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殲35與空警600密集試飛“趕節點”,誰能第一個入駐“福建”號?

前言

“福建”號航母下水後,其搭載的主要艦載機型——殲35和空警600試飛的強度明顯加大,畢竟“福建”號作為作戰平臺,其舾裝和海試速度是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能具備搭載條件,這就給了殲35和空警600很大的“趕節點”壓力,只能加班加點的試飛,那麼誰能第一個入駐新航母呢?

殲35與空警600密集試飛“趕節點”,誰能第一個入駐“福建”號?

正在趕工試飛的空警600和殲35

先看殲35

殲35是我國第一種艦載四代機,雖然其前身鶻鷹已經透過三個型號進行了近10年的試飛,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但殲35的氣動佈局相對鶻鷹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翼展和機翼面積都增大了,機翼還要進行摺疊,同時在機身截面增加的同時,進氣道兩側還添加了隔艙。至於加強起落架和縱向大梁的強度,機體進行防高溼、高鹽霧、高溫處理這些艦載機的必修課更是不可避免。林林總總的改進措施算下來,殲35空重增加1噸都是最起碼的。更重要的是,它重心和升力中心的分佈都發生了一定變化,氣動特性也會隨之改變,可以說殲35完全是一種新型號。

殲35與空警600密集試飛“趕節點”,誰能第一個入駐“福建”號?

殲35的改動幅度非常大

綜合來看,殲35的試飛面臨以下幾大難點:

一是降落。

彈射能量不足還可以透過減油減彈的方式降低起飛重量,實在不行還能開加力,可降落就不一樣了,難度極大,要不就不叫“刀尖上的舞蹈”了。雖然此前殲35的飛行員已經進行了無數次陸上降落,但真到了著艦這一關還是讓人不禁捏一把汗,F35C不就是直接砸在甲板上了嗎?

殲35與空警600密集試飛“趕節點”,誰能第一個入駐“福建”號?

F35C墜海

二,失速速度實測。

飛機升力由機翼在空氣中的運動產生,也就是說要有氣流流過機翼才能產生升力。當大於一定速度的氣流平滑地流過機翼時,會在機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產生不同的壓力,上下表面的壓力之差就形成了升力。如果飛機的速度不夠,機翼上下表面沒有形成足夠的壓力差,就產生不了足夠的壓力,這種情況叫“失速”。戰鬥機的失速速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直接決定著低速效能,但風洞試驗得出來的理論失速特性還要由殲35透過實踐來驗證一下,以便在確定速度邊界的同時把飛機低速效能的最大潛力挖掘出來。

三,臨界迎角實測。

除了速度外,機翼的迎角,即機翼與氣流方向的夾角也會對機翼的升力產生很大影響。一般來說,迎角越大,機翼所產生的升力也就越大。但是當機翼迎角大於一個臨界值以後,機翼上表面的氣流會發生分離,產生的升力也迅速降低,這同樣被稱為失速。因此,飛機速度過低會失速,超過臨界迎角一樣會失速。殲35同樣要用實機測試來驗證臨界迎角,唯有如此才能把飛機的大迎角效能充分發掘出來。

殲35與空警600密集試飛“趕節點”,誰能第一個入駐“福建”號?

迎角與升力係數的關係

四,低空大表速。

雖然作為五代艦載機,殲35的主要作戰方式是利用自身的隱形優勢進行中高空突防,但在面對反隱形能力較強的對手時,還是要用低空突防這樣的老辦法,而測試低空大表速為的就是儘可能提高飛機的低空突防速度。

以上種種決定了殲35的試飛是一場持久戰,以F35C為例,2010年首飛,直到2019年才開始形成戰鬥力,這還是以F35A和F35B相繼試飛並批次裝備為前提的,而鶻鷹只是搞了幾架樣機。這麼一分析,殲35真得抓緊了,最好是多造幾架原型機,同時飛多個科目,否則保節點的難度還是很大的。

殲35與空警600密集試飛“趕節點”,誰能第一個入駐“福建”號?

F35C經歷了漫長的試飛

再看空警600

空警600同樣是我國第一種艦載固定翼預警機,而放眼全世界,可資借鑑的也只有E-2一個實用型號,雖然有大致的方向,但空警600的試飛挑戰依然嚴峻。

因揹著一個巨大的圓盤形天線罩,空警600的升阻比遠不及殲35,只能透過加大翼展來提高升力,改善低速效能,這就對飛機氣動佈局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只能採取類似4垂尾設計這種簡單粗暴的辦法,阻力和重量也隨之增加。但對空警600來說,重中之重是電子裝置的測試,透過公開資訊,可以發現空警600大機率一步到位,直接採用了類似APY-9的UHF波段八木陣列和有源相控陣的組合天線,很好的解決了作用距離和探測精度之間的矛盾,具備直接對空空導彈進行跨越制導的潛力。

殲35與空警600密集試飛“趕節點”,誰能第一個入駐“福建”號?

空警600的雷達罩與E-2D非常相似

大致來說,空警600面臨以下幾個難點:

一,摺疊機翼。

與一般艦載機的機翼摺疊不同,空警600的翼展非常大,要進行兩次摺疊,如E-2的翼展達24。56 米,遠大於殲15的14。7米,摺疊後仍達8。94米,也就是說,其側機翼被摺疊了7。81米,這個7。81米再加上機翼本身的高度,只能進行向上和向後兩次摺疊才能停放到機庫裡,這就顯著增加了摺疊機構的複雜性,對摺疊轉軸的材料強度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殲35與空警600密集試飛“趕節點”,誰能第一個入駐“福建”號?

空警600與E-2的機翼摺疊

二是電磁相容。

空警600本身的電子裝置高度密集,包括多部雷達、光電之類的感測器,以及負責導航、通訊、電子戰的各個分系統,還包括髮電變電裝置,如此眾多的電子裝置整合到一架小型艦載運輸機上,電磁相容難度可想而知。

三,在實際測試中發現軟硬體存在的問題。

作為航母編隊資訊戰的核心,空警600的各類電子裝置必須具備高度的可靠性,這就要求它們要經受各種環境的考驗,暴露並解決潛在的問題,尤其是資料鏈和電子戰相關軟體存在的BUG,只有在貼近實戰的環境下才有可能被發現。

殲35與空警600試飛的對比

殲35本身的飛行包線比空警600寬廣得多,要在跨音速、超音速、超低空等多種情況下進行測試,而空警600的飛行包線與運7有很大的相似性,除了起降難度較大外,基本上能做到四平八穩的巡航就可以了,這也是用運7改裝的JZY01對空警600進行模擬測試的重要原因。

殲35的航電測試相對簡單,其雷達紅外感測器和座艙裝置與其它國產戰鬥機有很大的通用性,但與空警600相比,殲35多了武器測試,其彈艙活動部門、導彈、炸彈乃至機炮都要進行廣泛測試。與之相反,空警600的航電測試就難多了。

殲35與空警600密集試飛“趕節點”,誰能第一個入駐“福建”號?

空警600與殲35是福建號的主力艦載機

結語

總而言之,對我國來說,空警600和殲35的試飛都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從這個角度來說,其難度要比福建號的舾裝和試航大多了。但要說它們倆哪一個能率先入駐新航母,我覺得應該是空警600,它氣動測試要簡單很多,其航電測試雖然複雜,可這並不耽誤上航母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