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威海營商行丨優質營商環境人人共享

人才順暢有序流動,人居環境更最佳化,城市服務更便利……今年,我市教育、民政、文旅、衛健、體育多部門著力最佳化城市功能佈局,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推動我市包容普惠創新工作再提升。

市教育局

優質教育送到千家萬戶

市教育局不斷夯實教育公平厚度、擴大教育惠民廣度、增強教育育人溫度、提高教育服務精度,推動實施多項便民新舉措,提升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今年建設幼兒園28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0所,全市學前教育入園率127。3%、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94。2%、省級示範園佔比55。05%,義務教育鞏固率、義務教育入學率、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皆100%,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實現標準班額,塑膠運動場地覆蓋率、校園資訊化覆蓋率、校園安防覆蓋率均達到100%。

強化基礎教育質量保障。在透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認定後,開展全域建立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縣和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探索建立幼兒園和小學協同合作機制;被確定為全國“雙減”和“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範區”試點城市,“雙試點”推動基礎教育減負提質。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了全省首個高中“錢學森班”,8所學校被遴選為普通高中改革發展重點任務省級試點學校。

推動職業教育高地建設。全力攻堅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任務,職業教育優質融合發展程序不斷加快,教育鏈和產業鏈實現有機融合。完成了30個專業的淘汰改造,新增新能源汽車維修、智慧養老服務等急需緊缺專業45個,升級改造一批老舊專業。已組建職教集團13個,成立7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11個專業設定行業指導委員會,9所職業院校設定了26個具備職業技能等級鑑定資質的證書考核點,涵蓋多個重點領域。

助力國內國外人才引進。實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同城市民化”,建立了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入學升學與本地學生享受同等政策;實現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優先安置化”,設立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服務專員11人,專門負責為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入園提供服務;具備招收國際學生資質的中小學104所,佔全市中小學總數42。3%,居全省第一位。

創新教育政務便民服務。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就近就便,免試入學”的招生原則,科學劃定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區域,精簡入學報名材料,加強與公安、住建、人社等多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通。今年,組織所轄區市全部建成並使用“義務教育招生管理資訊化平臺”,實現義務教育招生報名“全程網辦”,入學“零跑腿”。在市政府服務大廳設定教育服務視窗,實現全部依申請教育政務服務事項的“一窗辦理”和“一網通辦”。

市民政局

巧用加減乘法最佳化養老環境

市民政局以最佳化設施增量、提升功能增效、加大品牌增值為總體思路,巧用加減乘法,最佳化養老領域營商環境。

用加法,增量增效。“加”養老服務設施,完成建設287處農村老年餐桌、9處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打造環翠樓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龍山湖智慧養老中心、西城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3個示範專案。“加”護理型養老床位建設,加快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建設改造,改造床位3659張,抓好松鶴居老年公寓、六合園等重點建設專案,新增養老床位1500張。截至目前,我市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77張,護理型床位佔比55%,位居全省前列。

用減法,減化審批環節。“減”經濟困難老年人生活補貼審批環節,依託社會救助系統,將審批許可權下放,依據低保發放名單,對當月滿足條件的低保老年人直接進行核實認定,實現了經濟困難老年人申請“足不出戶”。“減”養老服務事項審批流程,深化“四辦”改革,最佳化養老機構備案事項,積極做實做優“一網通辦”,推進“一事聯辦”,在申請條件、申報方式、受理模式、稽核程式等方面最佳化再造流程,運用減事項、減環節、減時限、減材料、減跑動等方式,實現“一事一次告知”“一表申報、一次提交”。“減”省級養老審批流程,改變以往年底集中審批、集中撥付資金的行為,對符合補助的專案,分級分類受理補助申請,縮短審批、撥付時間,實現“隨時受理、及時審批、及時撥付”,截至目前,共審批專案791個、資金3525萬元,補助床位39319張。

用乘法,創新服務舉措。建立養老機構“四專員”制度,在全省率先制定工作方案,在養老機構配備服務質量專員、安全生產專員、聯絡幫包專員、社會監督專員,目前在庫專員達542名。同時,充分發揮專員監督作用,在機構顯著位置設定聯絡包幫牌,及時指導、化解、幫助解決各類問題,累計幫扶化解事項300餘項。

市文化和旅遊局

公共文化服務更專業更精準

市文旅局將“精緻城市”具體要求落實到公共文化建設中,聚焦群眾需求,完善設施佈局,最佳化服務配置,探索創新路徑,成功建立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大格局。針對群眾文化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點,投入2622萬元進行數字化建設,打造了全省領先的公共文旅雲平臺,實現了“閉館不打烊”線上服務;打造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圍繞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難,透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建立了“一體化”的城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透過“信用+文化時間銀行”體系,激勵文化志願者持續不斷地投入鄉村文化志願服務;形成引領城市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全市公共圖書館建設了“尼山書院”,利用“威海講堂”“百姓課堂”等公益講座平臺,邀請專家學者、文化名人開展傳統文化講座。此外,結合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建設,建立了威海-仁川文化交流機制,舉辦中韓((威海))經濟文化周活動,在城市書房設立韓文書架,公共文化場館設定中、英、韓三語標識,並建立了中韓文化交流中心。

