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最年輕的皇帝,6歲登基,6歲成皇帝,卻被後人抹黑得不可思議

崇德八年(1643)八月二十三日,秋高氣爽,瀋陽盛京皇宮內氣氛不同尋常,諸王貝勒文武大臣皆早早肅立在大政殿。在後面的寢宮內,一個六歲孩童稚氣的臉上有一種與年紀不相符的凝重,他步出寢宮,走入殿內,在諸王貝勒文武大臣跪迎之下,登上了八角金殿上的皇帝寶座。這個六歲的小皇帝便是大清第一位入關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清朝最年輕的皇帝,6歲登基,6歲成皇帝,卻被後人抹黑得不可思議

愛新覺羅·福臨,諡號世祖章皇帝,年號順治,是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正月三十日。關於他的出生,在清宮史料中有一段傳奇的記載,傳說其母孝莊文皇后懷孕時,紅光照身,盤旋如龍形。分娩前夜曾夢見神人抱著一個嬰兒放入自己的腹內,並告知是統一華夏之主。

孩子出生後,滿室紅光,並散發出奇異的香氣,經久不散,孩子的頭髮也不是趴在頭頂上,而是直立著。儘管福臨出生時有很多異兆,但其父皇太極並沒有考慮傳位於這個娃娃。

福臨的繼位應該說是兩大政治集團互相妥協的產物。一個集團是以皇太極十四弟多爾袞為首,另一個以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首,多爾袞集團擁有正白旗合鑲白旗兩旗的精兵,還有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等能征慣戰的實權派將領;豪格集團則掌握兩黃旗的兵力,還有皇太極的親信即蒙古的支援。

清朝最年輕的皇帝,6歲登基,6歲成皇帝,卻被後人抹黑得不可思議

皇太極親領的兩黃旗與多爾袞擁有的兩白旗素有矛盾:原來兩白旗原是努爾哈赤及其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所領的兩黃旗,皇太極繼位後,將之貶為兩白旗,而將自己所領的兩白旗升為兩黃旗,從此這兩大政治集團的競爭與矛盾就一直存在,只不過在皇太極生前尚未激化而已。

皇太極猝然死亡,未留下遺詔,大清的權力結構一夜之間失去平衡,皇位繼承問題就成了皇室權貴的中心議題。這也使原來不太明朗的兩黃旗與兩白旗內部的尖銳矛盾暴露無遺。

皇太極一生共有十一個兒子,按其母的身份,即以崇德五宮后妃、妃、側妃、庶妃的地位分為四個等級:頭等是崇德五宮后妃中的宸妃所生的第八子(早年立為皇儲後早殤)、莊妃所生第九子福臨、貴妃所生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二等為妃烏喇納喇氏所生的長子豪格、二子洛格(早殤)、由元妃所生的第三子洛博會(早殤);其側妃中僅有葉赫納喇氏所生的第五子碩塞;其餘四子為庶妃所生。因此,在皇位繼承問題上,這種等級起到了關鍵作用。

清朝最年輕的皇帝,6歲登基,6歲成皇帝,卻被後人抹黑得不可思議

崇德五宮所生皇子都較為年幼,而長子豪格與崇德五宮所生之子相比,等級稍差,但其有親王的爵位,又多立功,握有相當的軍政實權,所以一開始大臣都密謀預立豪格,並且他們認為“國基未穩,須立長君”,考慮到居五宮貴寵地位的永福宮莊妃之子福臨年幼,而應立豪格為太子。

立皇子為儲,兩黃旗大臣也並非沒有私心。皇太極擁有的兩黃旗大臣不願失去在八旗中的特殊地位,他們極力主張立皇太極之子,藉以維護他們的利益。另一方面,從兩黃旗外具有親王資格的人來看,禮親王代善經過早年與皇太極爭奪帝位的鬥爭,早已心灰意冷,鄭親王濟爾哈朗不是努爾哈赤之子,其他的只有睿親王多爾袞因機巧多謀而屢立戰功,其地位最高,也就成為與皇太極之子爭奪帝位最強有力的對手。

皇太極崩逝後,兩白旗諸王表現十分活躍。阿濟格、多鐸與多爾袞一母同胞,且因地位在多爾袞之下,故共同擁戴多爾袞、阿濟格、多鐸因多爾袞不允,竟長跪不起。

清朝最年輕的皇帝,6歲登基,6歲成皇帝,卻被後人抹黑得不可思議

立君是當時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對於多爾袞來說,兩黃旗的意見不能不予理會。為探聽口風,他與兩黃旗大臣中的主要人物索尼在三官廟對話,得知兩黃旗對於“父死子繼”的原則沒有改變,但未必就堅持要立豪格。這次會談使多爾袞的頭腦更為清醒,也促進了議立嗣君的王大臣會議在召開。

