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避不開的話題,來自壩上親身體驗的乾貨

喜歡自駕旅行,但大多是春、夏、秋三季,冬季出行極少,主要是對冰雪路面駕駛的恐懼。雖然也算是生活在寒冷的北方,但保定這種輕易見不到雪的地方,也實在缺乏冰雪駕駛經驗,至於雪地胎、防滑鏈啥的也就更沒接觸過了。

2020年末,自駕去烏蘭布統的冰天雪地裡瘋一把,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下公路胎、雪地胎、防滑鏈、雪地陷車等場景,向當地人請教,摸到了點門道,不敢獨享,分享給大家,不過,都是小白初體驗的非專業視角,也不一定就完全對。

一、最最重要的問題:輪胎,HT胎、AT胎還是雪地胎?

HT胎:

也就是平時大家用的公路胎,大部分車上裝的都是這種輪胎,紋理比較細,輪胎側壁上有HT字樣。耐磨、胎噪、制動、油耗等方面兼顧得比較均衡,比較適合跑公路。

缺點是花紋淺,越野效能不好,遇冷會變硬,冰雪路面會很容易打滑。

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避不開的話題,來自壩上親身體驗的乾貨

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避不開的話題,來自壩上親身體驗的乾貨

AT胎:

也叫全地形輪胎,紋理要明顯比HT胎深,更適合越野,也比HT胎更耐磨,當然

胎噪、油耗不如HT胎

。一般越野車配備的就是AT胎,有些四驅SUV在購車時也可以加錢升級為AT胎。

在冰雪路面,AT胎也要比HT胎抓地力強一些。

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避不開的話題,來自壩上親身體驗的乾貨

雪地胎:

顧名思義,雪地胎就是專門適用冰雪路面的輪胎。從外觀上看,雪地胎的紋路比HT胎要深得多,和一般的AT胎有點像,花紋的形狀與HT胎和AT胎都有明顯差別,應該是為增加抓地力專門設計的。從標識上看,一般雪地胎上都有雪花的標誌。但外觀、標識都不是雪地胎與其他輪胎最本質的特徵,

雪地胎最本質的特徵是:材質軟、遇冷不變硬。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增加冰雪路面的摩擦力。不過,由此引發的

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公路上不耐磨、噪音大、油耗高。

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避不開的話題,來自壩上親身體驗的乾貨

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避不開的話題,來自壩上親身體驗的乾貨

對於有車的人來說,換輪胎不是件小事。像我這種開著SUV、最多是輕越野的人,通常用不到AT胎,而雪地胎,

我一直的觀點是:平時利用率很低,在保定這種存不住雪的地方,即便在冬季,也是跑公路的時候更多,花幾千塊錢買雪地胎,一年用不了幾天,價效比太差了。

我相信很多網友也有我這種糾結。不過,去了趟烏蘭布統,有了親身體驗,向當地人進行了請教,我的觀點改變了,回來就買了四條雪地胎,原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感受度。

由於我們這次用的是HT胎,是沒辦法感受到雪地胎那種暢快的。我們全程感受到的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甚至平路都怕滑到溝裡,還有兩次,習慣性地踩了下剎車,等明白過來,車已經橫在路面上了……至於陷車、打滑那種無力感,就更別提了。那一輛輛裝著雪地胎的車呼嘯而過,我們爬得小心翼翼,確實是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啊

[捂臉][捂臉][捂臉]

價效比。

我觀察了一下當地車上的雪地胎,有我熟悉的大品牌的,更多的品牌是我沒見過的。大品牌自然應該是好的,不過那高大上的價格,也是導致價效比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咋會有這麼多沒見過的品牌?莫非是專門生產雪地胎的?請教了一下當地人,得到的答案是:

雪地胎啥牌子都有,價格差距太大,沒必要非買大品牌的,一般品牌的足夠用了。

我上網上了一下,品牌確實不少,價格從1000多到200多,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再進一步關注研究了一下,發現國產品牌的雪地胎口碑、質量都不錯,而價格是進口大品牌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四條雪地胎1000多元,可以用3~5年,價效比這個攔路虎一下子就解決了。再說,冬季一般家用車跑的里程就不多,雪地胎容易磨損也不會太厲害,而換來的是更多的安全,也是划算的。

安全性。

開車的人都知道,輪胎和剎車是絕對不能含糊的。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國產輪胎和進口輪胎價格這麼懸殊,質量行嗎?經過反覆考量,結論是:沒問題。咱就不討論產品質量管理問題了,國家允許生產銷售的產品,也不是小作坊弄出來的,質量達標是不用質疑的。大家疑慮最大的就會不會出現爆胎這種極端情況。在一般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爆胎的一大原因是輪胎髮熱,導致胎壓過高,而冬季的低氣溫,是不大會出現這種情況的。那麼多車裝的都是國產雪地胎,就很能說明問題了,要知道他們是年年都要換雪地胎、一換就是一冬天的。

我選的是300多元的國產雪地胎,每年平均幾百元的成本,換來的是四季旅行的樂趣和冬季駕駛的安全性,我覺得還是比較划算的!

