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撫仙湖傳》出版 探秘中國第二深水湖孕育的湖文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在昆明召開之際,日前,由雲南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學者陳波、昆明市作協會員、資深媒體人龔慶萍撰寫的《撫仙湖傳》出版。該書記錄了撫仙湖歷史變遷,記述了湖泊人文歷史,講述了人與湖泊的互動故事。

《撫仙湖傳》出版 探秘中國第二深水湖孕育的湖文化

《撫仙湖傳》出版 探秘中國第二深水湖孕育的湖文化

距離昆明60公里之外的撫仙湖,是當下雲南的熱點旅遊目的地。撫仙湖是僅次於滇池和洱海的雲南第三大湖泊。但它卻是我國最大蓄水量湖泊、最大高原深水湖、第二深水湖泊。蓄水量佔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總蓄水量的70% ,相當於13個滇池或7個洱海。撫仙湖水體晶瑩剔透,可見度最大可達12。5米,是中國透明度較高的湖泊之一。

《撫仙湖傳》出版 探秘中國第二深水湖孕育的湖文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攝

1984年7月1日,中國古生物學者侯先光在撫仙湖畔的帽天山發現澄江生物群化石。迄今,這裡已發現20個門類、280餘種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這裡找到,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澄江生物群化石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遺產。撫仙湖也因此備受關注。

《撫仙湖傳》出版 探秘中國第二深水湖孕育的湖文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攝

撫仙湖地處滇中,新石器時代以來就一直有人類活動,豐富的銅礦資源使該區成為冶鑄青銅器的重要基地,青銅文明光輝燦爛。但由於撫仙湖行政隸屬跨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關於這一湖泊歷史人文、自然地理的書籍和資料,較為分散,缺乏整體性。

《撫仙湖傳》嘗試以大撫仙湖流域為物件,屏棄現有的行政區域限制,從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到現在為止的時間軸,梳理撫仙湖的湖泊史和區域社會發展史。

《撫仙湖傳》出版 探秘中國第二深水湖孕育的湖文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攝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文獻考古資料的基礎上,透過作者的田野調查,為失憶年代的撫仙湖拼接出歷史面貌。同時,對目前高原湖泊的現狀進行了反思,指出該地豐富的礦產、農漁、旅遊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利和弊同時存在,如何在開發與保護間找到平衡點依然是長期的課題。

據悉,除《撫仙湖傳》外,《滇池傳》《洱海傳》也同時出版,這是雲南教育出版社“山水中國 湖泊系列叢書”首批3本書,叢書列入了雲南省委宣傳部滇版精品出版工程專案。

《撫仙湖傳》出版 探秘中國第二深水湖孕育的湖文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