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化書:爭鬥與陰謀的緣起——愛與惡之人為分別

在道家看來,人之先天心性,其實是清靜無染的,只是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受到外境的沾染,才會由原先之清靜變成不清靜。

而人之所以需要修道,就是為了拋開一切人為之干預,糾正自身之言行以及起心動念,使之契合於道之法則,最終重歸於清靜無染之先天清靜。

進一步的說,能夠重歸於清靜無染之先天心性的人,自然就可以擺脫外在一切以及自身之情緒的牽引與影響,從而不會像普通人那些有各種爭鬥與陰謀。

甚至可以說,能夠重歸於清靜無染之先天心性的人,正是由於可以拋開一切人為之分別,故而不會有爭鬥與陰謀。

化書:爭鬥與陰謀的緣起——愛與惡之人為分別

古之聖人圖

由此可見,人與人之間的爭鬥與陰謀之緣起,歸根結底,其實源於愛與惡的人為分別。

何以見得?

我們繼續看《化書》中的原文,即:

“養馬者主,而牧之者親;養子者母,而乳之者親。君臣非所比,而比之者祿也;子母非所愛,而愛之者哺也。駑馬本無知,嬰兒本無機,而知由此始,機由此起。所以有愛惡,所以有彼此,所以稔鬥爭而蓄奸詭”

在這段話中,作者講一般來說,養馬之人是馬的主人,但牧馬的人與馬似乎與馬更親近;生養孩子的人是母親,但孩子卻往往與那些乳母更為親近。

故而大臣聽從君王的命令並非是由於別的什麼原因,則是由於君主給與大臣的待遇;孩子之所以愛母親,並非由於什麼別的原因,而是由於母親的哺乳。柔弱的馬對人本來就沒有感覺,嬰兒本來就沒有機謀變化之心,而馬對於人的感覺卻由此而生,嬰兒的機心亦由此而起。

所以,有了愛與惡的分別,至於有了彼此的分別,最終讓人與人之間的爭鬥不斷,各種陰謀詭計亦在不斷積累。

化書:爭鬥與陰謀的緣起——愛與惡之人為分別

古之聖人圖

由此可見,爭鬥與陰謀之所以緣起於愛與惡的人為分別,至少有以下兩個原因,即:

一、有愛與惡的人為分別,才會有因搶奪而發生之爭鬥與陰謀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若是對於任何人與事完全沒有愛惡之分別,那麼,自然就可以一視同仁,沒有爭鬥,更沒有陰謀了。

反之,人一旦有了愛與惡之分別,就會有了取捨與分別,以至於牽引出各種爭鬥與陰謀。

更何況人性中原本就具有“趨利避害”的底色,故而有會因愛與惡而爭鬥,甚至陰謀不斷,這幾乎是一種必然——除非你能像道家所講的聖人那樣,可以拋開一切人為之分別,擺脫外在一切以及自身情緒的牽引與影響,那就另當別論。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爭鬥與陰謀的緣起,其實正是愛與惡的人為分別。

二、爭鬥與陰謀,本身愛與惡之取捨牽引出來的產物

如上所說,人與人之間之所以爭鬥不斷、陰謀不斷,說到底,皆源於有愛與惡之分別。

甚至可以說,爭鬥與陰謀,本身愛與惡之取捨牽引出來的產物。

化書:爭鬥與陰謀的緣起——愛與惡之人為分別

古之聖人圖

進一步的說,人內心有愛,就是指人有欲求,而有欲求,自然會想方設法去索取,索取不了,於是就會有爭鬥與陰謀。而內心有惡,即不喜歡的東西,自然就會想辦法躲避了,若是無法躲避,那就必然會出現爭鬥與陰謀了。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些內容,其實正是《化書》中講爭鬥與陰謀的緣起,其實是愛與惡之人為分別的真正原因。

本文來自問過藍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