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邊疆時空」玉時階 | 瑤族進入越南的時間及其分佈

「邊疆時空」玉時階 | 瑤族進入越南的時間及其分佈

玉時階

廣西民族大學瑤學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瑤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案3項、省部級課題7項。自1980年起多次到中國、越南、泰國、寮國、美國的瑤族地區調查,出版瑤學研究著作20本,在國內外發表瑤學研究論文70篇。

摘 要:

越南是除中國之外瑤族人口分佈最多的國家,據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越南有瑤族620538人。世界各國的瑤族都是從中國遷徙去的,而且大部分瑤族是從中國進入越南後才遷徙到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但瑤族什麼時候從中國進入越南,中國與越南的正史及地方誌都沒有記載,中越兩國學術界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從瑤族信歌、祖圖等民間文獻切入,展開探討,認為瑤族進入越南的時間是明代初年。同時,歷史上瑤族遷入越南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從明代初年起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直不斷有瑤族遷入越南。由於瑤族各支系進入越南的時間先後不同,所以,在越南,不同的歷史時期,瑤族的分佈有所不同。

關鍵詞:

瑤族;越南;民族遷徙;瑤族信歌;祖圖

瑤族是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跨境民族。據我國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國共有瑤族2637421人,主要分佈在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江西等省(區)的130多個縣市(自治縣)境內。此外,世界上還有近70萬的瑤族居住在越南、寮國、泰國、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這些瑤族都是從中國遷徙去的。

據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越南有瑤族620538人,是除中國外瑤族人口分佈最多的國家。由於瑤族各支系進入越南的時間先後不同,所以,在越南,不同的歷史時期,瑤族的分佈有所不同。

一、越南瑤族的分佈、稱謂

瑤族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世界民族。除中國外,越南、寮國、泰國、緬甸、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都有瑤族分佈。

據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越南有瑤族620538人,主要分佈在河江、老街、高平、北件、涼山、宣光、安沛、太原、富壽、永福、北江、廣寧、萊州、山羅、和平、清化、義安、富安、嘉來、多樂、林同、平福、同奈等省,這些都是越、中、老邊境的省份。其中人口分佈如下表:

「邊疆時空」玉時階 | 瑤族進入越南的時間及其分佈

上表資料顯示,越南瑤族分佈呈現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在越南的6個省市中,只有23個省市有瑤族居住,其中人口上萬的省市有14個。據越南老街省文化旅遊廳提供的資料,2008年,越南瑤族人口已近800000人,共分佈在34個省市,其中瑤族人口較多的有:河江省約有110000人,老街省約100000人,宣光省約90000人,安沛省約80000人。在老街省,據1999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老街共有瑤族74220人,其人口分佈如下表:

「邊疆時空」玉時階 | 瑤族進入越南的時間及其分佈

上表統計資料顯示,在老街省,老街市的瑤族人口最少,瑤族大多居住在各縣。據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調查,2008年,老街省約有100000瑤族,主要分佈在老街省8個縣市中的466個村寨,縣市所在地很少有瑤族居住。

從越南瑤族的分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不同的歷史時期,瑤族的分佈有所不同。1975年以前,瑤族主要分佈在河江、老街、高平、北件、涼山、宣光、安沛、太原、富壽、永福、北江、廣寧、萊州、山羅、和平、清化、義安17個北部省份,1975年越南全國統一後,特別是20世紀80—90年代後,瑤族逐漸從北向南遷徙,移居到西部地區和東南部各省,分佈於全國的34個省市中。

(2)瑤族主要分佈在北部地區。越南北部地區是與中國接壤的地域,瑤族從中國進入越南後,首先居住在這些地區。據1999年越南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在與中國廣西、雲南交界的北部地區,瑤族分佈人口最多,在與中國接壤的6個省中,河江省有92542人,老街省有74220人,高平省有47218人,諒山省有24407人,廣寧省有47714人,萊州省有39575人,這6個省共有瑤族人口325676人,佔當時越南全國瑤族人口的52。48%強。

