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順治:超脫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願稱之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順治:超脫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願稱之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愛新覺羅·皇太極 畫像)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

清王朝的第二領領導人,愛新覺羅·皇太極駕崩了。

由於皇太極同志死得十分倉促,來不及留下遺囑,那麼皇位繼承人的位置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先帝沒指定誰來接班,所以接下來的皇位爭奪賽,人人都有機會參與。

在諸多參賽選手中,最有獲勝希望的,有兩位,一位是皇太極的長子愛新覺羅·豪格,一位是皇太極的十四弟愛新覺羅·多爾袞。

兩位仁兄勢力相均,旗鼓相當,在皇位爭奪賽中相持不下,誰也無法擊敗對方。

按照歷史的規律,出現這種勢均力敵的情況,往往一定要死一個才能收場,但本著我難受你也別想舒服的心態,倆人最終決定,誰也別爭,誰也別搶,這個皇位,咱們讓給別人。

拱手相讓的動機十分簡單,我當不上皇帝,你也別痴心妄想。

於是,豪格和多爾袞在清朝皇室子弟裡挑來挑去,最終選中了皇太極的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

順治:超脫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願稱之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愛新覺羅·豪格 形象)

福臨,也就是順治,初登帝位的時候,只有六歲。

現在,我們能看出豪格和多爾袞的居心了。

他們當然不會大發善心,能心甘情願把皇位讓給順治,而是因為順治年幼,即便是成為皇帝,他們照樣手握大權,視小皇帝為傀儡。

所以,年少登基的順治皇帝,從登上皇位的第一天開始,就生活在一種被控制,被架空的氛圍裡。

大哥豪格穩坐朝堂,當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在國家內政方面替自己發號施令,而叔父多爾袞則手握兵權,馳騁在外,朝廷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由多爾袞獨自決定,自己一句話也摻和不上。

如果只是國家政務自己插不上手的話,順治也許還可以接受,畢竟自己實在是太小了,別說翻越“主少國疑”的這一座大山,他矮小的身形就連紫禁城太和殿的門檻都無法獨自跨過。

但小順治一旦跨過門檻,由朝堂返回後宮之中,他就會發現還有他的母親孝莊太后等著他,讓他學習皇家禮儀,讓他注意帝王體統,教育他為君要有為君的樣子,批評他能力不夠,難以服眾。

這個皇帝當的,實在是太憋屈了。

順治:超脫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願稱之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孝莊太后 畫像)

不過憋屈一直是皇帝的基本特徵,這和人們通常所想象的當皇帝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兒截然不同。

在固有的觀念裡,似乎只要成為皇帝,就可以衝破有關道德和法律的一切約束,簡單來說,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有吃不完的大饅頭,想蘸紅糖蘸紅糖,想蘸白糖蘸白糖。

人們天真地以為,皇帝最為基本的特權,就是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人們想象中的皇帝是自由的,但中國歷史上大約五百位皇帝,他們其中能達到自由的,只有寥寥幾人而已。

西漢武帝劉徹在登基後的前五年時間裡,是一個實打實的傀儡皇帝,權力被皇太后王氏和太皇太后竇氏所把持,大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因為朝堂上有諸多如魏徵這樣的言官和大臣,導致皇帝不得不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免得被臣公們教育。

明朝的帝王,如高皇帝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孝宗朱佑樘,他們每一個都深陷文官政治的泥潭,被御史批評,被文官制約,被強大的政治教條壓的喘不過氣來。

這些歷史上著名的雄主和賢君尚且過得這麼糟心,又何況是順治這種少年天子。

所以總結下來,我們可以發現,當皇帝不僅不是一件大好事兒,反而是一件苦差事兒。

皇帝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皇帝要時刻保持神聖的威儀,皇帝不能有個人愛好,皇帝更不能有個人情感,皇帝有氣要忍著,皇帝有話要憋著,皇帝唯一要做的,就是為國家機器的運轉而奉獻。

不過假使這一切順治皇帝都可以忍受,他唯一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權力。

因為皇帝在失去權力的同時,就意味著失去尊嚴。

不過,對於順治來說,這樣糟心的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

順治:超脫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願稱之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愛新覺羅·多爾袞 畫像)

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豪格獲罪被處死。

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爾袞外出狩獵,騎馬超速結果出了交通事故,從馬上跌了下來,患了重病,不久後病逝。

