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雲南有效處置象群遷移事件上下聯動助力15頭北移亞洲象全部安全南返

今年8月8日20時8分,雲南14頭北移亞洲象安全過橋,渡過元江干流繼續南返,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雄性亞成體獨象,北移的15頭亞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群總體情況平穩,沿途未造成人、象傷亡。

為保障象群安全遷徙,維護沿途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雲南省及時成立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範省級指揮部,啟動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範專項工作,各級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大膽探索,採取多種強有力措施,科學有序引導象群迴歸家園。這次亞洲象群遷移,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普之旅、探索之旅、保護之旅,引起國內外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雲南有效處置象群遷移事件上下聯動助力15頭北移亞洲象全部安全南返

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務求實現人象安全

去年3月,北移亞洲象群離開原棲息地——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7月進入普洱,2021年4月16日從普洱市墨江縣進入玉溪市元江縣,離開其傳統棲息地。4月16日以來,北移亞洲象群遷移110多天,迂迴行進1300多公里,途經玉溪、紅河、昆明3個州(市)8個縣(市、區)。

這次亞洲象群北移,對雲南各級黨委政府及各相關部門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亞洲象群北移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要求千方百計確保人象安全,科學有序引導象群迴歸家園。各地政府勇於擔當、主動作為,沿途群眾積極配合、理解包容。

據瞭解,國家林草局派出了由局領導帶隊、各有關司局負責人組成的指導組,省級成立了由林草、應急、森林消防、公安等部門組成的指揮部,沿途州(市)成立以黨委、政府領導為指揮長,各相關部門組成的現場指揮部,各有關縣(市、區)抽調林草、公安、應急等部門人員,並整合電力、通訊、交通、宣傳、教育等部門力量,調動鄉鎮(街道)、村組黨員幹部,組建綜合協調、技術保障、監測預警、安全管控、群眾工作等多個專項工作組,形成了國家指導、省級統籌、屬地負責的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體系。雲南及時出臺北移亞洲象群《保護與助遷工作制度》《安全防範常態化工作方案》和《應急管控方案》,形成“上下協同、前後銜接、專業有序”的工作機制。

截至今年8月8日,雲南省共出動警力和工作人員2。5萬多人次,無人機973架次,布控應急車輛1。5萬多臺次,疏散轉移群眾15萬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噸。

發動群眾開展全民護象,對助力象群“南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關各地在象群途經區域採取“熄燈、關門、管狗、上樓”等方法,排除人為干擾,確保象群安然透過多個重要關口。象群北移過程中,各地群眾和企業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和耐心,積極支援配合保護防範工作。在玉溪,村民看著被象群吃掉的莊稼表示,莊稼吃掉了明年可以長,大象如果傷亡了就沒有了。在紅河,為了不驚擾象群,居民慶祝傳統節日時,不搞慶典,不點火祈福,轉而透過貼上“吉”象標語、為人象和諧送祝福、繪出心中吉“象”等方式,表達對亞洲象的愛。

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指揮長、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萬勇認為,亞洲象北移途中的一幕幕感人場景,體現了全民愛象護象的精神,成為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範例。15頭亞洲象安全南返,充分展示了政府高效的治理能力,彰顯了雲南全省上下保護野生動物、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

雲南有效處置象群遷移事件上下聯動助力15頭北移亞洲象全部安全南返

圍繞“盯象、管人、助遷、理賠”八字方針科學施策

在實施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工作中,各級各部門堅持在野生動物專家指導下科學決策。

據瞭解,國內外野生動物專家對此次象群北移處置給予了大力支援,提出大量有益的意見建議。國家林草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13名專家組成北移象群處置專家組,全程提供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撐。雲南省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西雙版納亞洲象繁育與救護中心、昆明動物園、雲南野生動物園,以及西雙版納州和普洱市的專業技術人員30餘人組成專業“護象隊”,全程指導佈防工作。

這次亞洲象群北移,歷時久、路程長,省級指揮部以問題為導向,制定“盯象、管人、助遷、理賠”八字方針。嚴密監測——透過地面人員跟蹤與無人機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物件群實施24小時立體監測,實時掌握和研判象群活動路線。超前防範——對亞洲象可能經過的區域,提前進行交通管制,疏散轉移群眾,避免人象接觸。科學引導——採取封堵重要路口、動態鳴警、科學投放食物等方式,多次成功阻止象群進入人群密集區域,幫助象群折返遷移。及時理賠——啟動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定損賠付工作,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承保公司共受理亞洲象肇事損失申報案件1501件,評估定損512。52萬元,相關賠付工作正有序推進。