(3)瑤族大多分佈在山區,少部分分佈在平壩或河谷地區。越南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區面積佔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三,特別是與中、老接壤的北部、西北部地區,均為山區,加上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民族壓迫、民族歧視及瑤族刀耕火種遊耕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所以,瑤族進入越南後大多分佈在山區,“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如老街省沙巴縣的瑤族大多分佈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區,而廣寧省的瑤族則多分佈在地勢較低的沿海地區。

越南的瑤族自稱很多,據越南學者調查,越南瑤族的自稱主要有“勉”“尤勉”“錢勉”“谷崗勉”“印勉”“標勉”“育門”“金門”等。毛宗武先生等人認為,瑤語中的“勉”“門”是同一個詞的方音異讀,都是“人”的意思,“尤”“育”相當於“瑤”的近音,“標”也是“瑤”的意思,“錢”“金”是“山”的意思,所以“勉”“尤勉”意為“瑤人”,“錢勉”“金門”“育門”意為“山人”,“標勉”意為“山瑤”。“谷崗勉”“印勉”中的“谷崗”“印”的意思不明。中國湖南江華、藍山及廣西羅城的瑤族也自稱“谷崗尤”,其“谷崗”字義亦不可解,尚待研究。從自稱來看,越南瑤族與中國瑤族的自稱大致相同。

越南瑤族的他稱較多,這些他稱都是其他民族對瑤族的稱呼,如大板瑤、小板瑤、錢瑤、角瑤、漆頭瑤、山頭瑤、娥皇瑤、窄褲瑤、白褲瑤、藍靛瑤、青衣瑤、長袍瑤、紅瑤、蘆崗瑤、賀瑤、選瑤、平頭瑤、三島瑤、短褲瑤、掛錢瑤、繡瑤、桂林瑤等。這些他稱的得來有的與經濟生活有關,有的與宗教信仰有關,有的與服飾有關,有的與居住地有關。

關於越南瑤族的稱謂,越南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越南民族學家阮克頌根據語言的特點,將越南瑤族分為勉語方言與標門方言,勉語方言包括大板瑤支系與小板瑤支系,大板瑤支系中主要有紅瑤、窄褲瑤、青畔瑤,小板瑤支系主要有錢瑤。標門方言包括白褲瑤、藍靛瑤。中國廣西民族大學範宏貴教授則根據風俗習慣與服飾,將越南瑤族分為大板瑤、小板瑤、藍靛瑤、白褲瑤4個支系。

大板瑤,因其女子出嫁時頭上要戴用木板作支架的大帽,並用竹枝伸出前方形成兩隻角狀,上罩紅布或挑花頭巾,故稱大板瑤,又稱角瑤。因其女子服飾多用紅色絲線挑繡,故亦稱紅瑤。因其女子褲筒小而窄,又稱窄褲瑤。因其婦女多用蜂蠟梳頭,又稱漆頭瑤。他們中有的人自稱祖先曾在中國廣西桂林居住過,又稱桂林瑤。有的曾在永安省三島居住過,又稱三島瑤。在富壽省娥皇鄉居住過的又叫娥皇瑤。在涼山的叫蘆崗瑤,“蘆崗”,瑤語意為後來的意思,即這部分瑤族是後來才從中國遷徙來的。主要分佈在河江、老街、宣光、高平、安沛、富壽、和平、山羅、永福、清化、北件、太原、廣寧、北江等省。

小板瑤,因其婦女頭戴小木片,外罩頭巾,故名。又因其衣領後面釘有7枚或9枚銅錢,又稱錢瑤或掛錢瑤。主要分佈在和平、富壽、山羅、宣光、河江、高平、北件等省。

藍靛瑤,因其男女均穿藍靛染制的衣服而得名。因其服飾等不同,又有青衣瑤、長袍瑤、選瑤、平頭瑤、山子瑤之他稱。主要分佈在老街、河江、宣光、北件、安沛、萊州、廣寧、北江等省。

