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致敬經典水滸傳,評金聖嘆

題記:嶺西木白,傾情奉獻,懷舊經典名著。

致敬經典水滸傳,評金聖嘆

金聖嘆

水滸傳原著,有100回,120回,或71回版本之爭,或歷史原因造就的大眾心中理所當然的金聖嘆刪改流傳70回版之說,自小說問世起幾百年尤其近代學術界爭論已多,牽涉學術研究,非我等力所能及所能了斷。

對億萬普通讀者而言,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和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合著,或曰前幾十回是施耐庵所著,後幾十回是蕩寇志內容等等,學界研究亦是浩如煙海,林林總總誰是誰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前人已經為我們留下了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精神財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讀者,各人自有各人心中的水滸。

而作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和文學批判家金聖嘆,評水滸改水滸,改施耐庵作品,爭議也頗多,因時代背景下,或囿於封建文人士大夫複雜矛盾的思想侷限性,從而依據個人價值觀,即反對農民起義,但又同情官逼民反下的梁山眾好漢,刪改了施耐庵作品,甚至篡改偏離了原施耐庵作品主題。但,最終作品流行紮根大眾,推廣作品為不朽的流行經典,光耀後世之文學名著,金聖嘆功不可沒。

初識金聖嘆,我小學的時候,80年代的一期的故事會,內容精彩,有金聖嘆軼事。清初文廟案,清朝廷大動干戈,以徹底剷除遍佈江南的文人結社,明殘餘勢力,金聖嘆等人身陷身陷囹圄,最後成為無辜的政治犧牲品。行刑那天,少不了金聖嘆的家人刑場送行,金聖嘆心中難過,但為了安慰孩子,留下對聯:“蓮子心中苦,梨兒腹中酸。劊子手刀起頭落,金聖嘆耳中滾出了兩個紙團,開啟一看一個寫著“好”,另一個寫著“疼”。

“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金聖嘆。清末戊戌變法,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也都是一樣的看淡生死。

史載,金聖嘆:(公元1608-1661年)本姓張,原名採,字若採,明亡以後改名人瑞,聖嘆是他批書時用的筆名,江蘇吳縣人。清順治十八年因哭廟案被殺。

作為後人旁觀者的角度,看名家研討,回顧金聖嘆那個時代。那年那月,滿清入關,有揚州十日,更有嘉定三屠,南方明遺民的困苦生活和低下地位可想而知。作為極具傳統的文人士大夫,切身感受到社會的動亂和百姓的疾苦,同時代的顧炎武,“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金聖嘆一眾文人,難免憤世疾俗、關心時事,而其個人原因又自覺浮生若夢。他同情人民的遭遇,但又反對“犯上作亂”,不準人民自己“出頭”。這一複雜思想貌似在其刪改水滸傳中得以淋漓盡致之體現。

金聖嘆把之前流行的《忠義水滸全傳》一些內容刪改,作品內容在梁山聚義後結束,抹去了宋江招安投降隨後打方臘的歷史,使水滸的主題、框架結構和人物形象都煥然一新,成為後世最流行的一個版本。

表面看,金聖嘆的基本立場是反對人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但這何不是其作為封建文人的不可為、不能為之無奈,一如曹公寫紅樓,通篇的隱喻方能使得基本的作品問世生存權得以維持,否則,前有車後有轍,再來一場焚書坑儒的運動不是不可能的。

為維護鞏固滿清統治,清初的剃頭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人命關天。文字獄羅列罪名,一樣關乎生死。文字獄案中,怨死的呂留良,作家梁羽生在《江湖女俠》為我們再現了其後人呂四娘不滿清廷,為父報仇的反抗篇章。

林沖感嘆自己被高俅陷害得有家難奔,有國難投,不得不上梁山落草,金聖嘆批道:“一字一哭,一哭一血,至今如聞其聲。”金聖嘆對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是抱有同情和好感的。對武松也可謂是推崇備至。武松武藝高強,豪爽,愛憎分明,醉打蔣門神,性格豪爽,為了復仇,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一家,大開殺戒,或曰濫殺無辜,但在金聖嘆眼裡也是瑕不掩瑜。

他雖然貌似在根本立場上對人民起義持反對態度,但又時常情不自禁地對水滸英雄的反抗言行表示讚揚。宋江被捕下獄,李逵說:“吟了反詩,打甚鳥緊,萬千謀反的,倒做了大官!”金聖嘆批道:“駭人語!快絕,快絕!”這些大膽的言論,對於一個封建文人來說,已經十分難能可貴。

老爺生長在江邊,不愛交遊只愛錢。昨夜華光來趁我,臨行奪下一金磚!——金聖嘆版本。老爺生長在江邊,不怕官司不怕天。昨夜華光來趁我,臨行奪下一金磚!——原本。金聖嘆這種改動把原文裡面張橫那種不怕天地,不怕官府的造反精神篡改成了一幅貪婪而且醜惡的嘴臉。

筆者看來,明末清初,社會動盪,在清廷壓榨下,難不成還敢明目張膽白紙黑字,公開宣揚“天不怕地不怕”,說什麼反清復明?

金聖嘆刪改施耐庵作品,無論如何,清廷高壓統治下,其無意抹除“官逼民反”、“破國亡家”,這一主題。

後人翻閱經典金聖嘆版傳世經典水滸傳,依然仰望星空,滿眼的是原作者施耐庵暴露黑暗、批判現實的創作光芒,似星辰大海般煜煜生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