崇德八年八月十四日,議立新君的王大臣會議在崇政殿召開,也就意味著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從諸王大臣中暗中較量,急劇發展到公開進行較量的白熱化階段。

就在當天的黎明時分,會議召開之前,兩黃旗的諸王大臣盟誓於大清門外,命令兩黃旗巴喇兵(護軍)全副武裝,“張弓挾矢,環立宮殿”,以防突然事變的發生。在議政會議上,諸貝勒、大臣各懷心思,心情緊張地列坐在大殿東西兩側。首先索尼和鰲拜明確表示必須立皇帝之子。對於這一點,多爾袞早就知道,他讓諸貝勒發表意見。

由於在之前私下議政中,兩黃旗大臣已商定將豪格立為皇上,豪格本人也自恃有兩黃旗支撐,可穩坐帝位。然而,代善和濟爾哈朗卻不知後來發生的變化以及後宮的插手。因此當資歷最深的代善發言,預立豪格為皇上時,濟爾哈朗也附和這種意見。但出人意料的是,豪格竟然表示自己“德小福淺,非所堪當”。再加上阿濟格、多鐸的強烈反對,最後代善和濟爾哈朗處於被動地位,不得不放棄這一主張。

清朝最年輕的皇帝,6歲登基,6歲成皇帝,卻被後人抹黑得不可思議

豪格主動退出之後,阿濟格、多鐸出面勸說多爾袞即帝位,由於多爾袞很清楚兩黃旗大臣和皇后的意見,遲遲未作回答。不料無能的多鐸竟也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提出假如多爾袞不願登基,則當立他。在看到無人響應的之後,他又提出:“即使不立我,按長幼也當立禮親王。”

老成持重的代善此時已是冷眼旁觀了許久,當然也明白豪格的退出、多爾袞的猶豫是出於什麼原因,於是避重就輕地說:“如果睿親王答應,那是國家和臣民的福氣,要不然呢,應該立皇子,我已經老了,無力擔當這一重任。”

代善與多爾袞素有矛盾,他並非是想立多爾袞,而是因為他看出多爾袞在猶豫,而此時多數大臣搞不清形勢。當代善提醒大家“當立皇子時”,大家才回過神來,猶如是在火上澆了油,兩黃旗大臣再也按捺不住,拔出佩劍出前一步說:“我們的衣食皆來自皇上,皇上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與天一樣大,如果不立皇帝的子嗣為皇上,我們寧願追隨皇上而去。”

清朝最年輕的皇帝,6歲登基,6歲成皇帝,卻被後人抹黑得不可思議

當時的形勢可謂一觸即發,代善退出,緊接著阿濟格也退出。多爾袞一看形勢不利於自己,權衡雙方力量,深知如果一旦兵刃相見,不僅會導致愛新覺羅家族的分裂,也會影響國家的前途,這樣對他沒有任何的好處,於是順水推舟地說:“你們說的話正確,豪格既已讓出帝位,那就應立皇九子,但是皇九子年紀尚小,八旗由我與濟爾哈朗各掌一半,對皇上實行左右輔政,等其年長以後,再將政權歸於皇上。”

至此,兩大集團的政治勢力達到了平衡。一方面,福臨是皇子,是豪格的弟弟,是科爾沁蒙古親王的外孫,豪格集團當不會反對;另一方面,福臨繼位後,以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共掌朝政,這樣的交換也得到了多爾袞集團的認可。

在崇政殿激烈的皇位爭奪中,從表面上看是以豪格為一方,多爾袞為另一方,而到後期由於後宮之主皇后哲哲和莊妃的插手發生了變化,這姑侄二人利用兩白旗強烈反對豪格的情緒和自己崇德五宮后妃的地位,牢牢控制了兩黃旗,使得出身稍低的豪格不得不放棄帝位。從另一方面,她們又聯合代善、濟爾哈朗對多爾袞為首的兩白旗軟硬兼施,迫使他們就範,成功使六歲的福臨名正言順地登基。

清朝最年輕的皇帝,6歲登基,6歲成皇帝,卻被後人抹黑得不可思議

八月二十六日,福臨在大政殿正式宣佈即皇帝位,改元順治,成為清代第三位皇帝,也是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