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他準備買了房子,突然就被同事打死了,這個男人的理由震驚所有人!

他準備買了房子,突然就被同事打死了,這個男人的理由震驚所有人!

他準備買了房子,突然就被同事打死了,這個男人的理由震驚所有人!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515篇原創

1

楊老師被基金綠了一地,剛在我這找到了人生意義,正準備重新出發,A股又給了他奮力一擊。

他準備老老實實找工作賺錢,結果卻遇到了第一次面試內卷。

排隊面試,他往前一問,211的應屆生,學生物的,他想完了,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自己怎麼幹的過世紀之主。

剛想走,自己後面又來一個,一問,985,生化環材專業,楊老師直接崩潰了。

看著滿滿當當的面試隊伍,給我打了個電話,問我,“佛子啊,現在連大學生就業都這麼捲了,怎麼都跟我這老社會人來搶工作了?“

今年又是一個魔幻的就業季。全國900萬大學生齊齊畢業,作為需求方的學生競爭堪稱慘烈。沒有加最,是因為還有明年,後年,還有擴招後的研究生爆產能的一年。

而供給方的企業一部分是實在吃不下這麼多人,還有一部分是乾脆不當人。

在濃烈的就業焦慮下,許多學生面臨入職被坑,交錢被騙的場景,應屆生入職一年就跳槽的情況越來越常見。

這裡有個很有趣的事情,既然有大量學生入職後跳槽,那就說明有許多學生是找得到工作的,但是他們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工作”。

也就是人職不匹配,所以他們的關鍵問題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2

很多大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有時候是個人能力問題,但更多時候,其實也是選擇問題,主要有2個原因。

第一種,被長期利益、價值觀、使命感忽悠,忽視了短期利益。

比如進了一個自稱大有可為的創業公司,老闆言必稱改變世界,號稱3年上市5年幹翻BAT,10年內你就是聯合創始人,名車豪宅、會所嫩模。

就是錢給的不多。

你以為這樣的公司大有可為,去了之後發現根本無所作為。

做了幾個月,工資不夠交房租,大呼上當受騙;

確實有押對早期網際網路巨頭暴富的,但你得看機率。

當乞丐還有當皇帝的呢。

第二種,過度重視短期利益,忽視了長期利益。

比如,為了每個月多五六百,去了一個可以五險一金折現給的金融公司,結果三個月不到,老闆跑路債主上門;

聽說送外賣比白領都賺錢工作不找了,跑去送外賣,第一年白領同學月薪五千,你月薪八千,第三年白領同學月薪一萬,你被困在了系統。

對於大多數著眼於生存和發展的年輕人而言,需要看中的只有一個東西:錢。

錢有短期的錢和長期的錢,短期的錢是工資、是績效;

長期的錢是上市分紅、是股票。

爛工作的最大問題,在於只讓你二選其一。

好的工作,應該是讓你全都要。

讓你能賺到當下短期的錢,也能賺到長期更多的錢。

注意,是“能賺”,而不是一定“要賺”。

“能”的意思是,當你做鹹魚的時候,它能讓你生活過得去,當你願意奮鬥的時候,它能夠給得起你相應的回報。

也就是說,要有價效比。

消費者買東西看價效比,老闆找員工看價效比,員工找工作當然也要看價效比。

錢,就是價效比最直觀的體現。

3

怎麼找有價效比的工作?

不同的人,不同的行業有太多的影響因素和變數摻雜其中,難以逐一分析,在此我只說三個基本要素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選擇朝陽行業。

典型的就是“離錢近”的賽道,比如網際網路和金融。

網際網路和金融在近十年以來一直被視作熱門賽道,吸引了無數年輕人投身其中。

相較於准入門檻更高的金融而言,網際網路是對年輕人包容度更高的一個大方向。

門檻不高的金融當然也有,但離不開低端和混亂,比如小額信貸、P2P、催收這些現在說出來都像罵人的行業,當然催收不一樣,催收是真罵人,而且現在因為管的比較嚴,都不讓罵人了。

問題是你不讓罵人難道給欠款人念道德經嗎?

三字經,行。

道德經,不行。

至於網際網路,雖然大家都說現在萬物網際網路加,風口吹得太久會遇冷,但網際網路的全民化確實也在創造著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機會。

起碼在可預見的將來裡,網際網路依然是最大風口和最大的增量市場誕生地。

錢在哪裡,機會就在哪裡。

第二點,選擇一個增量型細分行業。

網際網路是一個大方向,大方向中蘊含著無數的細分市場。

行業快速發展,意味著熱錢快速湧入,同時也意味著對從業人員的需求在不斷擴大。

這種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十年前是手機,五年前是網約車,而現在,是新能源,是線上教育。

有一個誤區是許多人都容易陷進去的,那就是“熱點=增量?”

