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眾所周知,《追魚》是越劇著名錶演藝術家王文娟、徐玉蘭主演的一部神話劇,1958年被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成同名電影上映後,即以其曲折離奇的情節、精彩絕倫的表演和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吸引了大江南北的觀眾,不少觀眾連看數遍,創造了那個年代的票房奇蹟,藝術魅力至今不衰。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片頭

徐玉蘭飾演的書生張珍,王文娟一個人同時飾演的鯉魚精和牡丹小姐,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追魚》成為她們個人演藝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越劇的經典之作。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1956年,劇作家田漢的夫人安娥應上海越劇院之邀,將湘劇《魚籃記》改編成了越劇《追魚》。院領導決定將此劇交給王文娟、徐玉蘭所在的二團排演。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片頭

王文娟一看劇本就非常喜歡,鯉魚精的俠骨柔腸,執著追求自由與愛情這個劇旨一下子就打動了她。而且這個戲從戲路上講文武皆備,創作空間很大,對自己的表演將是一種突破。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但此時,徐玉蘭懷孕,丁賽君不巧又病了,團裡主要小生空缺。王文娟就向領導建議,借二團的二肩小生筱桂芳頂上。

最後這個戲由黃沙導演,王文娟飾鯉魚精,筱桂芳飾演張珍,陳蘭芳飾演金牡丹,鄭忠梅飾演金寵,餘彩琴飾演夫人。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在《追魚》原劇本中,後半段天兵天將追來時,鯉魚精和張珍有一番生死離別,十分悲慼。王文娟覺得這樣的情緒跟前半部很不搭,是不是可以樂觀一點,更符合神話喜劇的風格呢?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導演黃沙很善於傾聽各方意見,經過認真思考,他採納了王文娟的建議。於是這段戲就改成張珍在知曉真相後,本能地先是一驚,隨後想起與鯉魚精相處的種種, 發出“人間難覓一知己,你就是鯉魚精又何妨!”的感嘆。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果然這樣一改,也令兩人的愛情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也更易引起現代人,尤其是女性觀眾的共鳴。後來此戲每每演到這一幕,劇場裡總是爆發出陣陣掌聲。

這個戲有許多武打場面,特別是鯉魚精這個角色有許多翻滾動作。但王文娟卻胸有成竹,沒有絲毫畏怯情緒。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原來,王文娟過去在科班裡學過不少武功,只是後來越劇多演文戲,漸漸武功有點退化。所以王文娟認為當務之急是要重習武功。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王文娟在家裡練功

於是,王文娟當即在離越劇院不遠的永福路上租借了一間帶花園的洋房。每天清晨,王文娟一起床,便在小花園的草坪上練功。剛開始,沒練幾下就覺得頭暈噁心,忍不住嘔吐,但她吐乾淨了回來就接著練。好幾次王文娟腿上青一塊紫一塊,那都是練功時摔的,但因為太過專注,竟然也不覺得疼。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正式排練時,王文娟已經“一身功夫”,只等導演挑選動作。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舞臺劇《追魚》劇照

導演黃沙對王文娟的“功夫”相當滿意。為了突出鯉魚精的反抗精神,給鯉魚加了“雙刀”動作,與天兵天將激烈打鬥。但後來王文娟認為場面雖然好看,但顯得鯉魚精比較“兇狠”,有點背離人物形象。王文娟認為,武功也應該為劇情服務,與導演商量之後就取消了“雙刀”動作。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魚》開頭“書館”中有一段鯉魚出水的戲,如何找到既能體現魚的特性,又符合戲曲表演程式手法呢?王文娟就抓住鯉魚靈動,俏皮的性格特點,用連讀幾個“鷂子翻身”,表現鯉魚在水面翻騰後一躍上岸,然後雙手摺袖遮面,雲步橫移。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還有對於鯉魚變成假牡丹小姐這一段戲,開始王文娟總覺得過於平淡,神話色彩不夠濃郁。後來王文娟受集體操人員表演當場變換服裝的啟發,建議服裝師設計出一套正反兩面的服裝,裡面是紅色有“魚鱗”的鯉魚服,外面是牡丹小姐的裙衫。表演時,王文娟邊唱半舞,在觀眾不經意間迅速變換了服裝,讓人觀眾感到驚喜,收到很好的舞臺效果。

