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出品

《新視界》深度報道組鳳凰網科技

作者 | 夏夜

編輯 | 趙澤

微信編

輯 孟莎莎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核心提示:

1。

上市首日開盤,中自科技從發行價70。9元一路下跌,跌幅一度高達16。96%,最終以6。87%的跌幅收盤,成為科創板史上第二隻破發新股。

2。

中自科技上市前還曾遭遇認購者棄購。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16442股,棄購金額達到116。57萬元,這部分最後由主承銷商包銷。

3。

有業內人士稱,中自科技股價未能像其他燃料電池龍頭股一樣節節高升,或許是受到材料漲價、成本升高及未能量產等因素影響。

4。公司預計今年前9月營業收入同比下滑超過50%,淨利潤同比下滑超過七成,扣非淨利潤下降更是超過八成。

又有企業科創板上市首日破發了。

10月22日開盤,中自科技從發行價70。9元一路下跌,跌幅一度高達16。96%。截至當日收盤,中自科技股價報66。03元,下跌6。87%。

中自科技因此成為科創板今年來首隻破發新股

,也是科創板史上的第二隻。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以發行價70。9元計算,如果投資者在首日最低點58。88元時割肉賣出,每股虧12。02元,一簽(500股)就要虧掉6010元。

由於股價漲跌幅限制更寬鬆,且不少公司上市後不斷重新整理漲幅紀錄,科創板一度被看作最“吸金”的板塊之一。

不過,作為“燃料電池催化劑第一股”,中自科技沒能給科創板“長臉”。有業內人士表示,

中自科技或許是受到材料漲價、成本升高及未能量產等因素影響

,股價並未像其他燃料電池龍頭股一樣節節高升。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時隔兩年,科創板再現上市首日破發

作為“燃料電池催化劑第一股”,中自科技在打新時就受到不少股民關注。

有股民10月13日在股吧發帖稱,“感謝天,感謝地,我又中籤了”,並曬出了成功申購中自科技5000股、獲得了10個配號、最終中籤的圖片。圖片顯示,這位股民需要在10月14日下午前準備好認購該股的35450元。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沒想到,時隔近兩年,科創板再次出現了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

截至10月22日收盤,中自科技股價報66。03元,下跌6。87%,坐實了“科創板首日破發第二股”。

科創板上一次發生新股破發的情況是在2019年12月4日。當時,建龍微納上市首日開盤便快速下跌,直到跌破發行價,收盤時下跌2。15%,成為第一支上市首日破發的科創板新股。

如今,中自科技再現這一場景。

開盤破發後,不少股民給上述貼主留言稱:“中籤如中刀”。

事實上,該股破發並非沒有跡象。

10月21日,中自科技上市的前一天,有股民發貼稱,該公司最大的隱患是下游增長疲軟,第三季業績大幅下降,但股票仍然按照之前的業績制定發行價上市,雖然題材有一定看點,但發行價過高、業績下滑已經透支,有破發的可能。

截至10月22日下午4時30分,該貼成為股吧首頁最受關注的帖子。

不僅如此,中自科技上市交易前,還曾遭遇認購者棄購。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16442股,棄購金額達到116。57萬元,這部分最後由主承銷商包銷。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前三季淨利潤預計降七成償債存壓力

有不少股民猜測,中自科技破發與公司業績下滑不無關係。

實際上,中自科技此前數年的成績單都不錯。招股書披露,公司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3。37億元上漲到2019年的10。01億元,2020年更是增長至25。77億元。

公司的淨利潤也在不斷上漲,2018年還虧損5929。21萬元的中自科技,2019年實現了8655。37萬元的淨利潤,2020年進一步增加到2。18億元。

不過,隱憂也暗藏在這三年優異的成績單中。

2018年至2020年,中自科技的經營活動

現金流淨額分別為-5853。74萬元、1040。96 萬元和-3。06億元,均低於淨利潤。

中自科技對此解釋稱,公司產品銷售以賒銷為主,而貴金屬的採購則以現款為主,公司面臨較大的經營資金週轉壓力,應收賬款和存貨亦大幅增長,是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持續低於淨利潤的主要原因。

如果主要客戶發生回款風險,或存貨發生滯銷、減值風險,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情況無法得到改善,將對公司造成不利影響。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而更大的風險則發生在今年上半年。

招股書顯示,中自科技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2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77億元大幅下降54。61%;實現淨利潤2871。30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57億元大幅下降81。76%。

與此同時,中自科技也存在毛利率波動的風險。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中自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11。20%、18。71%和17。22%,其中主要產品天然氣車催化劑的毛利率分別為18。80%和16。07%,存在一定的波動。

招股書顯示,一方面,公司主營的尾氣處理催化劑主要應用於發動機、整車廠的配套,下游發動機廠、整車廠在交易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通常會對供應商的價格提出“年降”的要求;另一方面,作為催化劑主要原材料的鉑族貴金屬具有價格波動風險大的特徵。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即使是對未來業績進行預測,中自科技的成績單也很不樂觀。

招股書顯示,公司預計今年前9月實現營業收入為8。6億元-9。5億元,同比下滑57。48%至53。03%,預計淨利潤為4500萬元-5400萬元,同比下滑75。33%至70。40%,

預計扣非淨利潤為3000萬元-3900萬元,同比下滑84。63%至80。02%。

不僅如此,在未來,中自科技還潛藏著償債風險。

截至2020年末,

中自科技未受限的貨幣資金餘額僅為0。69億元,

一年內到期的金融負債和經營負債分別為4。42億元和2。1億元,差額較大,償債能力高度依賴銷售回款、存貨變現和其他渠道融資。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與燃料電池賽道捆綁中自科技究竟行不行?

業界還有推測稱,中自科技業績下滑不僅僅是公司原因,背後也折射著行業發展規律。

招股書顯示,中自科技是一家專注於環保催化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我國移動汙染源(機動車、非道路機械、船舶等)尾氣處理催化劑領域的少數主要國產廠商之一。

同時,中自科技也在積極探索其技術在氫燃料電池電催化劑等新能源領域的應用。

新視界丨棄購、破發、淨利預降七成,燃料電池賽道也救不了中自科技

簡而言之,不僅油氣價格、相關車輛銷量,甚至於燃料電池行業發展都與中自科技的業績預期息息相關。

燃料電池對傳統企業來說不僅是衝擊,也是機會。

從更具體的角度來說,目前應用於汽車的燃料電池主要為氫燃料電池。作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節能減排和減少碳排放的重要舉措,氫燃料電池產業受到國家和全國多個省市的政策支援。

在政策大力支援下,2021年被不少研究機構稱為“燃料電池元年”。

萬聯證券研報稱,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有望降低成本,或將開啟一個巨大市場空間,預計2050年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900億元。

不過,中自科技能否在賽道中分一杯羹尚不可知。

在燃料電池的衝擊下,中自科技表示,公司基於對貴金屬催化材料的技術積累,成功開發出氫燃料電池電催化劑。

公司氫燃料電池電催化劑尚處於小試階段,尚未進行批次生產。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鍾師表示,氫燃料電池和純電動電池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氫燃料電池領域中有一些稀有金屬具有促成催化作用,會面臨全球資源有限導致成本不斷升高的風險。公司掌握了技術,也受制於材料供應和下游購買慾望。

“燃料電池催化劑第一股”的名號能給中自科技帶來多大的想象空間,尚需市場檢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