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文化縱橫|霸陵為何才被發現

文化縱橫|霸陵為何才被發現

漢文帝的霸陵為何在2000多年以後才被發現呢?筆者認為,這與漢文帝節儉、薄葬的理念有關。

漢文帝劉恆是個有作為的皇帝,為人恭儉仁愛。在位期間,他勵精圖治,多施善政。因而百姓富裕,天下安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不僅如此,文帝還倡導人們要節儉、厚養薄葬。

漢文帝常常穿著粗布衣服,所寵幸的慎夫人,為了省布料,衣服的裙襬通常較短,“衣不曳地”,幃帳不得繡花紋……漢文帝在位期間,宮室、園林、狗馬、服飾、車駕等等,都沒有增加。漢文帝原本打算建造一座露臺,召來工匠一計算,造價要上百斤黃金。漢文帝說:“百斤黃金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承受了先帝留下來的宮室,時常擔心有辱於先帝,還建造高臺幹什麼呢?”

文帝不僅生活節儉,而且還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推行薄葬的皇帝。

文化縱橫|霸陵為何才被發現

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夏,文帝駕崩於未央宮。他留下遺詔曰:“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當今之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在臨終的詔書及遺言中,文帝強調了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必過分慟哀,他極不贊成勞民傷財地大操大辦喪事(從中可以窺見文帝世界觀中些許的唯物主義思想)。根據《漢書·文帝紀》記載,文帝的隨葬品“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他還將儒家的三年之喪簡化為三十六天,並且特別規定:在此治喪期間,民眾的嫁娶、飲酒、食肉,一切照常,不得禁止,完全不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凡必須參加葬禮的,無需大量披麻戴孝,其頭與腰的孝頻寬不過三寸;不用布帛來鋪蓋靈車;不派羽林軍護靈;不派百姓到宮殿中哭靈。宮中除了皇后外,僅有的十多名妃子和宮女,各自回家與家人團聚,自尋出路。

說到文帝的喪事簡辦,就不能不提一個人,即廷尉張釋之。一次,時任中郎將的張釋之跟隨文帝到霸陵視察工程。當時,文帝向北遠眺,當他看到懸崖上鑿洞為玄宮的墓穴時,想到自己百年之後將要葬在這裡,不禁有些傷感,他暗自思忖,“日後的陵墓如何才能不被盜呢?”於是,文帝回過頭對著群臣感嘆道:“唉!如果用北山的石頭做槨,再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充塞石槨縫隙,最後用漆粘塗在上面,誰還能打得開呢?”身邊的近侍們一個個點頭哈腰,紛紛稱讚皇帝英明。唯有張釋之沒有盲目地附和,他若有所思地走上前對文帝說:“假若棺材裡面裝滿了金銀財寶,引發人的貪慾,即使將這座山全部封起來,還會有縫隙的;假若裡面沒有值錢的東西,引不起人們的慾望,即使沒有石槨,又有何憂呢?”其實,他是在提醒文帝不要鋪張奢侈,應當實行薄葬。文帝本來就是一個非常節儉的皇帝,張釋之的這番話正合他意,於是,文帝稱讚張釋之說得在理。

據史料記載,文帝駕崩一百七十多年後,赤眉軍高舉義旗,攻進長安,把西漢皇帝的陵墓幾乎都扒開了,唯獨文帝的陵墓因裡面沒有金銀財寶而倖免。

漢文帝的薄葬做法,影響了後來一代又一代的皇帝,如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魏武帝、唐太宗等。《漢書》的作者班固評價說:“在位二十三年,宮殿御苑車騎服御無所增加。當百姓感到不便時,常放開禁令以利百姓……文帝專務以德化民,是以四海殷富,大興禮義之風,斷獄僅數百人,幾乎到刑罰不用,唉,仁德之帝啊!”

本版插圖王進城

【請關注我們】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關注晚報微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