“撥鱗”一場是全劇的高潮,王文娟反覆琢磨,決定分三個層次,用連續的“鷂子翻身”和“烏龍絞柱”來表現鯉魚的極度痛苦,以顯示她對自由和愛情的嚮往與執著。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1956年11月21日,《追魚》在上海大眾劇場首演即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此後又多次重演,連演連滿。

1957年春,該劇又專程為訪華的蘇聯貴賓演出,成為一部令中外觀眾喜歡的場面熱鬧,情節易懂,又趣味盎然的神話喜劇,這在以文戲和正劇居多的越壇可謂獨樹一幟了。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1958年8月,上海越劇院二團攜《紅樓夢》、《追魚》等劇目赴南京、武漢、廣州等地巡迴演出。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舞臺劇《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舞臺劇《追魚》劇照

這時候,徐玉蘭的大兒子已經出生,徐玉蘭就被充實到《追魚》劇組,自然與王文娟搭檔,扮演張珍一角。徐玉蘭的加盟,可謂強強聯手,使《追魚》更具轟動明星效應。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1959年2月,《追魚》與《紅樓夢》等又定為出訪越南的劇目。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舞臺劇《追魚》劇照

由於《追魚》太受歡迎,安排場次自然也多,所以王文娟作為主演,體力消耗極大,加上出訪期間附加活動多,越南天氣又熱,有一次演出時,王文娟忽然神思恍惚,彷彿中暑一般,以至做“鷂子翻身”動作時,一下子越了“界”。

幸好身旁扮觀音的金採風提醒,王文娟一下子清醒過來,趕緊補救,觀眾竟然也沒發現。此後,王文娟就特別注意勞逸結合,再也沒有出過“事故”。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王文娟、徐玉蘭在越南期間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1959年7月,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決定將《追魚》搬上銀幕,大導演應雲衛執導。由於電影是跳拍的,需要演員隨時進入規定情境,這對演慣舞臺劇的戲曲演員來說極為不適應,而且兩個月裡要拍攝完成,就必須平均每天拍完五、六十個鏡頭,真的是壓力山大。但是經過努力和調整,演員們很快就跟上節奏。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片頭

徐玉蘭在舞臺版《追魚》中的唱腔和表演已爐火純青,到了電影拍攝現場,她更是胸有成竹,渾然天成,恰到好處,表演之精準讓人感到增之一分顯長,縮之一分又嫌短。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舞臺版中鯉魚精和金牡丹分別由王文娟和陳蘭芳兩人扮演,但在電影裡就必須由王文娟一人來演,為此王文娟的表演任務特別重。

牡丹和鯉魚精分開來的戲還比較好把握,難演的是“鬧府”和“雙審”中,兩人需要同時出現,唱一樣的詞,做一樣的身段和水袖動作,但在神態上又要有細微的區別,同時也不能臉普化金牡丹。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當然鏡頭是分開拍的,然後進行合成。但每個動作的幅度,包括表情、身段、情緒點的配合等都必須對應,不能有一絲破綻。對此王文娟在拍攝時思想高度集中投入,牢牢記住角色地位。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王文娟出色完成了表演任務。合成後的這些戲,非常自然,銀幕效果非常好,導演自然也相當滿意,以至成為電影《追魚》中最具“看點”的兩場戲。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和舞臺劇一樣,電影《追魚》上映後即受到廣泛好評,很多人一連看了好多遍,創造了那個年代的票房神話。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徐玉蘭、王文娟劇照

1960年7月舞臺版的《追魚》又作為南下巡演劇目,到廣州、深圳演出。

誰知在第一場演出中,因為連日奔波,徐玉蘭又剛生完第二個孩子,體力上有點不支,一個動作沒做到位,一翻,肩胛先著地,頓時劇痛襲來。好不容易堅持把戲演完才去醫院,拍片結果是鎖骨粉碎性骨折。徐玉蘭只能靜靜地在廣州醫院裡調養了十來天,才算恢復了體力。而《追魚》只能由王文娟和金美芳“追”下去。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王文娟、金採風在廣州期間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追憶發生在《追魚》臺前幕後的往事,讓我們瞭解到兩位“越劇女神”,在創造這個神話喜劇過程中,付出了常人所想不到的巨大心血和體力上的消耗。

追憶王文娟、徐玉蘭在《追魚》中的“趣聞”

電影《追魚》劇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