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私以為最有意思的是,在甄嬛的第二次職場滑鐵盧之前,是華妃的覆滅。這個劇情的安排非常有意思,細嚼起來特別有勁。要知道,就是這在新舊交替、新生和覆滅之間的過程中,更能看清後宮這個職場的運作機制,各大利益方之間的關係,上位者對局面的操縱,底層小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湊熱鬧……等等。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事情錯綜複雜,牽扯太多,大抵是因為身處局中,所謂當局者迷。這個階段的甄嬛就是“當局者迷”。年家垮臺,華妃大勢已去之後,甄嬛和皇后對華妃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皇后不僅沒有慫恿逼迫皇帝懲治華妃,反而還在皇帝面前替華妃講話。甚至華妃窮途末路之時,皇后向皇帝進言說華妃想求見,要不要給她一個自我申訴和為家人求情的機會啊。甄嬛呢,和眉莊一樣,覺得不夠痛快,因為皇帝並沒有如她們期待的那樣賜死華妃。皇后被華妃欺壓了那麼多年,她應該是最恨華妃的人,為什麼她反而能大度了呢?職場裡所有的反常表現都有其背後的利益動機支撐。因為皇后在這個階段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配合皇帝,和皇帝做好人設和口碑局面的維護。這恰恰就是甄嬛不懂也不理解的上位者的在意。敦親王上書說皇帝是小人,用孩子老婆要挾他,惹得皇帝大怒。甄嬛向皇帝進言說敦親王是亂臣賊子,殺了也不足惜,皇帝無需在乎敦親王的幾句抱怨。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皇帝聽罷則不耐煩地對甄嬛說:嬛嬛,朕更在意的是天下人之口。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作為上位者,皇帝真正在意的是這件事大眾如何議論和看待,這就是政治思維,相比事情本身,更在乎事情發展發酵出來的輿論走向是否對自己有利。同理,皇帝不對華妃趕盡殺絕,如端妃所說,那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畢竟在前朝年羹堯已經賜死,君主敲打臣子們的殺一儆百已經實現。華妃在後宮已然沒有了威脅,而且皇帝在後宮還要維護顧念舊情的人設,畢竟那麼多後宮的女人看著呢。皇后深諳此道,因為她和皇帝才是在一個陣營裡的上位者。所以在皇帝當眾宣佈完對華妃的懲治之後,皇后第一時間出來做捧哏:“皇上有仁德之心,寬待後宮,料想年答應一定能改過自新,臣妾替年答應謝過皇上。”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因此,後宮大眾對此的看法是什麼呢?包括甄嬛和眉莊等人在內都覺得皇帝對華妃顧念舊情。皇帝真的對華妃顧念舊情麼?梳理下皇帝的行為,一看便知。處置完年羹堯,為了不想見前來求情的華妃,皇帝叫來了安陵容唱曲,目的很明確:“朕知道她會來,就是不想見她,朕才見了你。”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皇帝拿安陵容當擋箭牌,對華妃用的還是舊招:你看別的女人纏著我,我見不了你。結果華妃一副不見皇帝不罷休的樣子,皇帝便叫蘇培盛去告訴華妃:“若要朕生氣,就儘管哭鬧!”這話多麼絕情啊,華妃全家遭遇性命之危,她來求他,皇帝的反應卻是,你別來惹我生氣。這就是上位者,絕對的以自己為中心,誰坐在那個位置上,誰就擁有這種特權。皇后也呼應皇帝這一點,說華妃的下場是她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皇后和皇帝這番操作是很有成效的,甄嬛就認定皇帝是念華妃的舊情不捨得殺死她,而且華妃和年家如今悲慘的下場完全是自己囂張跋扈導致的。除了不想見華妃,他說他跟華妃也無話可說了。所謂無話可說,無非就是利盡了,風停了,沒有再為她浪費任何一點精力的必要了。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每次看皇帝說這話時閉目養神的樣子,我都忍不住感慨陳建斌演的好棒啊,皇帝對華妃的那種厭倦感他塑造地很好,一個掌控局面的君王,面對一個小情小愛計較不休的女人,皇帝對華妃早就倦了。