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學道還是學佛?僧肇的人生抉擇

現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

這句話顯然有點偏見。不管是和尚還是道士,總有德高望重的大師和師門敗類,不能不加分別就一篙子打倒一船人。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佛、道都深入學習過的大師——僧肇大師。

出身

公元384年,也就是東晉太元九年,前秦建元二十年。當時,東晉朝廷偏安一隅,北方處於前秦的統治下,戰爭頻仍,民不聊生。

就在這樣的亂世,僧肇大師出生了。他本姓張,住在長安(當時叫京兆)地區,也就是現在的陝西西安附近。

雖然出生在國都,但他家裡條件實在困難。為了餬口,他的第一個職業是給別人抄書。透過這個職業,他也得以遍覽群經。

愛好《老》《莊》

在抄書的過程裡,大師被老莊道家思想折服。這當然和魏晉時期何晏、王弼提倡玄學有關。僧肇大師,當然這時他還沒出家,姑且就叫他張先生。

這位張先生特別喜歡道家思想,沒日沒夜的讀書思索,認為老莊說的都是真理,是大道。

那一段時間,他經常和別人辯論,都是用老莊的思想,別人總是說不過他。

這足以看出他有多聰明。也正是因為他這麼聰明,逐漸導致他對老莊產生了懷疑。

張先生讀《老子》,經常感嘆說:語言簡練,說理透徹。但美中不足的是書中最後的歸趣不能讓人信服。

在老莊一派看來,世界的根源是混沌的“道”,它沒有形狀、聲音、氣味等規定性,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受這個道支配的,從道里產生出來的。

但張先生卻認為,你說的這個東西沒有任何規定性,誰也看不到,也沒辦法認識,那又憑什麼說它一定存在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很長時間。

出家

直到後來,張先生偶然間得到了一本書,叫《維摩詰所說經》。

這本書是鳩摩羅什翻譯的,是大乘佛教的經典之一。張先生和佛就此結緣。

但是這本書晦澀難懂,說理深奧,就是張先生這樣天資聰穎的人,也不能讀懂。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在研讀這本書。

不知多久,他又一遍讀完《維摩詰所說經》之後,終於明白了經中說的大道理,張先生感嘆它說理透徹,而且彌補了老莊道家的不足之處,但對於經書中還有很多地方不能完全理解。於是他萌生了出家的想法。

那一年,他17歲。

他聽說鳩摩羅什大師在涼州(今天的甘肅省武威市附近)主持講經,就動身前往。

在涼州他順利的拜鳩摩羅什為師,法號僧肇。他的傳奇人生就此開始。

鳩摩羅什是西域來的佛學大師,以弘揚大乘佛教為己任,他門下弟子眾多,最出名的有四個人: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是道融和僧睿。年紀小的就是道生和僧肇。他們四個人並稱什門四聖。

僧肇自此以後,一直陪伴在鳩摩羅什左右,直到鳩摩羅什大師圓寂。

在鳩摩羅什身邊,僧肇學習了大乘佛教的根本經典。特別是在學習完大般若經之後,根據自己的感受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般若無知論》。鳩摩羅什讀完以後,誇讚他說:你真是秦國境內解讀大乘思想最透徹的人!僧肇的朋友和當時的佛教大師讀了之後,也說:這樣的文章是之前從來不曾有過的。

僧肇的名聲越來越大了,這一年,他23歲。

英年早逝

僧肇大師在寫出《般若無知論》之後,又接連寫出了《不真空論》和《物不遷論》。每寫一篇文章,就引起思想界的一次大的震動。

在鳩摩羅什去世之後,僧肇大師又寫了《涅槃無名論》來紀念自己的老師。

當時的秦王是姚興,他在讀完《涅槃無名論》之後,認為寫得太好了,馬上命人抄寫多份,送到每個皇親國戚的家裡,讓他們都仔細讀。

後來,僧肇大師還寫了《注維摩詰經》《金剛經注》和《寶藏論》。

在所有人都以為僧肇大師將會成為佛教的領頭人的時候,大師卻溘然長逝。

那一年是公元414年,東晉義熙十年,後秦弘始十六年。

僧肇大師這一年31歲。

大師圓寂之後,他的幾篇引起轟動的文章被集合成《肇論》一書。從成書之日起,《肇論》就受到學者的關注,不只佛教內部研究,佛教之外的人也特別關注。影響至今不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