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article-content 。quotation{position:relative;margin-bottom:30px}

。quotation 。icon{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width:28px;height:24px}

。quotation 。quotation-right{background-position:0 0 ;position:absolute;bottom:0;right:0;background-image: 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r。png);

background-image: -webkit-image-set(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r。png) 1x,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r-2x。png) 2x);}

。quotation 。quotation-left{background-position:0 0;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background-image: 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l。png);

background-image: -webkit-image-set(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l。png) 1x,url(//n。sinaimg。cn/kandian/quota-icons-l-2x。png) 2x);}

。quotation p{padding-left:38px;font-size:16px;color:#4D4F53;letter-spacing:1px;line-height:28px;}

在海洋裡,長五六米、重達1噸的生物隨處可見,然而,而在淡水河流中,如果看到這樣大的生物,你的第一反應,這傢伙應該是個大怪物吧,在我國黑龍江中,就生活著這樣一種大傢伙,名為達氏鰉,其體長可達5。6米,體重達到1噸,有著“魚中皇族,黑色黃金”之美譽。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見過大世面的“活化石”

達氏鰉

是鱘科、鰉屬軟骨魚類,

很多人對達氏鰉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是對於它的親戚:中華鱘肯定不陌生,中華鱘是我國珍貴的魚類,實際上,達氏鰉在我國的地位不亞於中華鱘,被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

極危。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國家將達氏鰉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方面是因為其野生數量確實比較少,另一方面,它可是自然界的活化石,達氏鰉

起源於一億三千萬年前,

曾經與恐龍一起“生活過”,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億多年以來,其古樸的外形基本上就沒有任何改變。

達氏鰉主要分佈在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中,由於其重達1噸的身軀,顯然不是吃素的,達氏鰉生性兇猛,屬於大型肉食性動物。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達氏鰉的捕食策略主要看大小,一般情況下只要是比它最小,它都認為是自己的獵物,小到小魚、小蝦、貝殼等,大到兇猛的狗魚,都在達氏鰉的食譜上。

在長達一億多年的進化中,達氏鰉形成了獨特的捕獵方法:伏擊法,它們躲在水底,一旦看到合適的獵物,就是採用伏擊戰術。

不過,達氏鰉雖然兇猛,但是它的嘴中並沒有固定和撕碎食物的牙齒,這也就導致了它捕食的方式只能生吞,當然,這對於獵物來說也比較友好,畢竟沒有那麼痛苦。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達氏鰉在捕食

御用貢品,渾身是寶

由於達氏鰉在水中也屬於頂級掠食者,在我國黑龍江水域生活得非常好,然而,自從人們發現了它渾身是寶後,數量直線下降。

清朝時期,

赫哲族有位漁民捕捉了一隻碩大的達氏鰉,族人將這條魚進貢給了當時的乾隆皇帝,御廚將其烹飪後,交給乾隆皇帝品嚐,乾隆皇帝發現,這種魚肉鮮美且口感獨特,發出

“有目鰥而小,無鱗巨且修,鼻如矜翕戟,頭似戴兜鍪。”得感慨。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鰉”這一名稱出現於清朝康熙年間,正是因為皇室對於鰉魚的高度關注,這種“怪魚”才被尊以與“皇”諧音的“鰉”字。

當然,皇室對於達氏鰉的喜愛並非沒有道理,達氏鰉全身沒有鱗片,只在背脊和身體兩側有五列菱形的骨板,魚肉肥嫩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

在清朝長達200多年的時間內,當地人開始大規模捕撈達氏鰉,導致野生達氏鰉數量急劇下降,但是,當時的朝廷對於達氏鰉的需求量很大,於是當地開始嘗試人工養殖達氏鰉,當並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這對於野生達氏鰉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喘息機會。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近代捕撈的達氏鰉

然而,隨著清朝的衰敗,清末,俄國佔領了我國東北的大片土地,當時已經初具規模的達氏鰉養殖也隨著消失了。

俄國人佔領了東北後,非但沒有給達氏鰉帶來喘息機會,反而進一步導致數量下降。雖然,俄國人不需要向清朝進貢達氏鰉,但是,俄羅斯人發現了雌性達氏鰉的魚子,可以製作味道更鮮美的魚子醬,這無疑加劇了達氏鰉數量下降。時至今日,

達氏鰉魚子醬在當今國際上有“黑色黃金”之稱,

魚卵出口價格每斤高達300美元。

除此之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魚皮是人們衣服的原材料。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達氏鰉魚子醬

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面臨滅絕?

清朝大規模的進貢,以及俄國瘋狂製作魚子醬,導致了達氏鰉數量急劇下降。

另外,達氏鰉的成長過程也非常漫長,導致了數量增長緩慢。達氏鰉從卵中孵化出來後,生長速度非常快,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其體重就可達到14公斤,然而,雄性要到12歲才具備繁殖條件,雌性則需要16歲才能產卵,相比較普通魚而言,達氏鰉的生長週期確實十分漫長。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一方面,達氏鰉面臨大規模的捕撈,另一方面,它的自身生長週期又比較長,導致了達氏鰉處於滅絕的狀態,在2010年,達氏鰉被IUCN列為“極危”生物,在我國定為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達氏鰉標本

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一隻雌性達氏鰉可以單次產卵可以到達60-400萬顆,如果將這些魚卵連在一起,長達130多公里,為何達氏鰉的處境會變成這樣?

實際上,在黑龍江流域生活著大量的肉食性魚類,達氏鰉排出的卵,以及卵產生的幼崽,很容易受到其他魚類吞食,另一方面,環境汙染以及水土流失等因素,導致了達氏鰉的生存環境變得惡劣,在黑龍江干流基本上找不到達氏鰉的蹤跡。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為了保護已經瀕臨滅絕的達氏鰉,同時也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對於達氏鰉的需求,黑龍江當地開始大力發展人工養殖達氏鰉,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基本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此外,還將一部分人工養殖的魚苗放生大自然。

長江也看到了達氏鰉

達氏鰉主要生活在我國的東北黑龍江流域,然而,在今年4月份對長江南京段水域生物檢測時,發現這裡也出現了達氏鰉,這讓很多人喜出望外,其實這也意味著我國對長江的整治,已經初見效果。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長江發現達氏鰉位置

值得一提,2020年,我國首次釋出了《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在未來10年長江禁捕期內,長江流域的生物種群會進一步擴大。

達氏鰉1億年幾乎沒變樣,一次產卵400萬顆,為何還成為極危動物?

寫在最後

達氏鰉在經歷了一億多年的進化,依然保留著原始面貌生活在河流中,我們不能因為人類自己過嘴癮,將“活化石”變成真化石,當然保護達氏鰉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