最為出色的兩個國家就是齊國和秦國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強盛到什麼地步的呢?這兩個國家的國君已經可以稱作“帝”了。

秦昭襄王曾經不滿足於“王”的稱號,想要稱帝。可他忌憚齊國的實力,不敢單獨稱帝,害怕會引來齊國的討伐,最後,秦昭襄王和齊國的國君通了個氣,最終決定兩個人一起稱帝。

可後來齊國的大臣勸齊國國君說貿然稱帝不好,於是,齊國國君決定繼續稱王,昭襄王也不敢一個人稱帝,於是又繼續稱王。可就是這樣一個可以和秦國抗衡的齊國,很快就衰亡下去了。這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在戰國時代,有許多國家,這些國家的統治者心中想的事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守住自己的國土,不讓自己成為亡國之君。在春秋時期,統一還太過遙遠,這些諸侯國的國君只要不是做得特別差,就不用擔心有亡國的危險。

戰國時期,齊國是怎麼一步步作死招致諸侯眾怒的?

到了戰國時代,諸侯國只剩下七個,這七個國家的君主等於已經到決賽圈了,如果誰稍微不小心一點,就會面對淘汰出局的結果。秦國和齊國這兩個國家是諸侯國當中最為強大的兩個,其他諸侯國花了很長時間才好不容易接受秦國的崛起。

如果齊國再崛起,那麼進入決賽的兩個名額就都沒有了。其他諸侯國就只有滅亡的份了。共同的利益訴求讓其他諸侯國聯合起來,阻止齊國的發展。

齊國的對外政策

除了上面的原因以外,齊國自己也結了許多仇家。這其實挺正常的,畢竟齊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從別的國家那裡掠奪來的。

其中,和齊國仇恨最深的算是燕國了,其實,在齊宣王時期,齊國一度攻入了燕國首都。當時,齊國有滅亡燕國的機會,可後來不知怎麼回事,齊國的大軍又退了回來。

齊國沒能滅亡燕國,燕國人卻把這亡國之仇給深深地記住了,後來,諸侯國聯合討伐齊國的時候,燕國非常積極,充當了急先鋒。再加上燕國又確實出了一位傳奇將領—樂毅。齊國就迎來了滅頂之災。

除了有機會吞併燕國卻最終撤軍以外,齊國還做了許多其他違背盟約的事情,比如,齊國曾經答應和其他諸侯國瓜分宋國的領土,到了最後,自己吃了獨食。

總之,齊國滅亡了宋國,讓好幾個國家俯首稱臣,也招攬了一大波仇恨。

齊國的對外政策,還是有一點問題的,比如說,對於燕國,齊國就應該直接拿下,要知道,招惹一個死敵,後果是很嚴重的,在後世,就有所謂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

因為楚國被秦國給滅得太慘了,刻骨的仇恨是可以支撐人做許多事情的。

至於對宋國的處置,齊國想要宋國的全部領土,這是人之常情,不過,最起碼齊國得想出策略來安撫一下其他幾個諸侯國,讓他們不要激動,這一點,齊國也沒有做到。

齊國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忌憚,齊國又沒能很好安撫其他諸侯國的情緒,還留下了燕國這麼一個巨大的隱患。這都為齊國的快速衰亡埋下了伏筆。

腦子不清楚的齊王

戰國時期,齊國是怎麼一步步作死招致諸侯眾怒的?

除了上面這些原因以外,齊國亡國時在位的國君也是齊國亡國的重要原因。當時在位的國君是齊湣王。

這人是個腦子不太清楚的傢伙,在齊湣王剛剛繼位的時候,在齊國做效果的人是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雖然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不過風評並不怎麼好,他在齊國為相的時候,結黨營私,對齊國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再加上他看重的門客蘇秦又是燕國的間諜。

最終,齊國在他為相期間國力大減,齊湣王對此毫無所覺,也沒有采取任何方式制止。

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們還不能說齊湣王腦子不清楚,畢竟間諜都是隱藏很深的,而田文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

他平常在外面的時候還是很注意風評的齊湣王沒有發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齊湣王在亡國之後所做出的事情就完全是腦子不清楚。

齊湣王在亡國之後趕緊出逃,他先是逃到了衛國,因為魏國曾經向齊國稱臣,所以魏國的國君對齊湣王還是很客氣的。

可齊湣王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居然出言不遜,這下魏國的國君可就忍不了了,於是魏國的兵馬當場就殺進了齊湣王的房舍之中,齊湣王只能匆忙再次出逃。

後來齊湣王又到了鄒魯兩國。這兩個國家也曾經是齊國的臣屬,可是齊湣王根本搞不清楚狀態,以為自己還是那個高高在上的齊國國君。

於是齊湣王對待鄒國和魯國國君的態度也非常驕傲,結果,鄒國和魯國的國君乾脆把齊湣王給趕出去了。反正齊國強盛的時候也沒少欺負他們,現在就當報仇了。

後來齊湣王又逃到了幾個小國家,可是這幾個小國家沒有一個願意接納齊湣王的,最後齊湣王的結局是被楚國的將領生生抽掉了筋,懸掛在房樑上,三天才死。

從此以後,齊國作為強盛大國的時代就一去不復返,後來吃過雖然有短暫的復國。可齊國都不再是原先的那個齊國了。

可以說,齊國的滅亡,除了和齊國本身的政策有關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樂毅和齊湣王這兩個人。

戰國時期,齊國是怎麼一步步作死招致諸侯眾怒的?

樂毅是天生的軍事天才,他選擇為燕國效力,這就註定了齊湣王會面對一個強大的敵人,而且齊湣王這個人超級沒有腦子,我們不說在逆勢的時候要忍辱負重,最起碼你在逃亡的時候是不能夠擺天子的架子的。

這一點,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能夠想到,可是齊湣王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居然屢屢對曾經臣服自己的國家擺天子的架子。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麼簡單的道理齊湣王居然不明白,也不知道齊國的諸位先君怎麼會生出這麼一個愚蠢至極的傢伙。

齊國滅亡的原因其實和諸侯國的聯合也是有很大關係的。不過,想要強大總要經過這麼一次,如果打不過諸侯的聯合,那就只能被打回原形。

秦國也經歷了這麼一出,可秦國最終採取了合適的策略,靠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地形優勢挺了過去。齊國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齊國處於沿海,地形上也沒有優勢,再加上齊湣王這個腦子不清楚的人,可以說齊國不滅亡才是奇怪的事情。

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曾經說,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他用自己的例子來勸說齊王要善於聽從不同的意見,不要太過於驕傲,估計齊湣王就是因為手底下拍馬屁的大臣太多,所以才覺得自己天下無敵。

老實說,齊湣王就算不能像晉文公重耳一樣復國,最起碼保住自己性命的機會還是挺大的,可是這種機會都被齊湣王給浪費掉了。真的是非常可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