白褲瑤,因其女子出嫁時必須穿白褲而得名,在安沛、老街等省又稱賀瑤。主要分佈在安沛、老街、宣光等省。

2008—2010年,我們先後3次到越南老街省調查,據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調查統計,分佈在老街的瑤族主要有紅瑤、藍靛瑤、白褲瑤等3個支系。

紅瑤主要聚居在巴沙縣的同生鄉、斌彥鄉、左腦鄉、版耖鄉、蒙洪鄉、南鵬鄉、A盧鄉、A姆松鄉、尹桑鄉、南岔鄉、鄭祥鄉,沙巴縣的板框鄉、大坪鄉、中疏鄉、左灣鄉、青金鄉、版馮鄉、板胡鄉、青富鄉、南鋼鄉、溪頭鄉、史頒鄉,保勝縣的春交鄉、家富鄉、富潤鄉、曾龍鎮,寶安縣的金山鄉、寶何鄉的狼泵村、上河鄉的谷業村、鞍山鄉的梅村,北河縣的樓試耐鄉、南帝鄉,文磐縣的郎洋鄉、瀋陽鄉、南塔鄉、南建鄉、新尚鄉、明良鄉、南樣鄉、寅塘鄉、山水鄉、新安鄉,勐康縣的南流鄉,老街的左斐鄉。

藍靛瑤主要聚居在寶安縣的龍福鄉、隆慶鄉、春上鄉、春和鄉、新陽鄉、義都鄉、上河鄉、新進鄉、明新鄉、鞍山鄉、寶何鄉、甘坤鄉、電關鄉、金山鄉,保勝縣的板閥鄉、板錦鄉、持光鄉、春光鄉、豐年鄉、豐海鎮,巴沙縣的穀米鄉、板瓜鄉、光金鄉,北河縣的南慶鄉、谷漓鄉、谷樓鄉、板蓋鄉、左谷億鄉、南祿鄉、寶涯鄉,勐康縣的板樓鄉、板蓮鄉、南流鄉、松鍾街鄉、龍扣恁鄉。

白褲瑤主要聚居在保勝縣的山河鄉、山海鄉的郎中村、街路鄉的溪灘村、彩年鄉的溪嵋村,保安縣的甘坤鄉,文磐縣的新安鄉。

二、瑤族從中國遷入越南的時間

越南瑤族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從我國南方遷徙到越南居住的。雖然中國與越南的正史及地方誌都沒有記載,但我們可以從國內外瑤族保留的祖圖、家譜、信歌、宗教經書等民間文獻找到其遷徙的痕跡,得到證明。

瑤族何時遷入越南,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越南的陳國旺先生根據中國《宋史·本紀》的記載,認為瑤族在宋代已進入越南。但經範宏貴教授考證,陳先生的說法缺乏充分的證據,難以成立。越南學者閉曰等認為,瑤族是13世紀越南李朝時期遷入越南的。但因沒有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而不受學術界大多數人的認同。近年來,越南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在安沛省文安縣溪A鄉溪甘村瑤族馮春氏家中搜集到一本《評皇券牒》,該券牒的落款日期為景定元年(1260)十一月一日,並認為“這是一份證明瑤人於13世紀前出現在越南的材料”。

但這本《評皇券牒》是否是宋景定元年的原件,還是後人轉抄的,作者沒有說;或是其先人得到冊封時就立即帶過去的,還是其後人遷徙時帶過去的,都沒有做過考證與交代,僅以該券牒抄寫的落款日期為景定元年就認定瑤族當時就已到越南居住似乎過於草率,難以令人信服。所以說該結論也不足以成立。目前,國內學者大多一致認為,瑤族從中國進入越南的時間應是明代比較符合史實。但因缺乏史料,未能展開論證,是為缺憾。事實上,瑤族在明代進入越南,可以從瑤族保留的祖圖、家譜、信歌等民間文獻得到證實。