二、最最糾結的事:防滑鏈,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一)用與不用的糾結和短命的初體驗

對於防滑鏈,我和同行的老哥都是純空白,誰也沒用過,請4S店的師傅幫忙推薦買了一套,鐵鏈子、布綁帶,看上去質量還不錯,就是下面這種的。

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避不開的話題,來自壩上親身體驗的乾貨

到了烏蘭布統,和當地人交流了一下,他們說HT胎+防滑鏈也可以,可我總感覺表情有點怪怪的。我當時不明白是咋回事,但除了路上一輛北京的小車外,我確實沒見到一輛裝防滑鏈的車。

到烏蘭布統的第2天,我們就裝好防滑鏈,開啟了雪野之旅。還真別說,裝上防滑鏈在雪原上感覺真不錯,車不像以前那麼滑了,心裡踏實了不少。可好景不長,不可能總在雪原上跑吧,一回到公路上就出問題了:裝著防滑鏈的車跑在公路上,“咯噔咯噔”得讓人難受,車速到了30公里,就感覺人和車都要受不了了,降到20公里,勉強還能承受,可這速度,在動轍幾十公里的烏蘭布統,咋跑啊?去趟蛤蟆壩,怕是路上得3個小時[暈]。想把它拆掉,可沒半小時、一小時是搞不定的,手得凍僵好幾輪兒才能弄完,而且上公路就拆、下公路就裝?這還不夠折騰的呢。

大家一定不要忽視拆裝作業的痛苦程度,需要用防滑鏈的地方,那溫度……[捂臉][捂臉][捂臉]

不裝防滑鏈太滑,裝防滑鏈太折騰,我們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弄了。好在,這個問題當天下午就

“被”解決

了,解決辦法是我們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

防滑鏈崩斷了。

下午我們去穿越東溝,好在距東溝公路不長,“咯噔”了時間不長就進了雪原。第一次來銀裝素裹的東溝,感覺還真的不錯,雖然經歷了一次陷車,好在及時自救脫困,問題出在了離盤龍峽谷不遠的一座山坡上。

那個山坡不僅垂直坡度大,而且還

有斜度

,路上全是很硬、很滑的冰雪。我開著車一直擔心車會不會滑出路面,滑下斜著的山坡。快到山頂的時候,聽到左前輪發出很大的聲響,好像是什麼東西斷了,但當時的坡度和斜度,我們不敢把車停下來,等勉強上到坡頂停車一看,四條防滑鏈全部崩斷了。我們分析是

斜坡橫向受力,導致綁帶斷掉的

(二)防滑鏈使用定位

沒了防滑鏈的我們,似乎是在裸奔,HT胎在冰雪路面上太缺乏安全感了。所以,我和同行的老哥一直都在研究防滑鏈的問題。最終,我們感覺把這事兒琢磨明白了:

防滑鏈應該備。

在雪原上行車,有些坡度還是比較大了,特別是壓實成冰的路面(比如高山埡口),即便是雪地胎,也會因為坡度太大、冰面太滑而難以從容應對,所以,冬季出行,車上備一套防滑鏈,以應不時之需,還是很有必要的。

防滑鏈不能一直用。

究竟應該何時使用防滑鏈,從防滑鏈的宣傳上我們看到了答案:應急、脫困。以前見到過川藏線上的司機,上山快到埡口時,把防滑鏈裝上,等過了埡口冰雪路面,就把防滑鏈拆下來。想想我們真的是小白,怕是沒人你我們這麼一直裝著防滑鏈跑吧[捂臉]。公路是硬的、鐵鏈也是硬的、輪胎是軟的,噪音、車速、油耗都不是主要的,萬一把輪胎傷到可就得不償失了。

買更合適的防滑鏈。

這次不夠成功的使用體驗,讓我們明白了一些防滑鏈選擇的關鍵,那就是

堅固性和易用性如何兼顧

。最堅固的當然就是老式全金屬的防滑鏈,但拆裝很麻煩,還要用千斤頂把車頂起來才成。現在綁帶設計的拆裝方便,防滑效果也不錯,只是綁帶的堅固程度是個短板,容易斷。經過權衡,我選擇了三條綁帶設計的全包裹防滑鏈,這樣就能更好地兼顧了,而且應該能夠避免損傷輪胎。至於效果怎麼樣,等去烏蘭布統再去檢驗吧

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避不開的話題,來自壩上親身體驗的乾貨

除了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還有些小裝備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陷車自救脫困,那可是萬萬離不開的。比如:

脫困鏈、長柄鐵鍬、千斤頂、充氣泵等

。這些小東西平時不起眼,一旦陷了車,就有大用處了。一篇文章說完太長了,下篇再分享這些小東西吧。

雪地胎和防滑鏈,冰雪自駕避不開的話題,來自壩上親身體驗的乾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