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MINI瀋陽產,“光束”怎麼辦?丨刨根問底2

MINI瀋陽產,“光束”怎麼辦?丨刨根問底2

MINI國產兵分兩路,光束汽車路在何方?

文|王鵬宇

圖|來源網路

香港上市的華晨中國和寶馬官方日前釋出確認訊息,寶馬斥資279。4億元收購前者所持華晨寶馬25%股權計劃,已經於上週完成交割和工商變更,且華晨寶馬合資合同延續到2040年。其實,這一結果在去年底寶馬宣佈在瀋陽追加250億元投資就已經註定。

先是提前拿到合資股比開放的入場券,後是寶馬全球董事長齊普策官宣在瀋陽追加250億人民幣投資……發生在去年底的一系列寶馬大事件,都讓外界管窺到:合資股比“解禁”的2022年,包括寶馬在內的一線跨國車企,都可能醞釀或加速落地大動作。

果不其然,春節剛過就有媒體曝出燃油版MINI將在瀋陽投產的訊息。而截至目前寶馬集團官方並未“闢謠”,結合壹哥此前從瀋陽當地瞭解到的權威資訊顯示,

寶馬將旗下“最大牌的小車”品牌MINI落地瀋陽國產,幾乎是板上釘釘。

如果燃油版MINI已經敲定要在瀋陽投產,那麼在江蘇常熟已經動工興建、預計今年內將竣工投產的長城寶馬合資工廠——光束汽車將如何自處呢?按照既定規劃,總投資額達到51億元的光束汽車,將投產純電版MINI和長城寶馬的全新品牌新能源汽車。

但對照之下,去年底已經做出要在瀋陽增資250億元、今年有望完成25%股權交割的華晨寶馬,顯然在寶馬中國事業的天平上更具現實分量。此次追加投資的背後,隱藏的可能是寶馬親手策劃,關乎重新梳理中國資源的“一大盤棋”。

MINI瀋陽產,“光束”怎麼辦?丨刨根問底2

MINI國產兵分兩路,“光束汽車”路在何方?圍繞寶馬在瀋陽的大手筆增資、配套上馬的MINI燃油車國產,還有不可避免要受到相關戰略調整影響的“光束汽車”的未來,本期《刨根問底》欄目試圖抽絲剝繭解答一二。

提問01:寶馬為何此時“攤牌”,要將燃油版MINI拿到瀋陽國產?

壹哥: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合資股權調整明朗,寶馬要利用中國市場潛能,榨乾燃油車最後一個銅板。有坊間傳聞稱,首款新車有望為國產COUNTRYMAN,燃油版和純電版本(或插電混動版)分別在2024或2025年投產。

寶馬做出這樣的決定,直接原因是去年華晨寶馬的銷量增幅巨大,在晶片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撐起了全球市場的一片天,這加大了寶馬集團對華晨寶馬的信任感。而一旦計劃落地,就會引起寶馬在中國戰略佈局的扭轉,尤其是光束汽車勢必會經受專案業務的部分調整。

不過上述分析和預判僅限個人猜測。

截至目前,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寶馬和長城官方尚未“燃油版MINI瀋陽投產”一事公佈任何訊息。

提問02:華晨寶馬在瀋陽基地追加250億投資,寶馬與長城前期啟動的“光束汽車”是否受此影響?

壹哥:目前看還有待觀察,不過回顧過去幾個月,寶馬在中國市場的“操盤套路”,這種業界的擔心並非多餘。畢竟,當時(2017年)寶馬與長城談判合資時,寶馬增持華晨寶馬股權計劃尚未落定,中國將於2022年放開整車合資股比的政策也並不明朗。

這意味著,對於後續啟動的“光束汽車”專案,就存在監管政策變動和企業戰略調整所帶來的衝擊。

MINI瀋陽產,“光束”怎麼辦?丨刨根問底2

首先是在瀋陽追加投資這件事。許諾下的250億投資並不是個小數目,有資料統計,從2009年算起,寶馬集團在瀋陽的投資總和是640億人民幣。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相當於這一次寶馬又增加了3-5年的投資。

另一邊,寶馬集團在光束汽車專案中的投資,只能參考二者在2018年簽約時公佈的數值:總投資額51億元人民幣,雙方各持50%股份。換算下來,寶馬集團單方付出的投資僅僅為25。5億元,將趕上此次增資金額的十分之一。

兩家合資企業在寶馬心頭的位置孰輕孰重,一目瞭然。但話又說回來,“光束汽車”的前景最大的考驗還是本土化運營,前車之鑑是戴姆勒與比亞迪組建新能源合資公司“騰勢汽車”,如果本土化運營一切順利,不排除“光束汽車”仍然有機會突圍。

提問03:從目前已經公開的情況看,“光束汽車”投產和運營籌備是否順利?

