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為什麼汽車行業不能像俞敏洪那樣體面一點呢?

最近俞敏洪很火,新東方都成這樣了,股票近期還逆勢漲了一波,他的直播間也漲粉了不少。有人評論說,俞洪敏是個體面的人,當年體面地站起來,如今離開,也是體面的離開。言及於此,想想汽車這個圈子,為什麼看到的盡是些不體面呢?

為什麼汽車行業不能像俞敏洪那樣體面一點呢?

汽車行業有一個絕無僅有的模式,就是主機廠和4S店,是完全分開的兩個財團。開4S店的,都是當地頂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往往也不代理了不止一家品牌。兩大主體合作的背景下,銷售和售後服務環節,同一個車型,就出現了兩個並不統一的責任主體,一旦出問題,兩邊都有機會,有資源,有團隊,去相互踢皮球,並在各種”拖“字訣中,逐漸讓問題模糊化。這一點幾乎可以算作汽車行業不太負責任,不太體面的血統原罪。

為什麼汽車行業不能像俞敏洪那樣體面一點呢?

主機廠和4S店之間的利益糾葛,也在大部分主機廠的長袖善舞中,讓整個行業內耗嚴重。最大的問題,就是主機廠向4S店壓庫存的問題。主機廠的銷售是按照批發數量算,只要車子批發給了4S店了,不管上不上牌,對主機廠而言,就算是銷售完成了。相關人員,該升的官,該有的名譽也就有了。

為什麼汽車行業不能像俞敏洪那樣體面一點呢?

4S店的職業管理團隊也很難,主機廠的銷售返點,廠家促銷支援都跟4S店的批發量相關,為了讓自己的利潤業績表看起來好看,變相的和主機廠綁在一根繩子上,只有拼命的壓庫存。反正車子到了倉庫,也算是資產,雖然融資負債端增加了,只要能平衡返點和廠家各種名義的促銷補貼,這個負債的泡泡就能繼續吹,資產負債表上也就還過得去。

為什麼汽車行業不能像俞敏洪那樣體面一點呢?

批發車的過程中,部分主機廠集團下面,還有相關的金融公司,給各種4S店集團,提供資金融資便利,在金融板塊再賺一筆錢,這筆錢賺得,甚至都不一定需要從財務層面,核算到汽車主機廠這邊。

問題是,這樣一套流程下來,車子都在倉庫裡壓著,根本就沒賣出去。車子在還未到達消費者手裡的時候,就經歷了莫名其妙的一頓風雲詭譎的套利操作,各種體系在當中早就獲得了自己該得到的部分。

為什麼汽車行業不能像俞敏洪那樣體面一點呢?

也就是說,車子在市場上的口碑好不好,消費者體驗好不好,車型賣不賣作,都是後面的事情,該吃到碗裡的人,已經吃到碗裡了。大家覺得,他們還關不關心車子好不好,車子要不要體面地賣出來嗎,大機率不太會。

為什麼汽車行業不能像俞敏洪那樣體面一點呢?

這也就是為什麼行業裡面,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些,陣仗很大的車型和品牌,最後也沒見賣消費者手裡就不了了之。那是因為吃飽一波就撤退,接著去另外山頭的人大有人在。車子只要進到了4S店的倉庫,相關的一大波人早就已經吃飽了。

為什麼汽車行業不能像俞敏洪那樣體面一點呢?

車子真的被人買到手裡了,給車子當保姆,履行責任最快的,主力還是4S店。但是,前面這一波坑下來,4S店不習慣性的擺爛,從人性的角度看,都很奇怪。他們也覺得自己是被壓迫的物件,憑什麼要單獨關照消費者。遇到硬氣點的4S店,單打獨鬥的車主,就更弱勢了。

為什麼汽車行業不能像俞敏洪那樣體面一點呢?

所以一波盤根錯節,責任履行主體不夠統一,消費者口碑利益關聯不明顯,實際上牌銷量責任與受益方團隊關聯不夠直接的情況下,汽車行業想做到體面一點,是難之又難。所以配置欺詐也好,國內外同車型減配也好,各種不體面行為在汽車行業屢見不鮮。

關注我,下一篇與大家分享,為什麼近些年大家感覺車子越來越容易壞了。

易修君車市雜談迴歸啦,歡迎點贊、關注,評論、轉發。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