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被“遺忘”的底盤——“丈量”現實與實現的距離

幾天前,小鵬汽車釋出了自己的第六代飛行汽車,並表示爭取在2024年實現量產。儘管對於這個全球已有超200家公司參與的領域來說,小鵬汽車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但作為國內汽車新勢力的代表企業,小鵬對“上天”的執著,卻引發了不少的爭議。

單就這件事而言,資本市場想必喜聞樂見,普通消費者也被這種出行方式帶入了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未來世界裡,但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冷靜且理智的判斷或許更加重要,畢竟,汽車還遠沒有到達那麼科幻的地步。

被“遺忘”的底盤——“丈量”現實與實現的距離

汽車工業發展百年,人們從未喪失對這種出行工具在未來形態的暢想,尤其是在智慧駕駛概念大行其道的當下,消費者也更加重視汽車上被加持的科技屬性。根據J。D。 Power最新發布的2021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顯示,在未來半年內有購車意向的人群中,近四分之一的消費者將智慧化體驗作為最重要的購車決策因素。在此背景下,汽車企業似乎也被這股浪潮反推進一個“科技怪圈”,言必稱“輔助駕駛”和“人機互動”,而汽車本身的工業屬性卻被逐漸“邊緣化”。

汽車的本質變了嗎?或者說,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下,汽車的工業屬性改變了嗎?

帶著這樣的問題,寰球汽車採訪了多位汽車行業及企業技術專家,他們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儘管多輪的能源更迭,已經使如今的汽車不復當年的樣子,但汽車作為出行工具的根本屬性並未改變;也就是說,所謂的“軟體定義汽車”並不是指汽車的本質發生了變化,而是從新的角度詮釋了汽車。

對此,廣汽研究院首席專業總師、車輛動力學專家吳旭亭認為,“軟體定義汽車”的概念之所以盛行,主要是“新汽車”為了區別於傳統汽車硬體占主導地位的情況,對於傳統汽車而言,硬體約佔到車輛90%的價值,而未來汽車的價值中,硬體、軟體可能各佔40%,服務佔20%;軟體加持下的汽車最大特點在於演進、迭代的速度快,在交車後仍然能夠做個性化的更新,做到千車千面、常用長新,而這種新變化更多體現在資訊娛樂、智慧駕駛、互聯等方面,可以提升駕乘體驗和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伴隨著智慧技術的提升和使用場景的多元化,汽車從單的交通工具演進成了移動智慧終端,而汽車在與硬體相關的體驗方面,比如主被動安全性、強度耐久可靠性、經濟性、舒適性、操縱性、穩定性、駕駛性、制動性等,仍然必須做好“硬技術”。

而對於目前新能源汽車崛起、傳統汽車仍占主導地位的汽車產業而言,相當於“汽車之基”的底盤更能明顯的體現出這種“硬技術”的優勢和重要性。

被“遺忘”的底盤——“丈量”現實與實現的距離

然而,現實情況是,外界似乎弱化了目前汽車仍然需要被駕駛操控,而科技是賦能手段的現實,底盤、模組、平臺……那些難以被消費者直接看到的、但卻承載了汽車產品核心技術和價值的部分,被劃入了幕後。

這一點在“新汽車”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但事實上,底盤等“硬體”從來都不是現階段的汽可以被繞過的坎。以純電動汽車為例,其整車結構更加簡單、加速更快,但由於電池重量原因會導致整車重心降低,當車輛的加速效能提升、制動效能不變,而車輛重量發生變化時,就很容易導致車輛效能不協調。在吳旭亭看來,只有“人車合一”、“隨心所欲”的車,才是真正的好車,想到達到此目標,需要車企在底盤方面有大量經驗技術的積累;底盤之於汽車相當於大樓的地基和主體結構,任何預設為底盤技術已經成熟,誰都能做好底盤的想法,就和預設為誰都能把大樓的地基和主體結構做好一樣單純,在智慧汽車時代,一臺好車的各個方面都必須紮實,一個好底盤是必達項,不是選擇項。

據瞭解,近年來國內車企的底盤研發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整車動態乘坐體驗的提升,以及以J。D。 Power衡量的底盤質量的提升,在動態乘坐體驗方面,一些自主品牌已經可以和合資品牌媲美。對此,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表示,目前自主品牌,比如廣汽、吉利、長城、一汽、上汽等,在底盤方面的技術水平已經提升很多,大家比拼的其實就是底盤的調校能力,操穩質感。

而在傳統底盤技術提升的基礎上,國內車企還要同時面對新能源浪潮帶來的底盤革新。據吳旭亭介紹,未來的底盤技術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線控底盤的應用,將使得汽車結構更簡單、可採用更少的元件數量、佈置更容易、重量更輕、行駛經濟性更好、製造更方便、執行更高效,從理論上說,應該也能簡化汽車機械設計,可以降低整體的設計成本,但會大大加強對感測器和控制軟體的需求,線控底盤的應用本身並不會讓汽車變得更好,有新的調校挑戰;第二個變化將是從分散式底盤控制到整合控制的變化,由多個獨立的控制單元整合為底盤域控制器,再進一步整合為中央控制計算機,整合的必要性在於早期獨立發展平行控制,系統複雜,效能難以最最佳化,以及不必要的和昂貴的硬體重複,整合之後可以提高多目標效能。

也就是說,在未來技術的影響下,汽車仍然將面臨如何在新技術下,做到“人車合一”的問題,同時仍然將透過底盤等“硬實力”,體現更好的主被動安全性、強度耐久可靠性、經濟性、舒適性、操縱性、穩定性、駕駛性、制動性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交通和車輛首席技術專家謝鵬鴻表示,所以無論汽車行業未來發展如何,最終還要歸結到造車上去,包括造車新勢力,最終也要回到吸取原來傳統車的經驗,來造出一輛能夠被老百姓所接受喜愛的車,因此底盤仍然會是汽車非常重要的部分,畢竟車輛的安全性、動力性、舒適性都要透過底盤體現。

顯然,無論是“新汽車”還是傳統汽車,那些被“隱藏”的技術是不能被忽視的,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向陽所認為的,“如果說智慧科技是汽車的一條腿,那麼傳統技術,比如底盤,就是汽車的另一條腿,缺一不可”,同樣,對於消費者而言,這些實實在在的硬技術,才是衡量一輛汽車的最清晰的標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