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質子交換膜:氟化工產業上的明珠

氫能作為清潔低碳、高熱值、可獲得性強和儲運靈活的綠色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氫能整個產業結構中,質子交換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質子交換膜(PEM)是有機氟化工產業的終端產品,廣泛用於氯鹼、燃料電池、電解水制氫和儲能電池等領域,主要在於其特異性的質子傳遞功能,使得電極反應順利進行。氫燃料電池中,質子交換膜的功能是為質子遷移和傳輸提供通道、分離氣體反應物並阻隔電子和其他離子。質子交換膜是氫燃料電池的核心基礎材料之一,其效能的優劣直接決定著電池的效能和使用壽命。為實現氫燃料電池的高效、穩定工作,要求質子交換膜具有高質子電導率、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高機械強度以及耐久性。

根據聚合物基體的不同,質子交換膜主要分為全氟磺酸質子膜、部分氟化聚合物質子膜和非氟化聚合物質子膜三類,三類質子膜的效能特點總結如圖1所示。在氫燃料電池應用中,全氟磺酸質子膜是最主要的型別。

質子交換膜:氟化工產業上的明珠

圖1 三類質子交換膜效能特點

一、質子交換膜製備工藝

對質子交換膜中質子傳導機理的大量研究結果顯示,質子交換膜中的親水相與水分子結合為質子的傳輸提供通道,而疏水相則決定膜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機械效能,因此對其相分離等微觀結構的調控至關重要。制膜工藝直接影響質子膜的微觀結構,進而決定製品的最終效能,因此它是基礎研究以及產業化研究的重點方向。

1.熔融成膜法

熔融成膜法主要指熔融擠出法,是最早用於製備PFSA質子交換膜的方法。製備過程是將樹脂熔融後透過擠出流延或壓延成膜,經過轉型處理後得到最終產品。這種方法制備的薄膜厚度均勻、效能較好、生產效率高,適合用於批次化生產厚膜,且生產過程中無需使用溶劑,環境友好。熔融擠出法由杜邦公司率先完成商業化生產,蘇威公司的Aquivion系列產品也採用類似工藝,使用的原材料為短側鏈PFSA。

儘管熔融擠出法優點諸多,但侷限性同樣突出。一方面由於工藝特點,熔融擠出法無法用於生產薄膜,無法有效解決PFSA質子膜成本的問題,另一方面,經過擠出成型製成的膜還需進行水解轉型才能得到最終產品,在這一過程中較難保持膜的平整。鑑於上述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以解決,熔融法在質子交換膜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呈現下降趨勢。

質子交換膜:氟化工產業上的明珠

圖2 部分質子交換膜製備工藝

2.溶液成膜法

溶液成膜法是目前科研和商業化產品採用的主流方法。其大致製備過程如下:將聚合物和改性劑等溶解在溶劑中後進行澆鑄或流延,最後經過乾燥脫除溶劑後成膜。溶液成膜法適用於絕大多數樹脂體系,易於實現雜化改性和微觀結構設計,還可用於製備超薄膜,因此備受關注。溶液成膜法根據後段工藝的差別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溶液澆鑄法、溶液流延法和溶膠-凝膠法。

(1)溶液澆鑄法

溶液澆鑄法是直接將聚合物溶液澆鑄在平整模具中,在一定的溫度下使溶劑揮發後成膜。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主要用於實驗室基礎研究和商業化前期配方及工藝最佳化。溶劑體系的選擇是影響溶液澆鑄法質子交換膜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溶劑的揮發過程會影響膜的微觀結構。目前常用的溶解體系主要是一些極性溶劑,包括低沸點醇類、水-醇複合體系、N,N-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有時還會採用高低沸點復配的混合溶劑。

(2)溶液流延法

溶液流延法是溶液澆鑄法的延伸,溶液澆鑄成膜儘管工藝簡單,但不能用於大批次連續化生產,因此目前商業化產品(主要是PFSA質子交換膜)多采用溶液流延法。

溶液流延法可透過卷對卷工藝實現連續化生產,主要包括樹脂溶解轉型、溶液流延、乾燥成膜等多道工序,相比於熔融擠出法,其工序更長、流程較為複雜、溶劑需要進行回收處理,但優勢在於產品效能更佳且膜厚更薄。

