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一場“手術”後,普陀這個小區的“腸梗阻”治好了

作為一個建成時間已有40多年的老舊小區,石泉路街道卻在經歷了局部地區雨量達大到暴雨的考驗後,順利通過了“大考”,交出了一份讓群眾滿意的靚麗“答卷”。這更顯示出,石泉路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真誠態度。圍繞群眾利益,石泉路街道發力攻克了曾經的“積水之憂”,驅散了颱風天裡群眾臉上的憂色,換回了居民們的笑顏。

一場“手術”後,普陀這個小區的“腸梗阻”治好了

颱風來襲小區安然無恙

回想起過去颱風天帶來的煩惱,居民黃女士依然心中感慨。她說,以前每當聽到颱風要來,心裡就會“嚇絲絲”,就怕到時候因為道路積水出不了門,“連吃飯都成問題。”

針對積水原因,相關部門早已明確了癥結所在——老舊小區地勢相對低窪,排水系統負荷不足。為此,石泉路街道、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業委會、中山物業聯合相關專業公司制定整改方案、開展應急搶修。在探查過程中,相關公司臉上憂色不斷。經仔細摸底,大家發現,小區內外管道排布錯綜複雜,給檢修和養護造成極大困難。

一場“手術”後,普陀這個小區的“腸梗阻”治好了

面對涉眾面廣、難以統籌的困難,黨總支、居委會沒有就此放棄。2020年6月,藉著綠葉小區綜合修繕工作啟動的東風,街道、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再次攜手攻堅,力求在最短時間內,讓群眾一償心中夙願,“不僅要解決積水問題,更要解決排水系統的‘腸梗阻’。”

一場“手術”後,普陀這個小區的“腸梗阻”治好了

修繕後,小區上下更加通暢

在區房管局的支援下,大家最終決定,結合小區現狀,新增排水溝、雨水井等設施,引導雨水向低窪處流動。同時,增大雨水管網孔徑,並接入市政總管。這從根本上解決了積水的“出路”問題,一舉實現了“水走水路,為居民讓路”的治理效果。

從硬體上徹底解決了積水問題,居民區黨總支繼續強化“軟環境”建設,透過建立“抓值守”“抓衛生”“抓進度”三項舉措,讓積水問題成為社群治理的樣板典範。

“軟硬兼用、雙管齊下”的治理手法取得了顯著實效,不但積水現象成為了歷史,居委、物業和居民志願者的齊抓共管局面,更是堅定了廣大居民對於居民區黨總支、街道的信任。大家紛紛表示,在“以人民為中心”這份考卷面前,街道贏得了居民滿意的“最高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