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青銅與葵花兩小無猜,根本沒有早戀!不信看曹文軒原著

在自媒體時代,不加分析考證就人云亦云,是傻瓜才做的事情。因為網上的資訊太亂了,實在是太亂了。閱讀一部小說,如果帶著先入為主的挑毛病的心態也是不對的。

青銅與葵花兩小無猜,根本沒有早戀!不信看曹文軒原著

看到曹文軒被批評夾帶私貨,我就認真閱讀了他的小說《青銅葵花》。閱讀前提醒自己,忘記作者是誰,只讀故事。手不釋卷地一口氣讀完了全書,有幾處感動到落淚,好久沒讀過這麼優秀的作品了。感謝那些莫名其妙的批評,引起我閱讀的興致。

印象最深刻的是全書沒有一個壞人。

葵花的父親:是著名的藝術家,他用青銅製作的葵花藝術品成為一座城市的標誌建築。他隨五七幹校到了農村,仍然堅持藝術理想。面對葵花的海洋,他畫了許多畫作,坐到船上的時候,遇到龍捲風,為了撈取被風颳到水裡的畫,不慎落水。他在作品中沒有表現出任何對時代的不滿和抱怨,對女兒葵花悉心照顧。至於他給年幼的葵花洗澡時的描寫,應該是父女之間的天倫之樂,和什麼戀童癖八杆子打不著。

青銅:在一次火災中變成了啞巴,但是他聰明善良、誠懇、樂於助人。看到順流而漂的小船上的葵花處於困境,他騎著水牛把葵花救上了岸。為了讓葵花高興,他讓葵花坐在他的肩膀上看馬戲,累得眼前發黑。為了讓葵花有錢拍照片,他做蘆花鞋到集上賣。看到城裡人喜歡蘆花鞋,也不會亂要價,按照正常價格出售。在飢餓中,他套來了野鴨子卻被嘎魚說成是偷家鴨子。青銅找到了那隻走失的鴨子,洗清了自己的冤屈。他做用冰塊做成了項鍊,讓葵花在表演節目時光彩照人。

青銅的父母及奶奶:領養了孤身一人的小葵花,擔心自己家裡窮,讓葵花受苦。全家人都把最好的東西讓給葵花。把上學的機會給了葵花,把好看的衣服讓給葵花。奶奶給葵花扇扇子,直到葵花睡著。

大麥村的鄉親和採杏船上的人們:他們都喜歡葵花,善待她,幫助她,愛護她。最初沒有人領養葵花,是因為怕葵花跟著自己受苦。他們太喜歡葵花了,希望富有的人家領養她。採杏船上的大嬸們都疼愛葵花,處處關照,直到葵花回到大麥村與家人團聚。

青銅與葵花兩小無猜,根本沒有早戀!不信看曹文軒原著

村長、幹校的人、市長:他們對葵花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出於私心,而是為了葵花的健康成長。雖然中間有誤解,但都表現出了耐心,透過平等的交流,尊重葵花的選擇。

嘎魚:嘎魚最初表現出了調皮搗蛋,把葵花的小船解開纜繩,讓船順流而漂。後來放任鴨子吃了葵花家的水田裡的茨菰。嘎魚不愛學習,捱了父母不少訓斥。但是,經歷過冤枉青銅偷鴨子這件事,嘎魚有了轉變。他給病中的青銅奶奶送來一對鴨子,說是可用來滋補身體,應該是得到嘎魚爸的授意和教導。得知城裡人要把葵花接走,嘎魚給葵花和青銅提供藏身的地方,給他們通風報信。可見,作者曹文軒沒有把嘎魚寫成不可藥救的壞孩子。

看馬戲時與青銅爭奪石滾子的一群大孩子:他們表現出了霸道,把石滾子奪了回去。但是,他們與青銅打架時,面對葵花的攻擊沒有還手,讓著小女生。他們只是把石滾子奪回去就沒有繼續霸凌,站到石滾子上看戲了。而且,他們也有一定的理由,那個石滾子是他們家的,算是“出師有名”。

通篇作品,提到的人物,有名無名的人加起來,大約數十個。沒有一個人是徹頭徹尾的壞人。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人們互相關心,捨己為人,與殘酷的自然條件做鬥爭。人物有情有義,心思細膩,讀起來感人至深。

青銅與葵花兩小無猜,根本沒有早戀!不信看曹文軒原著

對於生活艱苦的政治原因和背景,書中並沒有提及。作為兒童文學,也沒有必要去描述這些。

至於青銅和葵花,都是小孩子,書中只寫到兩個人互相關心,絲毫沒有提及早戀之類的事情。況且兩個孩子年齡那麼小,連第二性徵都沒有出現,如何就扯上了早戀呢?通篇作品,如果把葵花的性別換成小男孩兒,也同樣不影響故事情節的發展。

這本小說寫出了人間的純粹而純潔的溫情,絲毫沒有不潔不雅的雜質。書中的人們都積極樂觀地創造美好的生活,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沒有消極和抱怨。

顯然,從現實主義創作的要求來看,作者曹文軒搞錯了,他不應該把每個人都寫得那麼美好。現實中有惡人,曹文軒的筆法太過寬容與仁慈了。但是,童話不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品,是給兒童閱讀,培養他們對真善美的認識與感悟,這應該是正確的,也是理所當然的。

青銅與葵花兩小無猜,根本沒有早戀!不信看曹文軒原著

至於這本書夠不夠評上“安徒生文學獎”,該不該列入課外讀物,我沒有資格發言,我只能說,這本書對少年兒童沒有害處。書中沒寫到一個惡人的作家,沒有批判任何人的作家,反而被批判,這似乎是不公平的。我只讀了曹文軒的一本小說,其他的馬上閱讀。

我們不能聽風就是雨,不加考察分析就站立場,發言表態。似乎晚些表態就是傻子,就會落後。網路與自媒體越混亂的時候,就越需要冷靜和耐心。謠言會止於智者和知者。如果謠言佔了上風,只能說明智者和知者的數量比例還不夠大。

青銅與葵花兩小無猜,根本沒有早戀!不信看曹文軒原著

我倒是希望有更多的爭議指向曹文軒,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去閱讀他的作品。讀了他的作品,自然會真相大白!

沒有緋聞的名人就不是名人,讓曹文軒的“緋聞”再多些吧!反正事實勝於雄辯,更勝於栽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