同樣處於上升期的細分行業,這些年飛上雲霄,然後垂直落地並且臉先著地的市場不要太少。

團購、P2P、O2O、共享經濟,這些行業都經歷過美好的上升期,也經歷過慘烈的廝殺期,最後不是集體消失,就是隻留下一個巨頭,贏者通吃。

熱門不代表“能持續”,要看一個細分行業能否持續的關鍵在於,這個細分行業所佔據的市場,是否是一個“剛需市場”。

典型的剛需市場,是衣食住行,是教育、醫療、能源。

讓人願意掏錢且持續掏錢的生意,才是好生意。

非剛需市場的代表那就太多了,網際網路最喜歡造詞了。

難以變現的市場不一定絕對不行,但大機率不行。

第三點,看公司。

找朝陽行業、增量市場,能夠確保你所處的行業有錢。

但行業有錢不代表公司有錢,公司有錢不代表會給你錢。

百團大戰,打到最後活下來的只有2個;

網約車,燒了那麼多錢也只燒出來一個;

共享單車,直接財散人安樂。

要看一家公司能否持續下去,所處賽道、人員配置、行業地位、融資情況都可以作為參考。

如果一家公司號稱站在風口,公司一共四個人,創業至今沒找不到人投錢,辦公室像家破網咖,那麼這公司大機率不是有問題就是沒好事。

同時,除了看公司發展好不好以外,也要看公司對員工好不好。

東西再好,與你無關又有啥意義?

看公司基本的薪酬制度、企業文化,能夠給員工提供的發展路徑,看公司“會不會給你錢”。

再好的公司,如果只是當一輩子螺絲釘同樣沒有意義。

按照以上這個三步走思路來找工作,不一定能讓你找到百分百合適你的工作,但起碼可讓你避開絕大多數的坑。

拿最近招聘刷屏的程式設計貓為例,來看一下這三個點如何對應在一個具體公司。

首先,“網際網路”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程式設計”二字直接就刻在腦門上。

在細分領域上,程式設計貓的主打市場是教育市場,而且是面向4-16歲青少兒的青少年教育市場。

教育是一個絕對剛需領域,尤其是青少年階段的教育。

青少年教育正在成為一片紅海,但在教育焦慮日益氾濫,線上教育快速發展的當下,奧數、傳統興趣班競爭力日漸衰落,以程式設計為代表的“新興趣”教育正在強勢崛起,成為一個新藍海。

結合線上教育和興趣教育的新教育領域,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依然是一個增量市場。

有需求的增量市場,才是最好的市場。

再看公司發展規模。

程式設計貓成立6年,共計融資十輪金額超20億,錢大機率是不缺的;

公司人員規模近7000人,在全國設有600多處體驗中心,線上創作社群註冊學員超百萬;在美、英、泰、新加坡等海外市場也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發展也算得上良好;

同時,整個企業團隊幾乎都是90後,年輕化的公司,年輕化的團隊,意味著對人員的需求更多,能給新人一定的上升空間,和相對更扁平輕鬆的職場氛圍。

從他們的企業價值觀“No fun go die”也可以看得出不像傳統企業或者老牌PUA那樣喜歡說什麼愛拼才會贏,夢想有多遠之類的PUA話術。

賽道可持續,公司有錢,公司肯給錢,公司正在準備上市。

只有符合這幾個標準的公司,才值得賭一把。

不然要麼就無腦大公司,要麼還是考公最穩當。

4

還有一個問題是很多人有疑問的。

那就是細分領域的專業問題。

許多的細分領域專業性很強,本身對此領域不瞭解,入職後再去學習會不會有困難,脫離了特定行業或者崗位後,這些技能對自己還有沒有幫助。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學生思維問題。

首先,你在大學學到的絕大部分東西和工作都沒有關聯,所以你根本就不用考慮這問題,除了對口技術類,大家都不行。

其次,大多數的網際網路企業招聘需求都不是單一招聘需求。

遊戲公司不會只招產品研發,同時還會有美工、運營、運維、市場、商務、HR的需求,一個業務的維繫,需要的是團隊配合,而不是單一工種。

程式設計貓的招聘需求中就出現了社群運營、體驗課老師、班主任(運營)這類對程式設計、特定證書等硬性需求較低,對服務意識和學習能力等軟性需求較高的招聘需求。

最後,許多專業帶來的知識和思維方式是具有泛用性的。

不是人人都需要寫程式碼,但程式設計思維對你會有用。

我自己是金融出身,後來去網際網路公司,方向都是風險管理,但程式設計對我的幫助很大,不只是程式碼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模式。

風控的職業要求我對變數有掌控性,對資料要敏感,以及保護自己永遠是第一優先順序;

而程式設計這種有輸入就有輸出,純理性邏輯思考的方式,在我解決問題時給我帶來了大量的增益。

在網際網路日漸成為新時代構建世界底層設施的時候,程式設計這東西早就不只是寫程式碼了。

只要你仍然在網際網路這個大領域內,你總會有需要跟產品研發對接,需要了解業務進展,需要跟甲方乙方開會,在這種時候,對程式設計有所瞭解有益無害。

不用你會手撕紅黑樹,只要你能說出個一二三四。

即便剝離出工作,單論生活,這種純邏輯思考的方式,在你解決問題的時候也能夠為你提供一種不一樣的視角,一種新的思路。

這是程式設計思維對人的增益。

專業能力的作用,不在於你每時每刻都要用到,而在於需要的時候,你有;

思維方式的作用,不在於你一定要完全遵循,而在於遇到問題的時候,多一種思考角度。

5

找到一個自己想要的工作當然是好事,但工作能不能要你,那依然要看你自己。

之前所說的一切建議,提及的標準,都建立在“你”足夠有價值,配得上這份工作的基礎上。

畢竟“人”自身,才是現實中最大的變數。

但不論如何選擇,不論你是一開始就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還是在自我成長和一次次的選擇中才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再慢慢去靠近自己理想中的工作,這都是最適合你自己的方式。

這個時代最幸運的一點在於,它給了每個人最大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