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專家:中國經驗和智慧在昆明宣言中體現

文/羊城晚報特派昆明全媒體記者 李鋼

13日,為期兩天的2020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高級別會議正式通過了“昆明宣言”。當日,大會舉辦了新聞釋出會,介紹高級別會議的成果。

成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注入新動力

據介紹,“昆明宣言”是政治性宣言,也是此次大會的主要成果。宣言承諾確保、透過和實施一個有效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扭轉當前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並確保最遲在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走上恢復之路,進而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

《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祝賀此次大會成功舉辦了高級別會議,她認為,昆明宣言的透過,預示著各方在明年框架談判中的雄心和動力。

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新聞釋出會上則介紹說,此次舉行的高級別會議,開展了高層對話,達到了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程序的目的,並且充分展現了中國作為東道國的引領作用,以及推進生態文明的堅定決心。

對於此次高級別會議的成效,趙英民總結說,當前正面臨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加快等一系列嚴峻形勢,面對挑戰,急需全面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為未來十年生物多樣性恢復提供指引。而此次舉行的高級別會議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果,一是各方一致認為要加強國際協作,二是釋出了昆明宣言,也是本次大會的重要成果之一,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注入了新的動力,此外是宣佈了一系列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新舉措。這些成果提振了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決心,凝聚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合力,為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制定和磋商提供了政治保障。

專家:主流化、系統性變革兩大關鍵詞

在隨後召開的高級別會議專家解讀會上,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認為,昆明宣言是在人類發展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關鍵性會議的宣言,將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產生深刻的正向影響。根據2019年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全球評估報告表明,包括主流化在內的絕大部分愛知目標無法在2020年實現,只有6個目標部分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拐點還沒有到來。

“生物多樣性受威脅持續和人類行動不力兩者矛盾的根源是政治家、民眾、科學家之間的保護與發展共識性不夠,全球不同區域或國家間發展不平衡,全球經濟和軟實力不平衡導致的。”因此,任海認為,這對矛盾的解決,要上升到生態文明的高度來認識並加以解決。人類在經歷了原始社會文明、農業社會文明、工業社會文明之後,進入了生態文明社會,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觀也經歷了從人服從自然、人征服自然上升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他認為,昆明宣言中多次提到了主流化和系統性變革,這兩個關鍵詞是未來的行動宣言。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也是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由行政命令向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轉變的主要途徑。主流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問題。為了更好地推進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工作,應加強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援、強化科學和技術支撐、開發更有效的方法並出臺指標體系、指南以及加強宣傳教育等。

同時,他還提出,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在宣言中有所體現。

他表示,中國在實踐中依託“生命共同體”理論凝聚保護共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克服利益分歧,遵循“兩山論”協調保護與發展矛盾,可以有效化解社會面臨的“轉型變革”結構性難題。

責編 | 陳婉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