北移亞洲象群專家組成員、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認為,元江水系是北移象群返回原棲息地的重要地理節點,是亞洲象棲息地適宜性的一條分界線。北移亞洲象群渡過元江干流,對其迴歸適宜棲息地、促進“人象和諧”、開展亞洲象後續保護管理都至關重要。但如何協助象群安全渡江是一道難題。

元江干流是北移亞洲象群“南歸”最大的障礙。北移亞洲象群5月11日渡過元江干流時正值枯水期,水流量小。象群向南折返時正值雨季,元江干流處於豐水期,水面寬、水流急。對於帶著幼象的象群來說,此次自行渡江難度較大。

為此,省、市、縣三級指揮部在科學選擇渡江點、科學規劃助遷線路、嚴守人象安全底線等方面下足功夫。指揮部制定了從水域和橋面渡江的兩套方案。透過提前勘察地形,預判象群遷移活動路線,綜合考慮象群的移動速度和活動節律,預設了適宜的取食、取水和休憩地點,並按照預設路線佈設移動脈衝電圍欄等安全防範設施,結合補食補水誘導、人工開路避開人口密集區等工程,最終協助象群到達適宜渡江的地點,順利渡江,人象平安。

遷移擴散不可避免,國家公園建設提上日程

目前,北移亞洲象群雖已安全透過元江,但相關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工作還將持續,直至象群進入普洱市墨江縣適宜棲息地後,轉由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實施常態化管理。萬勇表示,雲南省將系統總結本次北移象群安全防範工作經驗,綜合施策,防止亞洲象再次向元江以北遷移。此次亞洲象群北移處置工作只是雲南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亞洲象保護任重道遠。

調查監測顯示,近年來,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呈現3個明顯變化:一是數量增長,由1978年的150頭左右增長至目前的300多頭。二是種群擴散。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象僅分佈於西雙版納和南滾河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到2020年底,亞洲象長期活動範圍已經擴大到雲南省3個州(市)11個縣(市、區)、55個鄉鎮,且大量活動於自然保護區外。種群擴散已成為當前亞洲象分佈動態變化的總趨勢。三是習性改變。隨著全面禁獵措施的實施,野象由原來的“怕人”,變成了現在的“伴人”活動,頻繁進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已發生改變,人象活動空間高度重疊。

那麼,象群是否會再度北移?

北移亞洲象群專家組成員、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階工程師沈慶仲表示,答案几乎是肯定的。歷史上,亞洲象曾經遍佈黃河流域至雲貴高原的大片區域,對它們而言,遷移是正常的行為。遷移有助於野象尋找新的棲息地和開展種群間的基因交流。並且大象的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對於遷移的路線能夠形成記憶地圖。大象對生存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較強,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橋樑或者利用人工設施的經驗,都可能得到累積和傳承。隨著種群數量的快速增長,雲南野象擴散與遷移十分常見。今後,亞洲象還是可能會出現大範圍的遷徙事件,可能是“短鼻家族”,也有可能是其他族群或獨象。

沈慶仲認為,現階段,構建完善的監測防控體系,運用合適的技術手段對亞洲象活動進行有效管控,儘可能避免亞洲象大規模遷移擴散,至關重要。他建議,進一步全面分析總結亞洲象北移的經驗教訓,科學論證利用元江、通關、哀牢山等天然屏障部署防線的可能性,儘量將象群活動範圍控制在適宜棲息地區域。

萬勇表示,亞洲象保護和安全防範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關係雲南生物和生態安全、公共安全管理的難點問題。目前,國家把以亞洲象為主要保護物件的國家公園建設提上了日程,將透過整合最佳化現有棲息地範圍,建立統一的保護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亞洲象保護和安全防範能力水平。下一步,雲南省將加快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建立,著力加強亞洲象棲息地建設,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全力以赴促進人象和諧。

亞洲象保護和安全防範需要馳而不息,久久為功。雲南省將積極推進亞洲象種群和棲息地系統保護,創新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機制,科學實施亞洲象跨區域保護和棲息地自然生態保護修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