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小米汽車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近日,雷軍在社交媒體上針對小米首款車型的價格、產品定位以及品牌進行投票,結合直播透露的資訊來看,未來小米首款車會在SUV和轎車之間進行選擇,並主打10-30萬元價格區間。據悉,小米汽車屬於全資子公司,未來或將繼續沿用小米LOGO,其首款車型將在三年後推出,並搭載代表當時的科技感以及軟硬體體驗感。

小米汽車如果在車型切入點上隨大流,只是想玩價效比的話,就是在作死。

小米汽車來晚了。傳統車企下場推進電氣化了。當下的電車技術演進方向已經確定了成熟了,只剩下的僅僅是配置的取捨。一旦傳統車企強勢進入電車市場,只需要才取在技術上,採取的跟隨主流戰術,以品牌,售後,規模,價格和成本等諸多方向的優勢,就可以與規模量產的新勢力一戰。真是到了燒資金決戰的時候,傳統車企的優勢是巨大的。

所以,特斯拉拼命擴大規模產能,力圖成為平民化車企,用規模來換生存。此時入場的小米汽車,如果一開場就進煉獄,那麼早夭就是很自然的結果了。

小米汽車潛在優勢,僅僅是小米產品聚陣形成的生態圈。所有的粉絲都是一樣的,都是產品的粉絲。但粉絲應援消費的核心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選擇。如果粉絲主動選擇成為最終的結果。粉絲群必然發生分裂。人心一散,隊伍就不好帶了,也就沒有神光加持的影響力了。真正能將小米產品生態圈與車輛製造融合切入點是房車。但國內房車市場太狹小,並且純電車不適合房車的適用範圍。小米房車可以活,但也許很難營利。

選擇20-30的轎車和SUV做切入點,再一次證明了雷軍不是什麼勇者,只不過是個資本的奴隸。拋棄自身優勢,殺入看似利潤豐厚的細分市場,其最終結果可知。

來吧,我們率先給小米集團做個結業總結。小米手機入市的核心是智慧手機的產能過剩,零配件多元化廉價化,而智慧手機價格虛高嚴重。這時候主推價效比,運用飢餓營銷的集貨經銷商,只要擁有雄厚的資金,就可以短時間內快速崛起。這不是秘密,是工業革命以來任何曾經熱銷商品身上,都曾出現過的情況。區別僅僅是市場不飽和的時候,成功的是生產商;市場飽和的時候,成功的是經銷商。但是智慧手機迭代更新太快;沒有技術優勢,或者技術優勢與產能不快速結合成商品,那麼智慧手機生產商就是死路一條。這還頭部企業的命運。對於主推價效比的二流跟風者,產品的成本價格利潤推出時間,都需要精心設計,只要一步走錯就是無底深淵。唯一延壽的辦法,就是利用智慧手機的互聯相容性,去開拓自身產品的關聯範圍,用適用廣泛,多場景融合來對抗智慧手機本身的飛速升級。但捨本逐末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回來說小米,智慧手機利潤已經很低了,而且精準的營銷戰略風險收益越來越難平衡了,殺入家電產業鏈本身就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但家電產業鏈的低迴報是公認的,智慧家電也不是新鮮事物。智慧手機與智慧家電融合也不是什麼革命性的東西,改變不了小米集團的營銷態勢。所以,小米的產品生態圈看著挺好,但利潤極低,資本回報太低了。奴隸主當然不會放縱奴隸停步不前。於是造車就是小米的唯一走向,也是小米集團的最終消亡之地。

從生產領域的維度,車輛是個人消費品的終極。小米造車是迫不得已。小米造車選擇的切入點,再一次證明了,小米造車是資本的推動,不是什麼高瞻遠矚。資本為王,做資本的奴隸註定了毀滅的命運。小米集團,命該如此!

不動產投資屬性大於消費屬性,國內市場的奇葩改變不了不動產的本質。政策上的租售同權解放了一部分不動產的身份附加,房價上漲的附屬增溢被限制,不動產的投資屬性迴歸國內市場。所以呢,補一段題外話,別來抬槓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