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臨城縣隸屬河北省邢臺市管轄,歷史上是東出太行和北上京津的要道咽喉。境內古蹟遺存眾多,可惜近代大多因戰亂或人為破壞導致損毀殆盡。就連許多寺廟等宗教場所也未能倖免。著名的千年古寺普利寺也早已殿堂不存,僅留寺塔屹立千年不倒。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普利寺塔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仿木型磚塔。遠觀頗具山西應縣木塔之典範,近看充滿宋代磚塔之雄姿。據重修普利寺碑文記載:“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建,明嘉靖二十四年、萬曆四年重修。”距今已有900多年曆史。是邢臺市轄內儲存完整的第二古塔。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現在看到的普利寺並非普利古寺。古寺建於北魏太武帝年間,距今已有1580年的歷史。公元1110年夏,北宋趙佶皇帝北巡晉地時,路經臨城,曾在普利寺內駐足停留,看著此處的山景秀色,一時高興,命宰相蔡京書寫“爽亭”二字刻於碑上。現普利寺已廢,僅存普利寺塔。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普利寺塔,又名千佛塔、萬佛塔、臨城縣舍利塔,坐落在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城關東北部,是我國惟一儲存完好的北宋方形密簷式仿木磚塔。從附近街道經過,高塔危聳,非常醒目。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該塔坐北向南,塔的基層磚牆上刻有974個小佛像,內壁四周磚刻佛像40個。塔內有井,井內葬有志雲異僧佛牙舍利,故又稱舍利塔。塔居城北崗南,依坡就崗,塔基為高10米、南北長28米、東西寬23米的石砌方臺。塔身呈正方形,磚砌而成,高33米,九級八簷,大型飛簷斗拱,頂端有金屬塔剎,每層四角原均有玲瓏鐵鐘一掛,晚風徐徐,叮噹悠遠,“普利晚鐘”為臨城八景之一。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眾所周知,1966年邢臺市發生了兩次大地震,震級分別為6。8級和7。2級。千餘年來包括上述兩次在內的多次地震均未對其構成大的威脅,至今仍以原貌聳立在原址上,這充分說明宋代工匠已克服了方塔抗震能力較差的建築缺陷。其巧妙的設計方案,高超的建造藝術,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技術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科研價值。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臨城普利寺塔塔基為磚砌方形,每邊寬7。17米,上三層疊收至一層塔身牆根。一層塔身較高,一、二層之間加有平座。以上各層驟變低矮。塔身收分較大,塔體輪廓略呈直線錐體。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從普利寺塔建造的選址上看,其所在的普利寺依坡就崗,俯瞰泜水,,東臨大陸澤,堪稱山水相依,是難得的風水寶地。普利寺古時與水南寺村的寺廟隔泜河相望,可想而知是華北地區一方香火極盛的寶剎。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萬佛塔首層塔身南面闢門直通磚塔內部,外壁各面略向內凹作弧狀。各壁面砌千佛龕,每龕內浮雕坐佛一軀,一層塔身共有佛像1016尊。二層塔身坐於斗拱出挑的平座上,各面分別浮雕四尊羅漢像,轉角處飾有力士。二層以上為密簷六層,各層簷下均有磚制斗拱。因塔南舊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為磚質結構,塔身呈正方形,底邊長7。12米,逐層遞減。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從塔身特寫可以清楚地看到二層磚砌斗拱和密簷。乍看就像木質斗拱無異。一層四壁上的佛龕也清晰可見。距離此塔很遠便可聽到每層四角懸掛的風鈴一樣的玲瓏鐵鐘隨風搖擺時發出的清脆悅耳之聲。

臨城普利寺塔,北宋仿木密簷磚塔,原址原貌聳立千年

臨城普利寺塔是北宋仿木磚塔的孤品,代表了當時工匠們高超的建造技藝,千百年來歷經多次自然災害仍以原貌高聳原址。該塔當時是為了存放國寶級佛骨舍利而建,地處南北交通節點,東進西出要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一處具有重要研究意義的宋代古建。有到臨城旅遊的朋友不妨近距離觀摩參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