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增設“等候區”和“危險區域” 更改貨車道遠離行人 本市首條“腳踏車斑馬線”提效保安全

近幾天途經雙橋路口的司機、行人、騎車人,過路口的時候都會發現橋下腳踏車道里增設了斑馬線。9月3日實地採訪時,朝陽交警介紹,這是雙橋路口深度改造中的一部分,名為“非機動車等候區”,長得雖然像斑馬線,但功能不一樣。和“等候區”一起出現的,還有路口中間針對貨車轉彎設定的“危險區域”和貨車車道的位置調整。一番“精耕細作”之後,目前雙橋路口通行安全性、禮讓斑馬線的可操作性都在大幅度提高。

4個方向單面放行減少衝突點

“雙橋路口是我們轄區的一個重點,車多人多,機動車行人和腳踏車交叉點特別多。‘禮讓斑馬線’活動裡,這兒的司機就更經受考驗。”朝陽交通支隊雙橋大隊副大隊長徐海洋說。

半個月前,朝陽交通支隊開始給這個路口動手術。朝陽交通支隊交通科科長何磊介紹說,警方首先取消掉原來東西方向直角式左轉彎,將原有放行方式調整為4個方向單面放行,大幅減少各種方向車流的衝突點,同時調整訊號燈配時,確保路口放行效率最優。

“4個方向單面放行”,一下子讓行人、騎車人過街難的問題有了解決的出路。改造前,雙橋橋下南北方向非機動車、行人過街距離太遠,騎車人和行人過街時,總是遇到半途變燈的情況,又和其他方向的轉彎車輛屢屢交叉,“禮讓斑馬線”活動開始後,司機們讓行意識提升,但因人流量大,又影響到了通行效率。此次改造之後,交管部門利用單方向放行的優勢,提前放行一個方向的非機動車、行人到二次過街等候區等候,比如在單方向放行東向西車輛時,透過訊號燈的指引,將南向北方向行駛非機動車、行人放行至二次過街等候區等候,大幅度提高了行人和腳踏車的通行效率。

精耕細作提升路口秩序

上午10點,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些行人和騎車人還沒有完全適應新變化。西向東方向綠燈時,北向南方向機動車是紅燈,而同方向非機動車道和人行橫道上是綠燈,有些行人、騎行人到了路口,還是習慣性地不敢向前,直到協管員提示,才注意到車道是綠燈。

何磊說,目前路口的通行方式剛剛啟用,市民短時間內尚未適應,但習慣了以後,通行效率會有明顯提升。行人、騎車人的安全也更能得到保證。

現場交警還介紹了一些小改變。如針對雙橋橋下東北角和西北角行人地下過街通道,使用率很低,在路口北側增設了行人指引標誌以及地下通道指引標誌。在雙橋橋下路口周邊50米道路範圍內,設定為共享單車禁停區域,全面提升路口範圍內交通秩序環境,有效保障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空間。

首設大車轉彎危險警示區

因地處五環外,雙橋路口大貨車往來頻繁還特別多。在東向西方向,原來的貨車車道緊鄰腳踏車道,一旦出現意外,很容易波及到騎車人。路口改造時,警方特意調整了路口車道,專門設定大型車輛車道,將東向西方向直行的大型車輛統一規範至第三條車道,在貨車車道和腳踏車車道中間,隔出一條機動車道。何磊說:“這個思路就是,一旦出問題,就讓車子之間碰撞剮蹭,別撞到人。”記者注意到,這條大型車道的內側施劃了用於誘導車輛減速的“收窄”標線,以提示貨車進入路口時降低車速。

在路口的4個轉彎處,還有一條醒目的黃色鋪裝,標明是“大型車輛轉彎危險警示區”,這在北京市還是第一次出現。徐海洋副大隊長介紹說,交叉口涉及重型貨車發生的傷亡事故中,內輪差和盲區引發的事故佔70%以上,死亡率超過90%。“內輪差”是指車輛轉彎時,內前輪的轉彎半徑與內後輪的轉彎半徑不在同一條軌跡上,兩者軌跡之差為內輪差。車身越長,轉彎幅度越大,形成的輪差就會越大,導致重型貨車易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增設警示區域後,將有效提示非機動車行人過街注意安全。(安然)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