據範宏貴教授在廣西荔浦縣茶城鄉盤瑤鄧永樂家見其所藏的《鄧姓族譜》記載:“昔祖來之既從安之,因前朝永樂年間,安南(今越南)外國鬼子大反時,省兵遠調之不及,本省各憲速查瑤山。久聆瑤民果敢盡忠,鄰省近省近府耕山,瑤民調之徵剿,如省府州縣各山坐山過山,瑤民必多廣眾。時值永樂四年(1406),吾太祖奉調,大憲給諭下札,委太太祖統帶瑤丁會同營協兵征剿,而安南鬼子賊匪大敢死之多矣。各憲各營均稱瑤民得力,實力勇敢,盡以兵銀重賞。因此前在之山場窄小人眾,安棲不下,訪擇各山分居,況又糧濟不敷。”也就是說,荔浦盤瑤鄧永樂的祖先在永樂年間曾被徵為瑤丁,奉調進入越南。據老街省瑤族趙禪參家中所藏的《信歌》記載,明代瑤族進入越南後:

引入宣光地裡住,大木枝生各自分。/上元庚戌辛亥歲,飛上大(太)原通化州。/住在白通了化府,連流飛上到高平。/高平府裡注(住)過了,飛洛(落)涼山地裡遊。/去到京(涼)山文蘭(蘭)地,辛亥連洛(著)戊戌年。/黎皇登殿平安住,京(涼)山地裡萬般良。

越南黎朝有前黎朝和後黎朝之分,前黎朝為980—1009年,後黎朝為1428—1788年。該信歌沒有說是前黎朝,或者是後黎朝。如前所述,前黎朝統治時期相當於我國的宋代,似不可能。而後黎朝的建朝時間為1428年,此前的庚戌、辛亥歲應為1370—1371年。緊連下來的首個辛亥年為1431年,而後黎朝統治的首個戊戌年則為1478年。也就是說,這部分可能是14世紀進入越南,即中國的明代初年,故該《信歌》說是“上元庚戌辛亥歲”。據老街省老街市同選鄉黑村瑤族鄧氏敦(女,2011年時72歲)丈夫生前所藏的《信歌》記載,明萬曆年間,廣西大藤峽一帶的瑤民再次起義:

乙卯之後起造反,大滕(藤)縣裡為中心。/為反壓迫各民族,漢童(僮)苗族一戰線。/驚動廣東羅旁縣,湖南府內齊合應。/湖南廣東廣西省,矛嚮明朝齊反抗。/甲申明朝末世了,瑤人散離四路行。/一路貴州南部山,二路六(雲)南南方安,三路越南跤(交)趾地,坐在越南北方山。

明朝末年的甲申年為1644年,也就是說這部分瑤族是16世紀中期的明朝末年離開廣西大藤峽向越南遷徙的。

筆者1989年與姚舜安教授等人在泰國瑤族地區調查時,在難府波縣巴崗鄉巴崗村看到瑤族鄧法情家中保留的祖圖記載說,其祖先鄧祿五娘葬在東京道,管上倫州猛門峒;鄧張妹家先葬在東京道,管上妹順州峒;鄧氏二孃葬在東京道,管上猛清奠邊府寧邊州;盤氏一娘葬在東京道,管上猛清奠邊府寧邊州。該村瑤族鄧法明家中保留的祖圖也記載說,其祖先張妹葬在東京道,管上妹順州嶺;鄧六五郎、盤氏一娘葬在東京道,管入倫州峒;鄧田一郎葬在東京道,管上猛門倫州峒;趙氏六娘葬在東京道,管上猛妹順峒;趙氏六娘葬在東京道,管上猛門倫州峒;鄧願五郎葬在東京道,管上猛妹順峒;鄧氏一娘葬在東京道,管上猛門倫州峒。歷史上,越南瑤族民間有把後黎朝統治時期的河內稱為東京之習俗。由此看來,這部分瑤族應是明代在越南居住過。