打造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載體。改善硬體,將棲霞街、屬相街等13條街區改建成歷史文化街區,利用老建築建設特色博物展館381處,建成城市書房44處,形成城市15分鐘閱讀圈,全市72個鎮街全部建成高標準的綜合文化站,其中65個達到國家一級站水平。建成覆蓋所有村(社群)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748個。提升品牌,年均舉辦“幸福威海”等文化活動演出1700餘場,完善“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文化惠民演出”新機制,推動優質文化藝術產品供給,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文旅融合,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案和產品,打造為我市旅遊業的“精緻IP”,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院年接待遊客200餘萬人次,我市多處景點成為網紅打卡地,打造了一批以油畫、康養、天鵝為主題的特色小鎮。

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新路徑。整合威海各紅色遺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文物等,透過主題、主線的串聯,打造了以黨員幹部教育為主、覆蓋社會各界的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並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中,基地被中組部列入《幹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打造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劉公島教育培訓基地,啟動了紅色膠東革命歷史印跡搶救保護利用工作,共梳理紅色印跡474處,已完成搶救保護131處;實施公益創投,探索公共文化多元化服務供給側改革新模式,在全國創新開展公共文化“公益創投”試點,透過政府引導資金開展服務專案66個,服務群眾7。2萬人次;結合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創新開設了“文化志願服務時間銀行”專案,文化志願者服務時間儲入各自的“文化志願服務時間銀行”賬戶,按照服務時長獲取信用積分和信用評級,以換取文創產品獎勵。

市衛生健康委

衛生健康服務更高效便民

市衛健委圍繞衛生健康行業重點領域精準發力,強優勢補短板,抓突破見成效,為我市最佳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健康保障。

以中醫藥守正創新為根本,加強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設立支援中醫藥發展專項經費2000萬元。藉助“網際網路+”中醫藥服務和統一採購、審方、煎制、配送、追溯、監管的“六統一”模式,在全國率先實現中藥飲片集中配送基層醫療機構全覆蓋。實施以艾灸為代表的中醫適宜技術惠民工程,投入150萬元,發放8。2萬餘套艾灸體驗包,服務群眾25萬餘人次。

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目標,加強醫療服務水平。以“透明化、智慧化、規範化、親清化、人文化、品牌化”為主線,在全市公立醫院深入開展“六化”醫院建設,著力打造高水平、高品質、有溫情的醫院。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和裝置配置等指標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20年度全省基本藥物制度績效評價我市位列第一。將信用激勵懲戒納入綜合監管體系,對非公立醫療美容機構探索實施“信用+量化分級”的新型監管機制,工作經驗得到省衛健委肯定並在全省推廣。

以醫育醫養結合為導向,加強照護服務和醫養結合示範市建設。在全國率先開展醫育結合照護服務新模式,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培訓暨指導中心規範化建設啟動儀式在我市召開,我市相關工作經驗在會上作典型交流,國家衛健委首次以專期特刊形式將我市經驗在全國推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年內共3個社群(村)獲評首批“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群”,新增文登區環山街道等41處省級醫養結合示範鎮街;深入貫徹落實省關於進一步最佳化老年人優待政策的通知要求,年滿60週歲以上人員享受免費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6項政策全部落實落地。

市體育局

全市新增體育場地176萬平方米

今年,市體育局不斷完善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加大公共體育場館開放力度,組織開展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全面提升我市公共體育服務水平。

完善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爭取省級和市級體彩公益資金,建設多功能運動場1處、燈光籃球場2處,招標採購體育健身器材417件。累計維修室外健身場地40餘處,維修400餘件室外健身器材。開展體育場地設施統計,對新增體育場地進行系統錄入,共計錄入體育場地333處,新增體育場地面積約176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加到3。69平方米。

提升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水平。加大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力度,周開放時間不少於35小時,年均對外開放時間不少於330天。市體育場、體育館等體育部門所屬的9家公共體育場館,對持有“山東惠才卡”“威海英才卡”等高層次人才提供免費健身服務。

組織開展群眾體育賽事活動。舉辦威海市第十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市區鎮三級聯動,發揮“橫到邊、縱到底”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作用,利用社群場地舉辦社群趣味運動會293次,覆蓋全市243個社群,吸引約1。8萬名群眾參賽。全年舉辦大中小型群眾體育活動700餘場,參與活動10萬餘人次。同時以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為基礎,舉辦威海市第六屆運動會、2021年全國海釣錦標賽等多項高水平賽事活動。

威海營商行丨優質營商環境人人共享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