處置完華妃,皇帝緊接著就提起了另外一件事:“這次功臣之間適齡女子選到宮裡的有哪些個?朕要表示一下獎勵功臣之心。”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看到沒,皇帝很忙的,大局需要他周密地操持和維護,他哪有時間顧及什麼前情舊怨,即便他曾經愛過華妃,但時至此刻,華妃也不過是一個用後即棄的棋子。這種操持和維護的目的是為了讓整個大局實現更好地過渡,儘量減少搞垮年家導致的震盪和不安定。前朝和後宮,是皇帝權力管控的一體兩面。上位者是走一步看三步的,在剛料理完敦親王,甄嬛從蓬萊州回宮後,皇后就第一時間和甄嬛商量了選功臣之家的女子進宮的事宜。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雖然皇后和皇帝給出來的說辭都是要獎勵功臣,但實際上是向後宮輸送更多的利益制衡方。因為這時候,上位者已經在籌謀著算計甄嬛了。有個細節,年家被搞垮之後,甄嬛母親進宮,問宮裡什麼花這麼香,流朱回:“是寶珠山茶,除了皇后宮裡的,都在這兒了。”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這是個訊號,此時的甄嬛在後宮職場的得寵程度和她爹甄遠道在前朝的影響力程度已經讓她取代了昔日華妃的地位,是僅次於皇后之下的得勢寵妃。從皇帝的角度來看,作為老闆,他既扶持了甄嬛和甄家,但是他也要打壓和鉗制他們,因為皇帝已經受夠了年羹堯以功臣自居的飛揚跋扈。所以這個時期,不管是從前朝還是後宮,皇帝和皇后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他們要選功臣家的女子進宮,目的就是預埋一個棋子,就相當於給甄嬛和甄家提前埋雷。一旦發現甄嬛和甄家做了出格的事,就會啟動這枚棋子。這個和我之前寫太后願意提拔眉莊的邏輯是一樣的。作為上位者想要控制局面,就是利用人性,讓多利益方制衡起來,自己做壁上觀。所以,皇后自然知道華妃命不久矣,即便皇帝不動手殺她,後宮那麼多恨極了華妃的人,勢必會想辦法弄死她。她清醒,因為她是控局的上位者。然而,在底層邊緣人士的眼中,華妃的覆滅就是大快人心,就如欣貴人的反應一樣:“受了她這麼多年的氣,終於等到這一天了,真是痛快!”

甄嬛逼死華妃的同時, 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所以,皇帝對華妃真的是顧念舊情麼?以他對後宮人心的瞭解,他能不知道即便華妃自己不亂折騰,也有許多人想置她於死地麼?他要是真心想保華妃善終,有的是辦法,但是他什麼都沒做,反而拿華妃當作一塊試金石,看看後宮新晉勢力甄嬛是否懂得揣測上意,是否懂得顧及他的體面,是否懂得跟他保持一致,而不是一味地算計他……結果,甄嬛逼死了華妃。甄嬛逼死華妃的那場戲裡,到處可見甄嬛的優越感,甄嬛用歡宜香的秘密當作殺手鐧,扼殺掉了華妃的最後一點心氣,也隨之扼殺了皇帝的體面。她把皇帝最不想從她身上看到的咄咄逼人的一面展露無遺。甄嬛認為自己是得逞的勝利者,但她不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她逼死華妃,也給了皇后挑撥皇帝對她動手的先決條件。所以很多當局者很迷惑,就如安陵容,在甄嬛因為純元故衣事件後很不解地問皇后,不就是一件衣服麼?皇帝值當生這麼大的氣麼?皇后得意哂笑:“皇上早就惱了莞嬪了。”可惜莞嬪全然不知道她是從什麼時候惹惱了皇帝的。對這番劇情梳理下來,我心裡總會想起木心那句話:“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儘可原諒”。你看,每個人都處在自己的迷局裡,要麼受限於所處的位置,要麼受限於自己的認知,要麼受限於局面趨勢……所以人會吃虧、栽跟頭、會看不清理不明,也都是事之常態。這麼看來,一時的迷茫和失意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路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局面也是一點一點認清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