瑤族究竟是什麼時候進入越南的,中、越兩國的正史、地方誌都沒有記載,但如從保留在中、越、泰等國瑤族民間的信歌、祖圖等來看,其最早應是在明代初年進入越南。這是我們目前可以看到的比較確鑿的、具體可信的材料。從歷史上瑤族的分佈來看,宋代瑤族主要居住在湖南及兩廣北部山區,明代兩廣始成為瑤族聚居的中心,而遷徙到越南的瑤族最初都是從中國邊境過去的,這也只有明代才開始具備這個條件。

歷史上,瑤族遷入越南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從明代初年起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直不斷有瑤族遷入越南。越南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近幾年在越南宣光、河江、安沛、老街省蒐集到了17份瑤族家譜,其情況如下:

「邊疆時空」玉時階 | 瑤族進入越南的時間及其分佈

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廳長陳友山認為,越南瑤族結婚較早,以20年為一代人較為合適。他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根據其調查資料看,最長的是20代,即400年,也就是說他們大約在1600年左右到越南居住,即中國的明代萬曆年間;最晚的是4代,即80年,也就是說他們大約在1920年左右到越南居住,即中國的民國年間;一般多在10代左右,即200年,也就是說他們大約在1800年左右到越南居住,即中國的清代嘉慶年間。中國境內的民族學調查情況也大致相同。

據廣西泗城府凌雲縣山子瑤寫給思恩府瑤族的“查親訪故古根歌”載:凌雲縣山子瑤祖先“眾在道光壬辰歲(1832),共親分散不相逢……半上雲南開化府,半上廣南地裡安,半落廣東潮州府,半住海南四處山,半上紅泥紅水住,上到交趾住兩年”。該信寫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也就是說這部分瑤族是清代道光年間到越南的,後來又回中國居住。據凌雲縣瑤族李文斌家所藏“一本交趾批筆”載,該支瑤族“辛亥年中越國轉……壬子歲春為天旱……癸丑年秋回上天……開化交趾隔江水,共人過岸右邊山……生意不同泗城府,土堒交趾話不同……光中退朝京城管,不聞何處有妖亂”。

光中即越南西山朝的阮文惠時期(1788—1792),此前的癸丑年為1733年,壬子年為1732年,辛亥年為1731年,而這支瑤族有“辛亥年中越國轉”的記載,說明他們在清代的1731年到了越南。存於雲南河口瑤族自治縣的“漂遙過海歌”載:“清朝又亂不安生,要找好地安居州。一分走上貴州地,二路雲南各落居。三路遊往交趾國,各路安生各路修……我祖交趾遊幾代,進入大潮(朝)住河口。”所謂大朝,是瑤族民間對中國的一種稱呼,這部分瑤族在清朝到越南住了幾代人後,又遷徙回到雲南河口居住。該縣藍靛瑤收藏的“普舌遷徙信歌”載:“道光元年天地動……秋尾交接十月內,接到交趾瑤人信……搬遷行到交趾國。移步人物十月天,初九離粵出家門。牽引妻兒出國外,別了廣西山水林。越過江河州縣府,又過隘門入小朝。”

道光壬午年為1822年,小朝是瑤族對越南的稱呼。這支瑤族在清代道光壬午年去到越南,後來因各種原因又轉回中國雲南河口居住。據廣西民族大學的張有雋、鄧文通先生調查,廣西十萬大山山子瑤中的盤、黃、鄧等姓瑤族,就有不少人遷徙到越南。其時間大多在明清時期。廣西十萬大山平那村的鄧姓瑤族,其祖先從廣東搬到越南,再從越南迴廣西,最後遷到上思定居,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了。寧明縣米埋村山子瑤鄧正貴老人(97歲)說,其先民大約在1840年時從寧明遷到越南廣寧省平遼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才遷回中國,在米埋定居。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越邊境的瑤族一直都有人處於這種跨境遷徙的狀態。

三、遷徙路線

從流傳於瑤族民間的祖圖、信歌、族譜及口傳歷史來看,明清時期瑤族向越南遷徙的路線主要有3條:

1。從湖南、福建向廣東、廣西、越南遷徙

據廣西十萬大山的瑤族族譜記載,其先民原居七賢峒,後到福建,大約在600年前到廣東南雄府,再到肇慶府羅旁山,約在400年前進入廣西博白縣,沿玉林、貴港遷徙,約在200多年前進入十萬大山,部分瑤族則由此跨越國境進入越南。

據筆者在泰國難府難鄉村瑤族馮進周家看到其家珍藏的《祖圖》,其家族遷徙路線如下:

中國廣西平樂府——廣西湖(梧)州府——廣西泗城府——越南奠邊府猛天州——泰國清萊府、南府。

筆者在越南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看到該廳收藏的瑤族《婚姻唱詞》載,其遷徙路線如下:

中國廣東韶州府羅昌縣——廣西——雲南——交趾。

雲南河口瑤族自治縣南溪農場瑤族趙才福珍藏的《祖圖》記載,其祖先趙安一郎於清代乾隆壬戌年(1742)生於廣西,趙金四郎於清代乾隆乙丑年(1765)生於交趾,趙壇二郎於清代嘉慶元年(1796)生於交趾,趙週一郎於清代道光三年(1823)生於雲南金平。也就是說,趙才福的家人是清代乾隆年間從廣西進入越南,清代道光年間又轉回到中國雲南。

2。從廣西進入雲南,再到越南

廣西恭城盤、黃、李、鄧、廖、翟、唐等七姓瑤族傳說,其先民從南京、江西省太和縣遷到湖南道州千家洞居住後,因被官軍所逼,從湖南永明進入廣西,於明武宗年間(1506—1521)到恭城。後來,居住在恭城的部分瑤族在清末又經平樂、象州、柳州、來賓、遷江、田州、百色、雲南等地進入越南。

據筆者在泰國難府難敖村瑤族鄧金貴家看到其家珍藏的《祖圖》,其家族遷徙路線如下:

中國廣西柳州府——廣西平樂府——廣西桂林府——廣西柳州府——廣西泗城府——雲南開化府——越南歸化府——寮國——泰國。

難府巴崗村鄧發情家珍藏的《祖圖》記載其家族遷徙路線如下:

中國廣東——廣西平樂府恭城縣——廣西平樂府永寧州——廣西柳州府羅城縣——廣西柳州府融縣——雲南開化府文山縣——雲南臨安府建水縣——越南東京道管上倫州——越南東京道管上妹順州——越南東京道管上猛清奠邊府寧邊州——暹羅猛童府——暹羅難府。

難府難鄉難村馮進周家珍藏的《祖圖》記載其家族遷徙路線如下:

中國廣西平樂府——廣西道湖州府(疑為梧州)——廣西道泗城府西林縣——越南黎京道奠邊府——越南黎京道興化省——越南黎京道猛天州——暹羅(泰國)清萊府。

難府難鄉拉抱雞村黃金升家珍藏的《祖圖》記載其家族遷徙路線如下:

中國廣東道韶州府樂昌縣——廣西道平樂府昭平縣——廣西道藤縣——貴州道都勻府荔波縣——雲南臨安府建水縣——安南大趙國黎京道歸化府——暹羅猛□府。

鄧法明家珍藏的《祖圖》記載其家族遷徙路線如下:

中國廣東道——廣西道平樂府——廣西道柳州府融縣——廣西道羅城縣——雲南道開化府文山縣——雲南道臨安府建水縣——越南東京道管上猛妹順州嶺——越南東京道管上猛門倫州峒——暹羅猛童府——暹羅難府。

盤承俊家珍藏的《祖圖》記載其家族遷徙路線如下:

中國廣西道泗城府——雲南道廣南府——越南黎京道平安府。

泰國帕夭府鄧富華家珍藏的《祖圖》記載其家族遷徙路線如下:

中國廣西柳州府羅城縣、融縣——廣西柳州府融縣——廣西泗城府——雲南開化府文山縣——越南東京道安西府——越南猛新府——暹羅。

原住中國廣西恭城東鄉的盤瑤,遷到越南洪水洞、萬言衝一帶居住後,寫給廣西金秀長洞鄉桂田村高蘭寨瑤族黃元林的《交趾歌》載,其遷徙去越南的路線是:

中國恭城——廣西平樂府——廣西象州——廣西柳州——廣西來賓——廣西遷江——廣西田州——廣西百色——雲南開化府——雲南河口紅水河——越南。

原住中國廣西恭城瑤族馮朝易遷徙到越南後,寫信回來動員親族遷去越南,並將其去越南時所走過的路線列於其下:

中國廣西平樂府——廣西荔浦縣——廣西象州縣——廣西鹿寨縣——廣西來賓縣——廣西忻城縣——廣西賓陽縣——廣西上林縣——廣西武鳴縣——廣西平果縣——廣西田東縣——廣西田陽縣——廣西百色縣——雲南富寧縣——雲南廣南縣——雲南文山縣——雲南馬關縣——雲南河口縣——越南猛擺。

居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塞勒姆的瑤族鄧明福家中珍藏的《祖宗簿記》也說,其先民先後葬於中國廣西桂林、昭平、恭城、湖南江華、廣東連州、雲南開化府文山、勐臘、越南等地。後來才去美國的。

3。由廣東沿海進入越南

據越南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調查,越南安沛省鎮安縣越強鄉同梅村窄褲瑤趙才同家中珍藏的《鄧氏行》一書記載,該支系瑤族是從廣東坐船進入越南廣寧省,下船登陸,進入太原省,後來才到安沛居住。老街省文盤縣的紅瑤鄧貴會家族也是從廣東坐船進入越南廣寧省,逆河而上進入到老街省文盤縣居住的。據越南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調查,瑤族遷徙到越南的路線很多,路線很複雜,有的從陸路來;有的既走陸路,也走水路;只有窄褲瑤與部分是越海逆河而上,進入越南。

瑤族進入越南的路線雖有3條,但以第一、第二條為主,也就是說主要從廣西、雲南的陸路進入越南,這和瑤族當時的生產方式是相適應的。歷史上,瑤族是個刀耕火種的山地民族,“吃過一山,又過一山”。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在他們先民的眼中,國界或邊境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正如由寮國逃難到泰國後又移民美國的瑤族大衛·特·李說,他們的先民在二三個世紀以來不斷地從中國遷到東南亞的高地,他們中的許多人當時在不知不覺中跨越了中國的國界,分別進入寮國和越南。瑤族學者黃鈺先生也認為,瑤族作為一個山地民族,拋開中越兩國廣闊毗連地帶而尋水路遷徙,從民族習俗與經濟條件來看都屬不可能的,瑤族進入越南的路線,只有極少數是從水路進入越南,絕大多數是以陸路為主。

結語

由於歷史上的原因,瑤族究竟是什麼時候從中國進入越南,中國與越南的正史及地方誌都沒有記載,中越兩國學術界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其遷徙路線、分佈地區也不太清晰。本文透過在中越兩國瑤族地區的田野調查,從流傳於瑤族民間的祖圖、信歌、族譜及口傳歷史切入研究,認為瑤族進入越南的時間最早應是明代初年。我們認為,這是比較合符客觀實際的。同時,歷史上瑤族遷入越南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從明代初年起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一直不斷有瑤族遷入越南。瑤族進入越南後,最初主要分佈在與中國接壤的北部地區,後來才逐漸從北向南遷徙,移居到西部地區和東南部各省,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佈格局。

致謝:在越南調查過程中,得到越南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沙巴縣大坪鄉政府、保勝縣政府等單位,以及老街省文化體育旅遊廳廳長陳友山博士、工作人員楊俊義、阮氏明秀、範妙香、阮小虹,撒祥村瑤族同胞的大力支援與幫助;廣西民族大學王柏中教授、胡牧君教授、滕成達副教授、盤美花講師參加了本課題調查,謹致謝意。

【注】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1期。為方便手機閱讀,註釋及參考文獻從略。

責編:李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