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碳博弈隱藏新能源汽車機遇

碳博弈隱藏新能源汽車機遇

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銷售47。8萬輛,創下有統計以來當期銷量最高值,但市佔率依舊不足10%,且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車型都在虧本銷售。

然而,2021主流汽車國際論壇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堅定地指出:“新能源汽車不會是短暫的風口。”他為何如此篤定?

從全域性觀思考

儘管有汽車大佬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普遍存在投入巨大,產出低於預期”的問題,但中國支援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堅定不移的。

碳博弈隱藏新能源汽車機遇

減碳,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動力。王俠指出:“2021年,‘碳達峰’和‘碳中和’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4月16日,在中法德領導人氣候影片峰會上,國家最高領導人再次做出了中國力爭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在汽車行業,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制定汽車產業實施路線圖,環保部也已經要求各地在6月前全面啟動碳市場交易。未來,減碳的壓力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期推動力。”

碳博弈隱藏新能源汽車機遇

減碳,是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原所長、黨委書記房寧認為:“2030年要‘碳達峰’,2060年要‘碳中和’。時間已經非常緊迫,因此必須要指定清晰的路線圖體現進步的過程。我們的汽車行業肯定要在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當中扮演重要角色,開放股比是一個重要措施。開放就是倒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更快一些,在未來15年內為 ‘碳達峰’做出足夠的貢獻。”

很明顯,把汽車股比放開倒逼產業技術升級,以及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不動搖,放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重新審視,企業負責人自然會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

減碳背後的各國博弈

面對《巴黎氣候協定》,特朗普“退群”拜登“入群”,美國為何搖擺不定?中國又為何向全世界莊嚴承諾減碳目標?

2016年4月22日,美國紐約,170多個國家領導人齊聚紐約聯合國總部,共同簽署氣候變化問題《巴黎協定》,承諾將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範圍之內,被盛讚為一個真正的歷史性壯舉,但特朗普上臺後卻公開提出“退群”。

碳博弈隱藏新能源汽車機遇

很顯然,“碳政治”作為一種新型國際政治已經正式登上了國際舞臺,並深刻的影響著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的國際關係。在減碳問題上,不僅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分歧,而且美國與歐盟也存在矛盾。

專業人士分析稱:“自從氣候談判登上國際舞臺,歐盟憑藉其完善的環境基礎設施,高比例的清潔能源,較低的減排成本以及穩固的民眾支援,一直在減排問題上表現得非常積極,扮演著領導者角色。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則一改奧巴馬政府的積極態度,公開‘退群’。”

歐盟推動減碳,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國發展。專業人士認為:“碳排放反映在生活中,是用了多少化石能源的問題。化石能源代表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對於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來講,工業發展水平代表著人民生活水平。對於中國這個有14億人的人口大國來講,現階段如果提高更多人的生活水平,只能依靠消耗化石能源實現。而限制碳排放,要求碳達峰,就是變相限制中國的發展。”

碳博弈隱藏新能源汽車機遇

減碳的背後,是大國的政治博弈。專業人士分析稱:“一方面,歐盟的工業社會已經發展到很高的程度,人們生活維持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另一方面,歐盟既不產能源,也不把控能源,它們呼籲‘碳中和’對生活沒有影響。除了發展中國家外,美國人碳排放量也很大,限制碳排放美國也會很難受。所以歐盟推動低碳,既能對美國造成影響,又能對中國造成影響。因為歐盟很清楚,地球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中國這麼大的體量想要發展起來,要麼就要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要麼就是有人得降級。零和博弈中,碳排放就是發展權。所以歐盟才會提出碳交易,按照巴黎協定,如果未來碳排放變成交易指標,歐盟會有很多富餘指標,其他國家想發展但指標不夠,就不得不從歐盟購買。從特朗普當年一上臺就退出巴黎協定看出來,歐盟積極主導減碳單純是為了環保嗎?或許沒那麼簡單。”

中國迎來新機遇

如果說20世紀的話語權爭奪是自由、民主、人權的話,那麼,21世紀的話語權爭奪就是氣候、環保和人類的命運。無論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希望在這場博弈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坦白講,氣候問題是發達國家造成的,發展中國家是受害者。去年12月1日在北京釋出的報告《“一帶一路”碳市場機制研究》顯示,從1751年至今,美國累計碳排放量最大,達3759億噸;歐盟次之,為2040億噸。

按理說,不能讓發展中國家放棄發展來應對發達國家造成的氣候變化。可是,為何中國公開承諾減碳?從汽車產業的角度看,中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路徑。

碳博弈隱藏新能源汽車機遇

論壇上,義大利投資促進部門駐華代表聞敏分析稱:“中國汽車保有量是2。8億輛,歐盟保有量也是2。8億輛,但中國新能源汽車佔比已經超過了歐洲市場,有將近5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是歐盟的3倍。同時,歐盟的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最主要的市場導向。另外,歐盟的減碳指標高於中國減碳指標。也就是說,歐盟新能源汽車發展,勢必是全球市場最快的。但恰恰歐盟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和供應鏈沒有中國完整。比如說,電池、電機、電控,電磁干擾抑制等等問題歐洲還沒有提出策略。所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歐盟是客戶與市場,這對於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而言是最大的機遇。”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多元化發展,本質上是推動能源革命。甲醇或將成為替代石油的能源選項,這將給產業帶來新的機遇。據瞭解,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甲醇生產國,是最大的甲醇消費國,還是甲醇的定價國。同時,中國甲醇汽車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甲醇汽車及相關產業的技術標準具有引領性和前瞻性。甲醇的介入,是汽車領域開啟的真正意義上的低碳能源革命。

《選車網》總裁管學軍認為:“‘碳達峰’也好,‘碳中和’也罷,背後折射出來的是產業鏈變革的大格局,結果要體現在製造業轉型升級方面。從表面看,美歐中三大經濟體博弈‘碳達峰’,實質上這背後是各國工業體系的博弈,而甲醇替代石油則為中國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緩衝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