壹哥:光束汽車自身的進展也始終撲朔迷離。按理說,在2020年6月破土動工之後,網路上應該存在生產基地的施工進度等資訊。可是即便翻遍整個網路,釋出日期最近的重點報道還是聚焦在長城與寶馬簽約之初的資訊上。

MINI瀋陽產,“光束”怎麼辦?丨刨根問底2

與此同時,光束汽車在求職網站的招聘資訊顯示,公司整體崗位需求多達188個,涵蓋安全、質檢、裝置維修、電氣工程、鈑金工、打膠工等各個層級,其中有很多崗位需求都是一週內釋出。這意味著,

光束汽車的人員配備尚未達到能夠支撐專案正常運營的程度。

而企查查上顯示的資訊更加證實了這一點。截止去年底,光束汽車有限公司的實際參保人數僅為166人。

MINI瀋陽產,“光束”怎麼辦?丨刨根問底2

此前,長城和寶馬在簽約和工廠奠基時給出的承諾是,建設年標準產能16萬臺,擁有約3000名員工的合資公司,並於2022年建成投產。雖然距離“deadline”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不過參考現狀,很難保證光束汽車的第一款量產車型能夠按時走下生產線。

提問04:成功增持華晨寶馬股權後,寶馬在中國市場的佈局,是否會將在華事業發展的重心堅定放在瀋陽而非常熟?

壹哥:理論上存在這種可能性,當然最明顯的“動機”就是寶馬集團順利拿下了華晨寶馬的主導權。

寶馬和華晨之間的股權變更以後,寶馬是75%的絕對主導,但是和長城的合資企業“光束汽車”就是50%:50%。這個股權結構是合資股比放開前談妥的,當然也是寶馬董事會批准和同意的。按照契約精神,寶馬沒有理由反悔或者違反契約。

但在中國事業發展的重心上,顯然很難阻止寶馬在未來更倚重瀋陽。更何況,

不論是話語權還是硬實力層面,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施展拳腳的空間都更大。

MINI瀋陽產,“光束”怎麼辦?丨刨根問底2

當前,華晨寶馬位於瀋陽的生產基地,已經成為寶馬集團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在2020年最新一次擴充產能之後年產能達到140萬輛,並在當地創造了超過21000個技術崗位,是光束汽車整體規模的7倍。

與此同時,寶馬集團在瀋陽建立了龐大的研發中心,鐵西新廠也完成了符合寶馬集團最新技術和環保標準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首款國產電動車BMW iX3完成了“中國製造、出口全球”的目標,可以說是近在眼前的寶貴資源。

究竟是選擇住進獨立產權的現成“精裝洋房”,還是重新採購磚頭瓦塊和鄰居共同“原地起高樓”,這筆賬寶馬還是算得清的。

MINI瀋陽產,“光束”怎麼辦?丨刨根問底2

提問05:如果只投產MINI純電車型,“光束汽車”未來前景是否值得期待?

壹哥:目前看,“光束汽車”要投產純電版MINI車型已經屬於既定計劃,但下一步是否會投產合資公司研發的自有品牌車型,尚且有待觀察。

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長城寶馬的合作本就是“各有所圖”,長城仰慕的是寶馬的技術和品牌勢能,寶馬最關注的就是中國企業在電動化轉型中的決心,二者的結盟在當時看來無可非議,聯手開拓中國高階純電動車市場的戰略意圖明顯。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前年寶馬集團還在堅定地表達謹慎對待電動化轉型,暫不考慮做純電動平臺。而去年一季度一過,寶馬的戰略就發生了180°轉折,不僅加速推動BMW iX、i4等車型“全球普及”,還堅定地策劃了2025年基於純電動平臺“新世代”車型的方案。

照此推斷,

如果寶馬能憑藉一己之力拓展電動車業務,也許就不需要合作伙伴“搭把手”了,至少在BMW i品牌的運營上,寶馬是要“自力更生”深耕中國市場的。

至於在MINI品牌純電車型的後續匯入上,寶馬完全有可能將同平臺或架構的i系列產品,以技術共享的方式嫁接到光速這個平臺。

但這樣一來,寶馬技術產品貼標MINI就行,至於打造“光束汽車”合資公司自有品牌計劃則顯得可有可無。

而切換到長城汽車的視角,早在光束專案簽約時,光束汽車董事長趙國慶就曾表示,將藉助寶馬集團在全球市場技術經驗和運營實踐經驗實現資源互補。同時就當前的現狀來說,寶馬的技術、銷售和服務網路還可以被當做長城汲取營養的渠道。

MINI瀋陽產,“光束”怎麼辦?丨刨根問底2

另有未經證實的傳聞稱,“光束汽車”第一款車是緊湊型的電動SUV,將懸掛寶馬和光束品牌之外的全新LOGO,且安排在長城的渠道銷售。如果這種猜測屬實,那意味著業界又一個“騰勢”即將破殼而出,至於這一合作模式是否有市場前景,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