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從城市到海邊,再從海邊到叢林,到處都是奇妙的景觀,造物主為何偏愛南半球這片大陸?此時,正身處南半球極盡至美景色中的我,回過頭來想想當初決定來澳大利亞自駕遊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從國內飛往澳洲的航班於清晨時分準時抵達了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此時的澳洲正值秋末冬初,悉尼的日夜溫差在9~20攝氏度之間,冷風拂面,體感舒適。我抬頭看看藍天,使勁兒吸了幾口新鮮空氣,再也不用天天祈禱“北京藍”、“APEC藍”了。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到達墨爾本的第二天一早,我們租了一部汽車,開始了澳洲自駕之旅,首站——墨爾本西南方向的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從墨爾本到國家公園的路段也是大多數外國遊客來澳大利亞旅行必會去看的精華觀景路段。這條全長300公里的海濱公路蜿蜒遊走在維多利亞州的南部海岸,沿途風光無限,路面狀況很好,只是彎道很多,不過也算是峰迴路轉,一步一景了。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在這條景觀大道上自駕遊,遊客總能看到不少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紀念雕塑。有趣的是,澳大利亞並非“一戰”的參戰國,但戰後的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成員國,被迫接收了大約四五萬名退役士兵。因當時澳洲整體屬於經濟低迷時期,社會失業率高企。政府迫於無奈,決定組織這批退役士兵開荒築路,以此增加更多的工作機會。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從1919年開始,這條從墨爾本起,經吉朗市到坎貝爾港國家公園的近300公里長沿海公路正式開建。經過數萬退役士兵的共同努力,13年後這條海濱公路正式落成通車。公路建成後需要一個足夠有氣勢的名字,於是澳大利亞政府透過向社會有償徵集公路名稱的方式,最終採用了“Great Ocean Road”(大洋路)之名。當地的華人朋友介紹說,當時的澳洲人普遍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稱為“Great War”,而這條公路恰好由“一戰”退役士兵所建,被命名為“Great Ocean Road”也在情理之中。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我們的座駕雖不是什麼大牌豪車,但也很爭氣,順利應付了大洋路上所有的彎道挑戰,輕鬆載著我們來到了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公園大門敞開著,附近也沒有看到景區工作人員。公園裡的路不寬,所以我們把車停在了大門口,步行入園參觀(後來一直沒有遇到檢票人員,不知這算不算是逃票?)。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可能很多人知道,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但它的自然資源並不貧乏。比如,沿著澳洲大陸的四面八方,尤其是沿海區域的土地十分肥沃,花卉植被也極其茂盛,因此孕育了許多有袋類動物、鴕鳥和國寶考拉等本土物種,其中大約80%的野生動物都是澳洲特產。為了保護這些綠色自然生態區,澳洲政府在過去100年間先後建立了大約600多處國家公園,受保護的土地佔國土總面積的3%。從這一點看,澳大利亞人的意識在世界上還是比較超前的。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我們所在的坎貝爾港國家公園並非以本土動物或珍稀植物取勝,名氣在澳洲來說也不大,但其亮點在於濱海風光和壯觀的岩石峰柱景觀。雖然公園並不出名,但如果說起裡面的一組景觀,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或看到過照片——十二門徒石(或稱十二使徒巖)。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坎貝爾港國家公園裡有灌木叢生的小路一直通向懸崖邊,道路從盡頭又轉入懸空峭壁的木棧道上。說實話,這段路走起來有點小驚險。我們過了一個山崖的轉角,“十二門徒巖”驚現眼前!——在南太平洋波瀾壯闊的海面上,一組聳立在水上幾十米高的砂岩石柱散落其中。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十二門徒巖”屬於數百萬年間經長期風化、水侵形成的十二座形態各異的斷壁礁石。細看之下猶如耶穌的十二使徒,所以當地人就以“聖經故事”裡的十二使徒為其命名。可惜“12門徒”在海浪經年累月的衝擊下,5座已經崩塌,如今僅剩7個了。

自駕澳大利亞著名觀景公路,探訪南半球第一勝景“十二門徒巖”

我們繞過一處懸崖,繼續沿著木棧道前行,不遠處隱約可見洛克阿德峽谷。在那碧綠澄澈的海水環繞著的峽灣之外,是一段暗流湧動的水域。據說在近40多年的時間裡,總共有超過80艘大大小小的船隻在此水域失事沉沒。傳說那些在事故中死去的人,靈魂並未消失,還常常彙集在十二門徒巖的上空……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希望那些逝去的生靈都能早日安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