(3)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通常用於製備有機-無機複合膜,利用溶膠-凝膠過程來實現無機填料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均勻分散。簡要製備過程如下:將預先製備好的聚合物均質膜溶脹後浸泡在溶解有醇鹽(Si、Ti、Zr等)的小分子溶劑中,透過溶膠-凝膠過程將無機氧化物原位摻雜到膜中得到複合膜。透過這種方式製成的有機-無機複合膜效能一般優於直接溶液共混成膜。膠-凝膠法的侷限性與溶液澆鑄法類似,無法實現薄膜的大批次連續化生產,目前尚未用於商業化產品的生產。

二、質子交換膜在燃料電池中的應用

在氫燃料電池中,氫氣透過氣體擴散層,在陽極催化劑作用下失去電子變成質子,質子在PEM膜上特異性地傳遞到陰極並與氧離子反應生成水分子。在一定的溫度和溼度下,PEM膜只傳遞質子,而氣體分子和其他離子無法透過。

質子交換膜之所以能夠特異性的透過質子,而阻斷氣體分子和其他離子,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聚合物結構:以Nafion膜為例,是四氟乙烯和全氟乙烯基醚磺醯氟(PSVE)的聚合物,其主鏈為高疏水的碳氟結構,為PEM膜提供了優異的化學穩定性和機械穩定性。

質子交換膜:氟化工產業上的明珠

圖3 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Polymers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Advances and Challenges

如圖所示,按照Gierke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設想的經典模型,Nafion膜中的離子群體傾向於形成直徑約為4nm的緻密聚集體即團簇,水分子充滿團簇內部並起到連線團簇中各離子的作用,聚集體透過約 1nm的通道相互連線,用於質子和水分子在膜內的擴散。具體過程為-SO3H中離解出H+參與結合成水,H+離去後-S又透過靜電吸引附近的H+填充空位,由於電池陰極反應會消耗質子,同時在電勢差的推動下,H+在膜內由陽極向陰極移動,並形成電池迴路。

為實現特異性的傳遞和廣泛阻隔的功能,PEM膜需要具備以下效能:

較高的質子傳遞性,電導率一般要求達到0。1s/cm的數量級;

較低的氣體滲透率,以避免氫和氧在電極表面發生反應並造成區域性過熱;

較好的化學穩定性,不易發生降解和失效;

良好的機械穩定性,在幹/溼條件下均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粘彈性,保證長期穩定執行及與催化層的良好結合;

較強的水合作用,避免區域性缺水,影響質子傳導。

三、質子交換膜發展現狀

目前全球從事質子交換膜研究的主要有美國科慕、陶氏、3M公司、戈爾公司,比利時索爾維公司,日本旭硝子玻璃、旭化成,以及我國的東嶽未來氫能、泛亞微透漏等十餘家公司。其中,美國戈爾公司在增強膜方面具有智慧財產權優勢,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戈爾公司的Nafion系列膜,全球市場佔比超過90%,每年出貨量達幾十萬平米。

據全球氫能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質子交換膜設計年產能已超過490萬m2,已投產年產能達110萬m2,其中產能利用率較低,產量規模比較小,產品主要用於下游廠家試驗。此外,2021年國內質子膜需求量為1萬m2左右,其中美國戈爾質子膜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約80%,進口依賴程度較大。

從今年開始,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推廣將進一步加速。預計今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將達到1萬輛左右,國內質子交換膜研發和生產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中長期來看,到2025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將達到10萬輛;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將增加至100萬輛。全球氫能預測,預計2025年中國車用領域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市場規模將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2030年市場規模將在60億元以上。

國家對氫能的政策支援持續加碼,頂層設計落地,氫燃料電池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質子交換膜的開發和研究備受關注。相關研究聚焦於開發厚度薄、耐久性強、環境適應性好的質子交換膜,並且由基礎研究更多轉向產業化研究。目前,全氟磺酸質子交換膜仍然是商業化應用的最優選擇,如何在提升效能的同時降低成本是重點研究方向,其核心壁壘在於原料全氟磺酸樹脂的合成。

在國內,山東東嶽集團是全氟磺酸質子交換膜行業的領軍企業,並且具備批次生產全氟磺酸樹脂材料的能力。現階段,除了東嶽集團,國內還有巨化股份、上海三愛富等少數氟化工企業能生產商用的全氟磺酸樹脂,但尚未形成批次供應的規模。我國質子交換膜企業任重道遠,但在各大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引領下,國內質子交換膜的基礎研究和產業化程序取得長足進步,未來有望進一步縮小差距、實現自主可控。

參考資料

1。全球氫能-《產業縱覽 | 質子交換膜國產化任重道遠!》

2。俞博文。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研究現狀及展望[J]。塑膠工業,2021,49(09):6-10+90。

3。中金點睛-《新能源材料系列:質子交換膜——受益氫能發展的氟化工明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