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從聊城出發,用想象旅行之第一站:冠縣

世界太大,我們太小;時間太快,我們太慢。很多地方,我們不可能都走到,但是時代給了我們機會,利用資訊的便利,可以用眼睛去看看,用心去體會,用精神去享受。這是我的暢想,以聊城為圓心,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去神遊,蒐集各類資訊,供大家閱讀,如果看到有感興趣的地方,也可以親身去看一看,遊一遊。為了方便大家觀看,可能會刪繁就簡,選取典型的歷史、景色、人物、美食、故事等說一說,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周之處,尚乞諒解。

第一站:冠縣

從聊城出發,用想象旅行之第一站:冠縣

選擇冠縣是有私心的,冠縣是我的老家,生於斯、長於斯,時常惦念於斯。

冠縣,位於山東省最西部,西接河北省館陶縣,全境處於魯西北黃泛平原,系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四季分明;

總面積1161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12個鎮、3個鄉;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冠縣常住人口為719354人。

冠縣歷史較為久遠,孔子弟子冉子曾長期在此遊學。

冠縣這個名字起的實在好:縣城之冠。既然是縣城之冠,美食美景不再介紹,只介紹一人,因為美食美景沒有冠絕全國的,但是有一人物冠絕全國——

“千古奇丐”武訓

——中國史上第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歷史的人

從聊城出發,用想象旅行之第一站:冠縣

緣起:

古代很多窮人家的孩子都沒有名字,武訓也是如此,他在家中排行第七,因此大家只是叫他武七。武七七歲喪父,家境貧寒,沒錢上學,自小隻能以乞討為生。十四歲起就給大戶人家當傭人,但因不識字,黑心的主人家不僅拖了他三年的工錢不發,反而將上門要賬的他掉在房樑上毒打一頓。武七也因此明白了不識字在這世上就只有任人欺辱。他決定努力攢錢辦義學,讓孩子能識字。

攢錢辦學:

於是他在二十歲時,就開始了自己的流浪乞討之路。他四處乞討,邊走邊唱,手使銅勺,肩背袋,爛衣遮體,沿街賣藝乞討,足跡遍及山東、江蘇、河南、河北等地。他將討到的東西賣掉換錢攢起來,除了乞討外,他還透過收垃圾,績麻纏線來賺錢,常常一邊做活一邊唱歌:“拾線頭,收線頭,修義學;纏線頭,接線頭,修義學,不犯愁。”他還常常做短工,當紅媒,郵差,只要能得到錢幾乎什麼都做,甚至是表演雜耍,學牲畜爬,給人當馬騎,吞吃毒物磚瓦等,他還將自己的長髮辮剪掉賣錢,只在留下一個小辮,去兌換金錢和得到別人的施捨。終於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堅持和努力,他最終購置學田三百餘畝,修建了三處義學,讓無數沒錢上學的孩子免費上學讀書。

教育一二事:

光緒十四年( 1888) , 武七花錢4000餘吊,在堂邑縣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學校建成後他親自到當地有學問的進士、舉人家跪請他們任教,併到貧寒人家跪求他們送子上,學費全免,經費從武七置辦的學田中支出。每逢開學第一天時 ,武七都要先拜老

師,次拜學生,這種儀式持續多年。每次置宴招待老師,他都請當地名紳相陪,而自己則站立門外,專候磕頭進菜,待宴罷吃些殘渣剩羹便匆匆而去。

平時,他常來義塾探視,對勤於教課的老師,他叩跪感謝;對一時懶惰的老師,他跪求警覺。有一次老師睡午覺睡過了頭,學生在學堂內打鬧,武七徑直來到老師的房前,跪下高聲唱道:“先生睡覺,學生胡鬧,我來跪求,一了百了”。老師十分慚愧,以後再也不敢疏懶。對貪玩、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他下跪泣勸:“讀書不用功,回家無臉見父兄”。就這樣,義塾老師對他十分敬憚, 而學生也不敢有絲毫懈怠,大家都嚴守學規,努力上進,學有所成者甚眾。

歷史評價:

這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的教育史上都是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他也因此不僅被寫進正史,名列《清史稿》,還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讀過書受過教育卻被載入《世界教育大辭典》的人物。

冠縣有武訓先生紀念館,還有很多的美食美景,和熱情的冠縣人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冠縣看看。

相關文章

頂部