兩位輔政大臣先後領了便當,多年來一直被桎梏的順治皇帝終於得以親政。

年輕的順治皇帝初登帝位,立刻展示出了他作為英明君主的一面,他重用過漢族官員,打破了重要官職都被滿清貴族壟斷的情況,他施行過招撫政策,對於清王朝境內所殘存的農民起義軍勢力不一味打壓,而是儘可能的進行招安,希望透過和平的方式結束戰爭。

皇帝澄清過吏治,發展過經濟,復興過文化,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兒,實在不失為一代有為之君。

不過,在做完這一切後,順治皇帝忽然橫生出了深深的倦意。

一來,剛剛入主中原的大清王朝尚未站穩腳跟,根基不穩,國家百廢待興,朝政繁忙,奏摺一封接一封,國事一件接一件,儘管順治皇帝十分勤政,但似乎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永無盡頭,總有鋪天蓋地的事情需要皇帝來處理。

二來,童年和少年時代飽嘗擅權之痛的順治對政治的態度原本就是消極的,而自親政之後,皇帝的勤政,對工作的負責,只不過是出於他本人的責任心,而非興趣和自願。

順,為順利,治,為治國,連起來的意思,就是順利治國,一統華夏。

順治:超脫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願稱之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愛新覺羅·福臨 畫像)

他的名字福臨,更有幸福美滿降臨人間的寓意。

可人世間的事,總是幻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表面的光鮮亮麗背後,是順治皇帝無盡的惆悵和失落。

當然,在繁雜無聊的執政生涯中,皇帝也遇到過屬於他的生命的曙光,這道曙光就是董鄂妃。

作為皇帝最喜歡的妃子,皇帝視其為知己,而董鄂妃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同樣在窮極無聊的歲月裡撫慰了皇帝的內心。

不過,這樣的日子總歸是短暫的,在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董鄂妃病逝後,順治皇帝可以說是徹底絕望了。

幼時的失權,成年後無聊的工作,以及愛情世界的崩塌,致使順治皇帝開始對這個殘酷又無情的世界絕望。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

順治:超脫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願稱之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赫舍裡·索尼 形象)

在順治皇帝最後的歲月裡,他接受到了佛學文化的薰陶,曾經一度想要出家為僧,但在孝莊太后和一眾大臣們的規勸下只好作罷,作者小時候看《康熙王朝》,仍對當時影視劇中赫舍裡·索尼死諫皇帝時說過的話歷歷在目:

福臨!福臨!愛新覺羅·福臨!你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吶,大清的開國之君吶!(入主中原後),你身系天下安危,豈能讓那和尚妖言惑眾啊(指順治要出家),你六歲登基,少年親政,刀劈御座,剿滅前明叛軍,光照列祖列宗啊!

這是大臣們對順治一心向佛的惋惜,也是封建帝制時代對皇帝的控制。

順治,冥冥之中,從你出生到你死亡,你就是一個什麼都無法決定的人。

自由,是這位帝王,一生之中最大的奢侈。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中國傳統新年的第七天。

這一天的夜裡,紫禁城爆竹聲聲,煙花盛放,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人們仍然沉浸在除舊迎新的歡樂之中。

當夜,順治皇帝因病暴斃,時年只有二十四歲。

順治:超脫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願稱之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愛新覺羅·玄燁 畫像)

皇帝死後,朝廷頒佈了皇帝生前留下的遺詔,遺詔中除了指定兒子玄燁(即康熙皇帝)即位後,還羅列了自己短短在位的這些年所犯下的罪過,如不尊祖制,重用漢官,尚儒尚佛等等。

遺詔中的內容,幾乎是把順治皇帝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成就全盤否定了。

這樣的前後矛盾,使得作者很難相信這封遺詔是出自皇帝本人,倒像是他的母親孝莊太后對他的責備。

站在統治者的角度,或許孝莊太后並不能理解順治皇帝向化漢族的行為,然而一生曲折的順治皇帝卻能理解當時世界的運轉規律。

他知道,滿清入關後曾經實施過野蠻的征服活動,而這種征服活動從本質上來講,對清王朝的統治是收效甚微的,動輒數以萬計的農民起義時有發生,各地的不安定因素一直不能絕除,這無疑是大清王朝在這片土地上的切膚之痛。

所以,這個年輕的少年天子的身上,時不時地就會流露出征服者的失落,而他個人的孤單寂寥,何嘗不是大清定鼎中原後所付出的歷史代價呢?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順治皇帝在這樣的孤單和寂寥中走完了他自己的一生,而從這種角度來說,他無疑是一個,可憐的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